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疾病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春夏秋冬都有相對應的好發問題。這個現象在犬貓其實也相當常見,臨床上在同個時期,毛小孩們常因類似毛病前來就診。以狗狗而言,冬季好發的疾病為咳嗽、心臟病、骨骼與關節相關疾病等;而貓咪的話,則較常在冬季發生上呼吸道感染、下泌尿道症候群、腎臟病。以下將一一介紹這些疾病,以及如何防患於未然,幫助毛小孩們能夠平安過冬。
請為汪寶記下關鍵字:氣管、心臟、關節
冬季氣溫較低,冷空氣可能直接藉由呼吸道進入狗狗的氣管。若原本存在有氣管塌陷、過敏或慢性發炎的問題,就容易造成刺激進而引發咳嗽,且這個症狀在夜間會格外明顯。白天活動的時候交感神經較為活化,氣管與支氣管較常呈現舒張的狀態,相對之下不容易咳嗽;然而在晚上的休息時間,主要由副交感神經調控身體機能,此時氣管與支氣管內產生較多黏液分泌物,伴隨而來的反射動作就是咳嗽。如果咳嗽不止,可能會導致呼吸道黏膜水腫以及充血,如果合併有其他病毒或細菌感染,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慢性發炎,不斷產生惡性循環讓呼吸道愈來愈脆弱。如果想要減少咳嗽的次數,首先建議先淨化並溫暖空氣,避免低溫或空氣中的雜質進入氣管;若為體型肥胖的狗狗則必須要先減肥,確保呼吸道暢通以利改善咳嗽症狀。
另外,心臟病的狗狗對於溫度變化也相當敏感,主要是因為血管會隨著溫度變低而收縮,溫度變高而舒張;都可能影響血壓波動而造成心臟負擔。不論是瓣膜性心臟病或是心肌型心臟病,只要是心臟功能不良的狀態下,初期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的症狀,接著會因為缺氧而舌頭及黏膜發紫,最嚴重的話甚至會昏倒休克。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應該要盡量避免激烈運動以及情緒激動,否則可能會讓心血管的自我調節能力超出負荷;此外,隨時注意狗狗的身體狀況也非常重要,建議平常養成為狗狗計算呼吸次數的習慣,如果在休息的狀態之下,呼吸次數每分鐘超過40次,很可能就代表心臟功能有問題,要盡快安排心臟方面的詳細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濕濕冷冷的氣候,狗狗的骨骼與關節也容易出現毛病。類似人類的風濕性關節炎,在氣候劇烈轉變前夕,關節就會感受到疼痛不適,彷彿氣象台般能神奇地預測天氣變化。事實上,曾經受過傷的關節、肌肉與周圍的軟組織,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會產生疤痕沾黏的後遺症。在寒冷低溫之下肌肉容易收縮,連帶影響周圍的血液循環下降,進而產生僵硬緊繃的慢性疼痛。若想要預防這些狀況發生在年紀較大的狗狗身上,平時的關節保健品不可或缺,因為它們能夠幫助潤滑關節並減少磨損與發炎;針對舊傷的部位,也可考慮使用熱敷按摩來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達到減緩疼痛與提升活動力的效果。
氣溫驟變易引發主子壓力 尤須注意飲水量
大部份的貓咪都喜歡溫暖的氣候,所以當冬季來臨時,他們需要時間適應寒冷的天氣,這個階段也是身體免疫力較不穩定的時刻,容易爆發出潛在的傳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貓皰疹病毒合併其他病原所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這會導致貓咪頻繁地打噴嚏、流鼻水、流眼淚等,也可能造成眼睛結膜充血刺激,使得眼睛分泌物增加、甚至產生眼角膜潰瘍等問題。其實許多貓咪可能都帶原著貓皰疹病毒,每當身體虛弱、緊迫壓力大或天氣劇烈改變時,病毒就可能大量增殖而產生相關症狀。由此可知,若想避免貓咪上呼吸道感染,平常就要維持貓咪放鬆,減少壓力,同時也要改善生活環境與保持溫暖,製造一個安心舒適的空間,幫助貓咪提升自我防護力。
另外,冬天貓咪飲水量會減少,水份攝取不足就容易引發下泌尿道症候群。此疾病臨床上最常見的種類為自發性膀胱炎,好發於年輕的肥胖公貓。初期症狀是反覆進出貓砂盆,有出現蹲尿動作卻只排泄出幾滴尿液,鏟起貓砂時明顯結塊份量較少等。若更惡化則會出現膀胱黏膜發炎剝落而出血,並隨著尿液排出而形成血尿;若血液凝集合併其他細胞結成團塊,就可能會阻塞泌尿道而無法順利排尿,造成膀胱過度膨脹疼痛不堪。為了維護泌尿道的健康,建議平常可以濕食為主並鼓勵多喝水,同時也要保持貓砂盆乾淨清潔,若為多貓家庭則要額外準備數個貓砂盆,減少貓咪彼此間由於相處模式或地域問題,養成憋尿的壞習慣。
最後,如果貓咪長期飲水量不足,使身體經常呈現脫水的狀態,或是有其他泌尿道相關疾病導致排尿異常,那就很有可能會上行影響腎臟的生理機能,使得體液電解質比例失去平衡,並且累積大量尿毒無法順利排除,也就是俗稱的腎臟病或是腎衰竭。通常於初期階段的症狀並不明顯,獸醫師需要藉由血液檢查、尿液檢查、X光與超音波掃描等方式,全面評估腎臟結構與功能指數,才有辦法按照嚴重程度分級並確診。如果發現貓咪食慾不振、嘔吐反胃、口腔臭味,可能就代表已經罹患嚴重的腎臟疾病,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定期健康檢查釐清腎臟狀況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也要補充足夠的水份,並且攝取營養健康的食物,才能防止腎臟於短時間內累積嚴重且不可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