溯澗文化在香港已有多年歷史,由從前山村小孩缺乏玩樂,喜歡到山澗嬉水;到近代旅人,不惜長途跋涉到荒澗探索,幾十年來遊人絡繹不絕。其中最如雷貫耳的,可說是九大石澗,但最具特色的,卻要數大嶼山水系的一群「神龍」,大嶼山有不少石澗以龍字命名,這獨特的命名方法,明顯與香港其他石澗不同,甚具神話色彩,其中以東涌五龍最為人所熟悉,五龍各有特色,容我逐一介紹。
記者、攝影:華嘉昌
五龍之首──黃龍石澗
東涌五龍以黃龍石澗為首,其餘四龍皆是黃龍石澗的支流而已,四龍下游匯流入黃龍石澗,最終流入東涌海灣。黃龍是上古帝王的象徵,以此命名東涌最大、更重要、氣勢最磅礴的石澗最為合適。黃龍石澗源起自大東山以北,現稱雙東坳一帶。黃龍石澗可粗略分為三段:最下段是水壩以下,已發展成街坊晨運、嬉水、派對甚至洗衣服的地方;中段為水壩以上,溯澗者通常由此段開始,這段澗途開揚,風光明媚,其中龍窟潭及黃龍主瀑都是必到景點,往後的三龍峽澗途收窄,兩面皆是懸崖峭壁,左右雙龍兩道石澗夾道歡迎,溯至龍尾瀑無路可攀,唯有轉上山路,爬過黃龍三險:藤梯崖、懸壁棧道及蛇倒退,方能逃出生天。龍尾瀑後一段澗途,我稱之為第三段,遊人較少,暫且不提。黃龍石澗集水區極大,一迎大雨易發山洪,因此亦曾發生過不少意外,遊人必須多加留意。
虎嘯鷹頷──東龍石澗
沿黃龍坑道往黃龍石澗,會遇上「黃龍坑豎井」的路牌,由此入澗即開始攀東龍。東龍源起自大東山,近年遊人漸多,但名氣明顯不及黃龍和北龍。東龍石澗全程攀爬甚多,定能滿足喜歡大展身手的朋友,但不慣攀爬者可能會出現卡關情況。東龍石澗澗途陡斜,但虎嘯峽中的連環瀑及鷹頷瀑絕不會令你失望,而峽內其中一個最大的水潭,名為伏虎潭,改名風格果真如出一轍。個人評價東龍石澗本身非常值得一遊,但出澗需經由龍獅古道接入黃龍坑郊遊徑,龍獅古道是令人厭惡的難行荒徑,令整個行程大打折扣。
深藏不露──藏龍石澗
藏龍石澗在五龍之中人氣較低,但據《香港山澗叢集》所述,藏龍是五龍中最多瀑布,但澗如其名,深藏叢林之中,神龍見首不見尾。左右分源前的龍吟峽是觀瀑的精華段,有多個瀑布,包括天梯崖、龍髯瀑及無名長瀑等。左澗於分源後不久有甚為可觀的飛絮壁,右澗則為澗程較短的主源。上段被形容為「藏龍蔽日」,實為山友厭倦的叢林澗途,無景無瀑無水無潭,奈何攀澗就是這樣苦樂參半。
奇險一絕──卧龍石澗
卧龍以奇險見稱,與鳳凰山的鳳壁石澗、馬鞍山的東馬肚石澗並稱三大險澗,曾發生致命意外,即使是富有經驗的山友,亦不會輕易前往。卧龍雖說是險澗,但下段難度其實不高,由黃龍石澗中的卧龍長嘯石入澗,一路溯至龍爪潭,龍爪潭以上澗分三源:最右為龍顎;中間為懸龍;最左是卧龍主源,即惡名昭彰的絕龍谷。筆者僅到過龍顎,因此問到過絕龍谷的朋友能否帶領同遊,朋友皆表示怕怕、不了,此生不去第二次。
打卡必到──北龍石澗
北龍石澗是繼黃龍之後最受遊人青睞,最出名的要數清澈見底的玻璃水,及澗途末端的天書壁。北龍源起自薄刀屻三山台一帶,於黃龍石澗水壩位置匯入黃龍。澗途中只有數個名不經傳的小潭小瀑,但沒有宏偉的高瀑亦代表攀登並不困難。有說北龍石澗是五龍之末,亦有人覺得將北龍算入五龍之列只是濫竽充數,但由於難度較低及打卡值高,北龍已躍身為熱門路線。北龍最可觀的景點天書壁,位於澗末上接山路處,一面巨壁就似是一本打開的書,天書一名極為貼切。
東涌五龍由來
我曾尋找「東涌五龍」名字的由來,卻不得要領,但相信先有黃龍石澗,再有其他以「龍」字命名的石澗。至於黃龍石澗或黃龍坑,相信亦是近代才被命名。根據《香港山澗叢集》,黃龍石澗土名為企屻坑。翻查舊地圖及舊報紙,黃龍坑之名在五、六十年代才出現,而更早出現的名稱是東涌坑。根據《華僑日報》在1962年的報道,政府當局為了改善東涌的農耕水利,決定在東涌的三個區域,包括東區的東涌坑、中區的龍井頭及西區的西坑興建三道水壩。據報道述,東涌坑源起自大棟(東)山,西坑源起自鳳凰山,而龍井頭水源則源起自兩山中間的山坳。按此地理位置的描述,東涌坑實為黃龍坑無誤。至於黃龍坑及東涌五龍的由來,則未有結論,留待有心山友繼續考究。
原刊於第37期《風火山林》2022年9月16日
▼ Follow 風火山林
Website:https://hikingwindf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