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設計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能夠用美學和空間來傳達品牌的故事和價值觀。」知名美國室內設計師和建築師 David Rockwell 如是說。在優雅的味道和精緻的菜品背後,香港的餐廳設計扮演着關鍵角色,獨特的空間佈局,營造令人難忘的用餐體驗,以下幾間餐廳,展現了香港餐廳設計的趨勢,成功帶食客走進令人驚艷的餐飲設計世界。
誠然,我們走進一家餐廳時,第一眼所看到的,不是食物,而是室內設計,設計師透過空間講故事,照明、色彩、家具選擇和空間佈局等,與菜式的特點和風格相呼應,提升食物的價值和意義,使食客更加投入其中,更有共鳴,讓食客記得餐廳的故事。
空間設計營造出的氛圍,直接影響我們對食物的感受和體驗。一個美觀、舒適的用餐環境,可以讓我們更加放鬆,愉悅的心情會直接轉化為對食物的喜愛和滿足感,使我們更願意探索食。在香港,餐廳競爭激烈,除了基本的美食,室內設計是突圍的關鍵。香港引人入勝的餐廳有好多,將中式藝術推到極致的胡同、新派當代餐廳 1111、位於香港東方文華酒店內的日本餐廳及酒吧 Aubrey,其室內設計在香港也首屈一指。
古蹟中重塑西班牙精神
西班牙餐廳 AGORA 是近年香港餐廳設計最突出的餐廳之一,餐廳位於大館內,此舊中區警署是香港法定古蹟,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得主,該建築物受到古蹟條例的高度保護,任何現有的石頭和磚塊,也嚴禁進行改建或加上任何固定裝置,為餐廳設計單位 COLLECTIVE Studio 的創辦人 Betty Ng 帶來極大挑戰。「我們的設計傾向於『減法』,突出本質,不讓餐廳的個性被過多的裝飾淹沒,我們相信餐廳設計『少即是多』,讓食客專注於用餐的體驗。」
把一所監獄翻新為餐廳,燈光非常重要。COLLECTIVE Studio 重視文化遺產空間,特意選用了意大利 Viabizzuno 的燈飾,特別設計的懸臂垂吊在牆身,以保護花崗岩柱和磚石結構為優先。設計亦利用了室外的拱門長廊,在原有已經審批了的天花機電位置,裝置了垂吊的圓形玻璃燈具,在室內營造了一層又一層柔和的層次感。餐廳內使用紅色大理石地板,讓人想到西班牙的熱情,也突出中間的半圓吧枱,讓它成為主廚的舞台和餐廳的核心。所有牆壁、門和訂製的椅子都覆蓋着灰米色的隔音織物,與略為粗糙而且富有歷史性的花崗岩柱匹配,低調地營造出一種溫暖和有歷史文物意味的空間感。
分隔餐廳和廚房區域的花崗岩柱間隔牆內鑲嵌了一排半圓的吸音浮雕牆,與面向外部的拱門的曲線相呼應。為了不破壞歷史感,所有的機電工程隱藏在花崗岩灰米色的玻璃纖維殼後面,跟牆壁灰米色的隔音織物呈現成同一種垂直的形態,跟花崗岩柱整體一致。
突破古蹟的限制後,設計師如何緊扣西班牙餐廳的故事呢?西班牙餐廳往往都愛以國旗上的紅、黃色作裝飾,似乎成了某種約定俗成的定型。COLLECTIVE Studio 的創辦人 Betty Ng 解釋:「我們設計的不是『主題餐廳』,必須從不同的語境中尋找本質,要麼是廚師的視野,要麼是地域美食文化,甚至是餐廳的選址可以作為設計的起源,我們用抽象元素來創造氛圍。我們擺脫了『加法』,避免不必要的裝飾。」
AGORA 的大廚 Antonio Oviedo 是甚有遠見和品味的客戶,他的食物和餐具,也呼應了室內設計,「我的料理靈感來自食材本身,但建築設計和餐具,也啟發了我。」他選用來自西班牙知名餐具設計師 Luesma & Vega 的手工製作玻璃餐盤,他們的作品以有機自然的形狀為特色,與餐廳的自然質材,如大理石桌子和整體地中海風格氛圍相協調,另外,另一位備受關注的西班牙陶瓷藝術家 Ramon Fort,其創作風格以環繞赫羅納工作室周邊的山脈、森林和河流紋理為靈感,與 AGORA 的西班牙大自然靈感設計不謀而合,而由 Ramon 專為 AGORA 創作的獨一無二陶瓷作品,更為餐廳注入舒適素雅的感覺。其他餐具也來自西班牙的職人,如 La Fragua del Pirineo 獨特的刀具和馬骨餐具架,保留了比利牛斯山區的刀具製作傳統。最後,大廚 Antonio Oviedo 與香港本地的生態社會企業 香港木庫合作,尋找棄置的木材做桌子,賦予木材第二生命。
意大利的抽象幻想
另一間近年開業,室內設計叫人驚艷的是意大利餐廳 Estro,這間米芝蓮一星餐廳由意大利拿坡里名廚 Antimo Maria Merone 掌勺,他擅長烹調大膽創新的意大利菜餚,通過現代的烹飪技術昇華家鄉拿坡里美食,每道菜都能喚起他對歷史和童年的豐富回憶。
