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余祥銓大腸長「3顆腺瘤」恐變大腸癌!醫示警有「5症狀」要小心:恐已病變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06月17日02:08 • 發布於 06月17日02:08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藝人余天二女兒余苑綺2022年罹「直腸癌」病逝,不料,近日弟弟余祥銓做健檢,也驚見大腸長了7顆息肉,其中3顆更是有大腸癌風險的腺瘤,對此,就有醫師提醒,早期無明顯症狀,有「5症狀」時已細胞病變,請盡快就診檢查。

余祥銓做健檢驚見大腸長了7顆息肉,其中3顆更是有大腸癌風險的腺瘤。(圖/翻攝自臉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詮斌曾透露,腺瘤性息肉有具癌化風險,必須開刀切除,而大腸息肉通常無明顯臨床症狀,當出現「5症狀」,包括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有便意卻大不出來、貧血等症狀,息肉往往已增大,有明顯細胞病變,甚至已是大腸癌。

林詮斌提醒,台灣50歲以上腺瘤性息肉發生率男性約30-40%,女性約15-20%,此外,50歲以上、近親罹患大腸癌、抽菸喝酒、肥胖缺乏運動、高油脂低纖維攝取者都是大腸息肉的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做篩檢。

藝人余天二女兒余苑綺(右)2022年罹「直腸癌」病逝,不料,近日弟弟余祥銓(左)做健檢,也驚見大腸長了7顆息肉。(圖/翻攝自臉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對此,衛生局長陳潤秋先前也指出,大腸癌是台灣發生人數第2名的癌症,僅次肺癌,在癌症死亡率排名第3,有鑑於45-49歲全國大腸癌發生率由40.63上升至48.18人(每十萬人口),現行中央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篩檢,顯然不足以使年輕族群提早發現,為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錯過大腸癌治療的黃金期,呼籲符合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都要踴躍篩檢。

衛生局提醒,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面對篩檢結果異常不驚慌,積極就醫、進一步診斷。

為此,新北市也將擴大腸癌篩檢對象,自7月1日起設籍新北45-49歲民眾,前往29區衛生所、市立聯合醫院及土城醫院,就可接受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