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睿醫師指出,年齡超過四十歲並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中,有95%的膝痛其實是由內側皺襞引起的「內側摩擦現象」所造成。
在呂紹睿醫師的著作《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暢銷增訂版】》中,他基於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附屬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研究室的長期臨床研究發現: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經年累月互相摩擦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是造成膝關節「退化」的重要原因。
呂紹睿醫師指出,年齡超過四十歲並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中,有95%的膝痛其實是由內側皺襞引起的「內側摩擦現象」所造成。這種現象是內側皺襞與關節軟骨之間反覆摩擦(或因單次受傷)導致發炎,進而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症狀,被稱為「內側摩擦症候群」。呂醫師的研究團隊致力於定義這個在醫學教科書中尚未記載的新名詞,並撰寫相關的研究論文。經過嚴格的審查和漫長的等待,該論文於2015年獲得重要醫學期刊《Medicine》接受並刊載。
此外,呂紹睿醫師還撰寫了一篇綜合闡述「內側摩擦現象」在膝關節軟骨「退化」過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論文,這篇論文同樣於2015年刊登在《Medical Hypotheses》。他強調,這種摩擦現象是膝關節炎症的重要成因之一,尤其在年齡超過四十歲的患者中顯得尤為普遍。
為了進一步理解「內側摩擦現象」與膝關節退化的關聯,呂醫師的團隊對163位年齡超過40歲,且經關節鏡檢查證實患有「內側摩擦現象」的患者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調查。這些調查結果成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為治療提供了更具針對性的參考資料。
症狀在夜晚加劇,膝蓋卡住讓你難以入眠
膝蓋疼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常見症狀之一,根據呂紹睿醫師的說法,這種疼痛通常呈現為深層的抽痛或割裂般的感覺,特別容易在爬樓梯(尤其是下樓梯)時發生。當久坐之後突然起身並伸直膝關節時,疼痛也會明顯加劇。夜晚睡眠時,這種疼痛甚至可能使人無法入睡,難以找到一個舒適的睡姿。有些患者能夠清楚描述疼痛的位置,通常集中在膝蓋的前內側。
除了疼痛之外,摩擦音也是患者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呂醫師指出,當膝蓋彎曲、久坐後起身或突然變換姿勢時,膝蓋可能會發出清脆的彈撥音或摩擦聲,這些聲音有時會伴隨著疼痛一起出現,讓患者感到更加不適。
另一些患者則會經歷膝蓋卡住或鎖住的情況。呂紹睿醫師解釋,有些人可能偶爾感覺膝關節突然變得無力,無法正常使力,或者在某些姿勢下感到膝蓋被「鎖住」。這些現象通常發生在膝蓋半彎、負重的時刻,或者在長時間坐著或躺著之後突然起身走路時,膝蓋也可能出現鎖住的情況。這時患者需要先站立幾分鐘,稍微擺動膝蓋,才能恢復正常的活動能力。
誘發因素包括屈膝動作,宗教儀式也可能對膝蓋有害
當我們談論膝蓋的健康問題時,呂紹睿醫師指出,有幾個主要因素可能會誘發膝蓋的不適或損傷。首先是「受傷」。在生活中,膝蓋容易受到外力的直接影響,像是跌倒時膝蓋突然彎曲、膝關節前內側遭受撞擊,或者是在採跪姿或蹲姿時,因為姿勢的突然改變而導致膝蓋扭傷,這些情況都會對膝關節構成傷害。
其次是「屈膝活動」。由於工作或者運動的需求,膝蓋經常處於彎曲狀態,長時間的屈膝會對膝關節增加壓力。例如,蹲下、跪地、爬樓梯、走斜坡、登山、騎自行車等行為,甚至長時間駕駛或騎乘各種交通工具,這些反覆或持續的活動都可能對膝蓋產生持續性的影響。呂紹睿醫師還特別提到「女性」在膝關節問題上的特殊情形。由於女性在日常活動中比男性更頻繁地彎曲膝蓋,使她們更容易出現因過度屈膝而引起的膝關節問題。
另外,一些「宗教儀式」也可能對膝蓋造成影響。某些宗教儀式需要反覆進行蹲跪動作,這些重複的姿勢變換可能會對膝蓋構成健康威脅。最後一點是「醫原性因素」。曾經接受過膝關節注射或手術的患者,也存在增加膝蓋問題風險的可能,這是因為手術後可能導致內側皺襞的纖維化,進而影響膝關節的健康。
膝部理學檢查表徵一壓即痛,彈響摩擦聲揭示隱藏問題
膝部理學檢查表徵, 局部壓痛是檢查中的一個顯著表現。當按壓髕骨下端內側緣及股骨內側髁脊間部位時,患者可能會感受到明確的局部疼痛,這是診斷膝蓋問題的重要線索之一。
此外,在上述疼痛的部位,檢查者或能觸摸到條狀物,這些條狀物伴隨著關節活動時可能發出彈響或摩擦音。這些帶狀物的存在,也是評估膝部狀況的關鍵指標。
最後,刺激試驗可用於重現這些特有的疼痛感及條狀物摩擦音。這項檢查步驟包括用一隻手的拇指壓住疼痛點,另一隻手反覆扳彎膝蓋,以刺激並觀察是否出現相應症狀。這一過程有助於準確定位問題的根源。
影像學揭示關節間隙逐漸變窄,骨刺和囊腫暗示病變加劇
隨著病程的進展,影像學的發現顯示內側髕股關節的間隙逐漸變窄,這一現象在診斷過程中非常明顯(見圖1)。在一些嚴重的病例中,不僅內側髕股關節間隙持續變窄,髕骨內緣和股骨內側髁也會伴隨骨刺的形成。此外,有時還會在股骨內側髁的軟骨下方發現囊腫及骨質硬化的情況(見圖2)。
呂紹睿醫師指出,這些影像學變化有助於理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理過程,並且為臨床診斷提供了關鍵的依據。對於患者而言,及早發現這些病變特徵,並採取相應的醫療措施,是有效緩解病痛和預防進一步惡化的關鍵。
▲圖1、髕股關節內側間隙明顯縮窄。
▲圖2、內側髕股關節間隙縮窄,髕骨與股骨內側髁骨刺形成,股骨內側髁下囊腫與骨質硬化。
書籍介紹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暢銷增訂版】
作者:呂紹睿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5/14
作者簡介
呂紹睿
1958年生於新竹竹東──當時任教臺大醫學院的父親,應鄉親父老之盼,返鄉成為小鎮醫生──因而在醫院出生、長大,也從小見習父親的醫者風範,並走上「醫療拓荒者」之路。
現職
慈濟醫療志業膝關節健康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
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
大林慈濟醫院教學部主任
教育部部定教授
學歷
陽明大學醫學士
日本福岡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芝加哥 Rush-Presbyterian-St. Luke 醫學中心研究員
德國杜冰根大學外傷中心研究員
瑞士日內瓦大學醫學中心骨科研究員
經歷
大林慈濟醫院 教學副院長
大林慈濟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主任
嘉義基督教醫院 骨科、外科部主任
嘉義基督教醫院 關節鏡及關節重建中心主任
澳洲雪梨大學 骨科訪問醫師
瑞士伯恩大學 骨科訪問醫師
更多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衛教資訊與媒體節目播出訊息,請持續關注:「踏腳石─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棲息地」部落格
acrfp0809.pixnet.net/blog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曾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