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本月24日通車,有內地媒體聲稱拍到數條中華白海豚游過伶仃洋航道水域,認為中華白海豚是來「報喜」。官媒《人民日報》今日更發表題為「大橋通三地 協作添動力」的文章,文中引述中華白海豚「造訪」的報道,並稱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兌現「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惟有關說法與早前環保團體的說法大相徑庭。
《人民日報》報道,伶仃洋是中華白海豚的最大棲息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確保港珠澳大橋工程對中華白海豚影響減至最低,綠色理念和「就高不就低」的原則貫穿整個施工過程,各項環保措施「史無前例」。報道又指,工程最終實現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兌現「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報道又引述5條中華白海豚「造訪」港珠澳大橋的報道,指「牠們向著大橋慶典現場方向躍海而出,騰空起舞,上演婀娜多姿的『海上芭蕾』。5位貴客的到來,為大橋開通慶典增添了別樣的喜慶。」
然而,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示,在建橋6年來,原在香港水域生活的中華白海豚「已經走晒,到今日都未番嚟」,「我唔知佢『不搬家』係咩意思,淨睇香港水域已經搬咗。」
他指內地現經常公布中華白海豚的監察數據,但至今未看到相關報告,交代如何得出有關結論。「好多時都係就咁噏個數字出嚟,我哋都覺得唔係好可信。」他又提到,內地多在開始建橋時才公布數據,難以與建橋前情況作比較;但香港漁護署的長期監察卻顯示,香港建橋位置附近「海豚係走咗,好清楚見到對海豚嘅影響同海豚分布嘅關係,無得抵賴!」
至於有指大橋通車當日,有白海豚現身贈興,鄭家泰指,大橋的確位處保護區和白海豚重要棲息地。現時大橋的海上工序完工後,有海豚出沒亦不是甚麼出奇事,「唔係啲海豚見到條橋開幕就嚟慶祝,一定唔係咁嘅情況。講到起舞就更加誇張。」
鄭家泰早前表示,據漁護署公佈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在大橋香港段工程於2012至2017年進行期間,中華白海豚數量由80條急跌至47條,跌幅逾41%,是1995年有紀錄以來新低,當中大嶼山東北面已連續3年無白海豚出沒,過去兩年初生白海豚紀錄各只有一條。
他說,之前一度相信大橋通車後,白海豚有可能重回水域棲息,未料大橋工程未完成,香港政府又推出三跑工程,填海工程規模更是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4倍。而內地水域亦不同基建工程正在進行,兩地水域的工程會令白海豚的棲息地縮小,生育率會下降,數量或會進一步減少。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海洋保育副總監李美華早前亦指,白海豚棲息於珠江口鹹淡水交界,以及香港大嶼山東北的沙洲及龍鼓洲、西面的大澳等區域,但港珠澳工程幾乎覆蓋其棲息地。她表示,工程造成填海污染、工程船噪音等問題,如今白海豚從大嶼山東北面遷至西面,又進一步遷居大嶼山西南面的高速船航道附近,情況非常不理想。
2009年至今年香港至少發現84條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其中工程高峰期的2015年更發現15條中華白海豚死亡。至於大嶼山東北水域2011年曾發現10多條白海豚,但人工島工程啟動後,僅發現個位數,2014至2017年更是一條都沒發現。
立會補選新聞,《蘋果》一網睇晒
http://bit.ly/appledaily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