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許茹芸去年 10 月在演唱會上,曾坦言媽媽患有帕金森氏症(巴金森病)長達 16 年,,然而時隔不到 1 年,昨(23 日)於臉書悲痛發文證實媽媽離世,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她一度難以消化。
許茹芸說,媽媽過去是個很開朗、很會打扮保養、喜歡分享、個性很害羞、不善於表達,但內心充滿滿了熱情的人。然而隨著病情發展,她開始不喜歡出門,不喜歡說話,不喜歡吃東西,慢慢地,她不再給我很多反應。
媽媽住進加護病房時,自己正在北京為演唱會彩排。她說:「明明前一個星期我們還在家開心的吃飯,那天晚上她吃得特別好、特別開心,我還鼓勵她、誇獎她真的好棒棒,只不過才隔了幾天,她就突然進了加護病房」,讓她覺得很不真實。
許茹芸也感謝老公與工作夥伴們,給予她的支持和安慰。她引用一行禪師的話:「雲朵即便不在,也會以雪或雨的形式延續一朵雲,是不可能死去的」。感性表示:「望著天上的雲,彷彿看到媽媽的笑容,我知道,她隨時都在。」
不是自然老化!認識帕金森氏症 2 大類症狀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 2025 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身體機能老化,我們都有機率面臨神經退化疾病。其中帕金森氏症(巴金森病)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盛行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疾病。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胡朝榮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的典型臨床症狀以動作功能障礙為主,一開始容易出現手腳顫抖、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且臉部容易沒有表情或不自覺流口水,一旦出現其中 2 個以上症狀就應留意。
他說:「不過,很多人以為手腳顫抖、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是老年人功能退化所致,因此很容易忽略初期症狀,往往等到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到醫院檢查後才確診,病程已落在中晚期」。
- 動作症狀:因肌肉顫抖和關節僵直造成行動困難,容易在行走時失衡跌倒或突然動不了等,以及因面部僵直也會有面具臉或流口水的狀況。
- 非動作症狀:嚴重失眠、情緒起伏不定、悶悶不樂、嗅覺喪失、便祕等。
帕金森氏症非絕症,規律用藥可與之共存
過往病人及家屬對於該疾病並不了解,一聽到是不可逆疾病就非常擔憂。南投佑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圻域表示,治療雖然尚無法逆轉疾病,但可幫助控制疾病症狀、延緩病程進展,改善生活品質,讓病人維持正常生活。
巴金森病的用藥決策複雜,通常醫師會依據病人狀況量身打造用藥策略。他說:「沒有絕對且制式的用藥規則,會依據病人的年齡、症狀、生活需求等來決定處方。用藥期間也會請患者如有不適,就馬上回診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
林圻域提醒:「好的醫病關係才是治療有效的關鍵」!巴金森病是需要醫病共同合作的長期抗戰,唯有與醫師、衛教師培養絕佳默契,才能依病程發展適時的調整用藥,而治療過程碰上的各種問題,也需要與醫師共同面對。
帕金森氏症生活改善對策,保持活動力
嘉義基督教醫院內科部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提醒,得到巴金森病後雖然行動較不便利,但除非是痛到完全無法動彈,否則一定要出去走一走、動一動,因為越不活動,之後就越不能動了。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內科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建欣建議,疾病早期就有規律運動的病人,能增加肌耐力、減少肌少症發生,且能改善肢體僵硬,並緩解憂鬱、改變心情,並建議病人透過散步、打太極拳,有助延緩病程進展。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