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在家被照顧慣了,反而讓老人失去活力!這間機構靠「虛擬銀行」讓老人再次被需要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2年12月27日01:00 • 畢嘉士基金會

這間日照中心像家,很有愛

人即便年老了、失智了,還是渴望為別人付出。畢嘉士「永大日照中心」曾發生的一則溫暖插曲,應證了這件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位新進的男性長輩最大的願望是在中心泡茶。消息在長輩們之間傳開後,接下來的1個月,所有的人做家務、做運動顯得特別勤快,他們把勞動後獲得的獎勵點數通通捐出,做為購買泡茶車的公基金。工作人員記得,泡茶車買回來那天,大家都笑得好開心。

家人般的互助精神

把日照中心當成家在經營,想法從而何來?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說,其實是因為發現長輩臉上都沒有笑容,「在家裡『被照顧』習慣了,反而讓他們不想動、失去活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然而,在中心遇到長輩耍賴不想做健康操,照服員無法置之不理,他們異口同聲表示,撒嬌最管用。只要輕聲在長輩耳朵旁邊說:「你不做,我會沒工作啦!」一聽到這句話,長輩便會反射性的動了起來,屢試不爽。周文珍笑著說:「抓住長輩疼惜晚輩的心,我們開始將這樣如家人般的互助精神,注入在中心的日常生活與創新計劃。」

於是,永大日照中心長輩的一天通常是這樣開始的:下車後,自己走進中心,報到後,為自己倒一杯熱茶,再到佈告欄看看今天中心規劃的活動,依心情決定要不要參加。接著,照服員會號召早到的人,一起去「開心農場」整理菜園。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開心農場設置的初衷是園藝輔療,刺激長輩的五感體驗,但照服員覺得種菜只為了療癒缺少配套,便鼓勵他們將採收的蔬菜帶回家跟家人、孫子們分享,結果意外激起長輩種菜的興致。後來收成越來越好,大家吃不完也懶得帶回家,照服員提議拿出去賣,聽到有錢賺,長輩展現滿滿鬥志。照服員林昭德說,很多事情工作人員常常只負責起頭,後續的發展都是長輩自己想出來的。「比如,老人家希望菜長快一點,中午吃剩的香蕉皮會主動收集起來當肥料,採收後有人負責理、有人負責捆,自動自發形成一條生產線,果然賺錢力量大。」

從生活中找回尊嚴

每周一次的「快樂餐」時間,是永大日照中心另一個「不出手」的隱形照護計畫。由工作人員搭配長輩,組成小煮夫行動小組,輪流為大家服務。這天,工作人員會帶著長輩步行至附近賣場,享受一場愉悅與被尊重的購物經驗。回到中心後,每個人可以承攬適合自己的「任務」,有人拿菜刀切菜、有人拿鍋鏟炒菜,有人幫忙擺盤。烹煮過程中,整個空間瀰漫飯菜香,食物因為人際互動變得更加美味。無論當天吃的是什麼,快樂餐總有一道不換的配菜,就是長輩們的笑容。

照服組長馬聿萱說:「人都喜歡被需要,失能、失智的老人家也一樣,因為體認到這一點,我們不會禁止長輩做事,而是更努力了解他們,思考適合他們的操作方式。」一旦掌握要領,照顧工作不僅會變得輕鬆,有時候甚至可以讓長輩反過來幫助工作人員,快樂餐就是一例。

在永大,長輩使用瓷盤裝菜、瓷碗盛飯。周文珍執行長說,雖然有可能會摔破,增加不便,但如果因此改用不銹鋼餐具,就會連同家的溫度一併失去。「午餐時間一到,我們讓長輩自己拿餐具取餐,挾自己喜歡的菜,自己決定今天主菜要吃魚還是肉。」照服員在一旁頂多給予最低限度的協助,尊重每個人意願與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長輩的日常復健,逆轉失能歷程。

飯後,幾個有散步習慣的奶奶會走到門前中庭,邊運動邊數數,走累了,門口有藤椅能讓他們坐下來休息;有位爺爺會拿著畚箕和掃把,主動幫忙清掃庭院的落葉;若長輩不想午休也無妨,可以自己找樂子,寫書法、下棋或看報,想做什麼都可以。

讓老人家獲得心靈上的自由,他們的身體也會更健康。照服組長馬聿萱笑瞇瞇地說,可以做的,自己做;幫自己,等於幫家人(工作人員),「當長輩重新找回自我價值,他就不會覺得自己是無用的老人。」

讓照顧工作變有趣

若要論創意,就不能不提「永大銀行」這個創新方案。社工黃巖婷觀察:需要長照服務的長輩,常會被家人剝奪經濟自主的權利,甚至是選擇的權利,「設置虛擬銀行的初衷是希望透過儲蓄活動,幫長輩找回對生活的盼望。」

長輩參與活動就能獲得獎勵——「永大幣」。例如:協助廚房青菜挑撿、幫忙擦桌子、澆花,就可以獲得永大幣10元。藉由獎勵制度,長輩更有動力自理生活、與人互動。因此,規律做運動、自己洗碗,也是賺取永大幣的方法。存下來的永大幣,照服員會幫忙長輩登記在每個人專屬的「存摺」,慢慢累積就能兌換想要的商品或服務。日照的泡茶車當初就是集合眾人儲蓄所購買的。

至於兌換方式,一樣充滿巧思。「為了讓長輩真正體驗,錢拿在手上、去買東西的感覺,我們選擇玩具鈔作為永大幣,請照服員假扮銀行行員、商店店員,希望做到擬真。」社工黃巖婷說,長輩先到永大銀行領錢、再到永大商店買東西,不僅心情上得到滿足,期間進行的步行活動、溝通交流、選擇商品、結帳計算,每個步驟都有助於身與腦的復健

不圖方便、重視長輩的自主權,這樣的照護模式需要更多心思陪伴。「擔心發生跌倒的情況,是大家首先想到的,」照服組長馬聿萱坦言,一開始花了許多力氣和照服員、家屬溝通,因為認同「用進廢退」的觀點,大家達成共識。這幾年執行下來發現,雖然工作人員必須時常想新花招,鼓勵長輩動腦、動身體,但也更令人有成就感。」

即使失能、失智,都不必放棄身為人的樂趣與尊嚴,看著老人家幸福地活在當下,就是畢嘉士工作人員每天元氣的來源。

■支持畢嘉士有盼望的老年 https://reurl.cc/D999qj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林筱庭

作者簡介_畢嘉士基金會

名稱取自於「屏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之一、曾來台行醫30年的挪威籍醫師畢嘉士。希望繼承他「永不放棄」的信念與解決問題的決心,盡其所能去看顧每一個生命的尊嚴。除了在屏東偏鄉開展多項長期照顧服務,包含日照服務、居家照顧服務、到宅沐浴車、長輩臨時住宿等,亦在非洲馬拉威從事教育及社區發展工作。

官網:https://bjorgaas.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jorgaas.org.tw/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