Estro 餐廳設計師 André Fu 認為設計是一個緊密溝通的過程,經過他和大廚的溝通後,他決定從Antimo的家鄉汲取靈感,將拿坡里老城區中的色彩及設計細節,滲入這視覺旅程,目的是要向一切陳腔濫調的空間設計說拜拜,希望在藝術與潮流之間取得平衡。
相信有留意室內設計的朋友對於 André Fu 的名字絕不陌生,這位國際名師設計過無數餐廳,包括法國三星名廚 Mauro Colagreco、東京二星名廚 Daniel Calvert 和香港二星名廚 Oliver Elzer 的餐廳等等,他認為以個人化的方式來創造每個餐廳的內部設計,是他對烹飪藝術的詮釋,通過空間體現每位廚師的個人風采,以視覺抽象地表達美食,「我通常會從廚房的位置入手,並思考服務流程,從廚房開始建立整體佈局,因為這是體驗的核心所在。」 一位好的設計師,往往會像 André Fu 確保創造視覺設計上的驚艷效果,同時也會平衡空間的功能和實用性,因為畢竟現在他設計的是一間真實存在而每天要運作正常的餐廳。André 表示:「我的設計哲學精神在於反思新生代對奢華的定義及思維。」他的設計反映他在歐洲與亞洲的文化交匯下的成長,成就了其獨特的寫意奢華設計風格——靜謐內斂、縝密典雅,Estro 正是一個例子。
踏入 Estro,食客先穿過精緻細膩的歐式金屬拱門, 推門而進便是採用歐洲大廳 (Salon) 風格的主用餐區,以 Verde Chantillon 大理石裝飾和翠綠色牆紙為主調,餐廳的設計元素,受到傳統意大利工藝和風格所啟發,用上意大利西北海岸的卡拉卡 (Calacatta) 大理石,石紋脈絡大膽清晰、對比強烈,餐廳飾以胡桃木鑲板、繁複的鑲嵌工藝、手繪灰泥牆身,強烈的視覺對稱感與起伏的牆壁輪廓作對比。
André Fu 認為 Estro 是他對意大利歷史的個人詮釋,它是一個夢幻的電影場景,很抽象,像法國詩人 Jean Cocteau 和意大利設計的 Gio Ponti 的抽象藝術手法,因此他選用細長溫潤的訂製家具,以曲線增強室內空間的魅力,亦引入濃郁的赤土色、鼠尾草綠色和綠松色調,讓室內營造出溫暖的氛圍,他亦透過燈光設計營造氛圍。
上海菜的詩意想像
最後一間室內設計突出的餐廳,是今年開業的上海菜餐廳 CVIEW「華」餐廳,餐廳坐落於西九文化區 M+ 內,由香港著名設計師兼首席品牌顧問陳幼堅主理,並由屢獲國際設計獎項的 Atelier E 創辦人兼建築師許諾聯合設計,燈光設計則由著名資深燈光設計師關永權操刀,3 位大師合力打造出一個摩登、儒雅兼容的空間,向東方建築美學致敬。
陳幼堅的設計都蘊含着「東情西韻」的哲學,他認為「東方美學」十分重要,於是在新餐廳裏,將中國文化緊扣,從餐廳名字也看得出來,C 代表中華 (China) 和中華美饌 (Chinese Cuisine)、文化 (Culture) 和創意 (Creativity);VIEW 則代表着觀點、見解和視野,跟「華」字結構縱直交叠,象徵着博大中華文化的互相交融,為中餐廳帶來少有的文化藝術感覺。
位於 M+16 樓 全層的精緻高級中菜廳 CVIEW「華」主打新派蘇浙滬料理,可以嚐到多款上海美食砂鍋雲吞雞、紅燒元蹄、油淋雞等,想到上海菜,必然是正經八百的中菜格局,然而 CVIEW「華」美得像一首詩,也像一個電影場景,設計靈感取自中國庭院,設計師選擇以微觀方式來展示宏觀的大自然世界,通過燈光和季節變化,移步換景,為餐廳空間帶來不同風格和印象。用餐區裏有一系列的樹木裝置,從柳樹、櫻花、紅楓和羅漢松,每一棵都代表着四季節變換。
餐廳裏每個細節都蘊含着豐富的象徵意義,在電梯的大堂空間裏,迎面是一個傳統中國園林常見的月門。圓與方的形狀,有着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穿過月門後便進入這個融合美食、文化和創意的餐飲世界。沿着全景窗戶漫步時,會經過一條長走廊,猶如置身在中國庭院裏的遊廊上。走廊上共設有 40 個向窗二人座位,飽覽維港醉人美景。白天餐廳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陽光灑滿整個空間;黃昏時,影子投射在牆壁上、天花板上,再配合空間裏的燈光設計,在光與影的襯托下,營造出一個溫馨寫意的用餐氛圍。優雅的窗框與 M + 的建築設計融合,其優美的波紋輪廓更是向中國傳統屋頂設計致敬。座位兩側安排了流動式垂簾,為客人提供私密空間, 整個感覺就像在優雅的大宅內用餐,從視覺到味覺開始一段美食旅程。
**Follow us on:
- Facebook: harpersbazaarhk
- Instagram: @harpersbazaarhk
- YouTube: harpersbazaa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