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兒童升讀小學可能會面對不少困難與不適應,過去10年間本港SEN中小學生的增長超過一倍,至近六萬人,他們的需要實在不容忽視。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於今年對SEN兒童的家長及服務SEN兒童的專業人員進行了一項「支援 SEN 兒童升小的社交情緒適應」問卷調查,揭示SEN兒童及其家長因升小所面對的種種問題,並提出三大建議冀改善情況。
在家長問卷中,受訪者主要為女性,逾八成人(85.6%)需要照顧一至兩名SEN兒童;在專業人員問卷中,受訪者包括校長、老師、社工、治療師等,他們有超過六成人(60.1%)有五年或以上服務SEN兒童的經驗。
調查顯示,受訪者指SEN兒童在「人際交往技能」及「自我管理表現」稍遜,兩項社交情緒能力的平均分在滿分 100 分中只有56.7分及49.3分;逾三成半(36.0%)家長指出孩子因升讀小學的學習壓力而曾拒絕上學,引致他們的照顧壓力如泰山壓頂。對於普遍幼稚園會為高班學生設計小一適應課程,逾六成(62.4%)專業人員表示學校投放於「社交發展」(60.5%)及「情緒管理」(65%)的教學時間不足,指學校的教學重點僅為「常規學習」,並未顧及SEN兒的情緒需要。
家長分享照顧 SEN 兒童情況 冀學校增設支援
作為SEN兒童的家長,在職媽媽雅賢分享了現時與七歲兒子朗朗正在面對的難關。朗朗四歲時確診自閉症譜系障礙及言語發展遲緩,五歲才開始接受治療及訓練。雅賢表示由於朗朗的學前教育大多在疫情下度過,令他欠缺實體課經驗,導致他的社交情緒能力較弱,上學年升讀小學,期間一直未能結識朋友,時常向母親反映「沒有小朋友和我玩」。雅賢憶述,有次朗朗在校巴上發現有同學坐到了自己原有的位置,他當下雖然感到不開心,卻不懂得該如何處理,回家後委屈大哭。在常人眼中一個普通的社交問題,對SEN兒童來說絕不簡單。雅賢坦言由於自己是在職媽媽,日常只能於下班後和兒子溝通,或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再教導兒子如何處理社交難題。如今朗朗即將升讀小二,她希望學校能投放更多資源,幫助SEN學生解決社交和情緒上的問題。
另一位全職媽媽阿玲(化名)有一名就讀小二的兒子阿昇(化名),阿昇最近確診為專注力不足及有自閉症譜系障礙。阿玲表示平日阿昇情緒比較容易波動,言語治療師亦覺得他的社交情緒能力較弱,需要持續跟進。阿玲指小一老師對阿昇有較多關注及認同,令阿昇情緒平穩,願意主動學習,更成為全班第一名;然而,小二老師對阿昇的關注較少,阿昇出現較多的情緒,學習動機亦隨之減少,成績明顯下滑。阿玲憶述,有一次視藝老師因不喜歡阿昇的自由創作而批評他的作品,令阿昇拒絕回校,她已主動與校方溝通及處理事件。
機構提出三大建議 強調社交情緒能力的重要性
社交情緒能力可分為三部分,一是「情緒認知」,辨識自己和別人的情緒,並明白到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和行為如何互相影響;二是「自我管理」,以合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控制自己的行為;三是「社交互動」,與他人相處,建立和維繫關係。調查發現,SEN 兒童的社交情緒能力越高,則代表學業表現越好、學習壓力及家長的照顧壓力越低。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就此提出「先情、後理、三個多」升小社交情緒小貼士,希望幫助SEN兒童的家長減輕照顧壓力:
- 先情:先觀察、認同和說出兒童的情緒
- 後理:鼓勵和欣賞兒童彈性面對事情,適時給予提示
- 多分享:家長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多演練:利用角色扮演、故事、繪畫等不同形式拆解情景
- 多自察:家長覺察自身照顧壓力、尋求支援
另外,對於學校措施,機構亦有兩項建議:
(一) 加強 SEN 兒童的社交情緒訓練
由幼稚園、小學及學前復康服務機構為SEN兒童提供的升小適應課程需增加「社交發展」及「情緒管理」的比例,特別是現時就讀幼稚園即將升讀高班至初小的兒童,對兒童升小各方面適應都有短期及長遠的正面影響。
(二) 設立家長支援暨互助小組
由小學及學前復康服務機構為 SEN 兒童的家長設立家長支援暨互助小組,並配合實境訓練,令家長充分掌握教導兒童管理情緒、提升彈性思維的微技巧,同時加強家長的抗壓能力,令整個家庭更有效應對 SEN 兒童升小,並促進家校溝通合作。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現時得到織樂慈善基金贊助,設立「小升星幼小銜接支援計劃」,專門為升小的 SEN 兒童及其家長提供社交情緒支援,有效幫助兒童管理情緒及與人互動。計劃亦引入 CASEL 社交及情緒教育理論,已經製作及派發5,000 份家居學習教材套給就讀K3至小二的SEN兒童及其家庭,冀將來可為 SEN 兒童的家長提供更多支援。
*Follow us on:
‧ Facebook: 黃巴士親子天地
‧ Instagram: Yellowbus.com.hk
‧ Website: www.yellowbus.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