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守兒童、家庭傭工到紀實攝影師,Xyza Cruz Bacani的人生軌跡確實迂迴。她出生於菲律賓北部的貧窮家庭,19歲來港,當了近十年外傭。2014年,她的街拍作品獲國際媒體報道,一鳴驚人,其後獲Magnum Foundation人權獎學金,自此轉職成為攝影師,並到紐約大學攻讀碩士課程。其攝影初心源於她想用照片帶領母親遊歷世界,近年她關注移民工作者與人權議題,期望透過攝影為那些備受忽視的人發聲,「到了生命盡頭,我們都是一樣的,這是我為甚麼跟每個人聊天,聆聽他們的故事。」
成為母親的眼睛
Xyza的童年生活在其故鄉十分普遍,母親在她八歲那年便離鄉別井到外地工作,「母親先去了新加坡,然後來了香港,現在她仍在這裡。女孩會經歷不同的身體變化,沒有她在身邊,成長是困難的。我相信這對我的母親來說也很艱難,沒有母親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 19歲時,Xyza也來到香港工作。「我們很窮,而我的弟弟要上大學,我必須幫忙解決經濟問題。母親問我是否願意來港,這對年輕的我來說是一場冒險,當時我很開心,能跟她來到這裡,受僱於同一位僱主。」近親情怯,她坦言這種身份轉變不易適應。「我在母親不在身邊的情況下,從8歲成長到19歲,我不認識她,她不認識我,我們的關係幾乎是從零開始,突然之間,我們每天都在一起,她既是同事,也是母親,所以我的壓力很大。」
我相信這(離鄉工作)對我的母親來說也很艱難,沒有母親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
母女間的關係,從緊張到親密。「我發現,當我還在菲律賓的時候,她有許多事情沒有跟我分享,直到我來港後才注意到,譬如她有多努力工作,還有她很艱難地寄錢回家。」母親是她後來成為攝影師的契機之一,因為其母很少外出,總愛留在家裡。「我當時的僱主Mrs. Louey借錢給我買相機,於是我出去拍攝香港的日常,然後把照片帶回去給母親看,讓她通過我看到香港。」Xyza喜歡沿著地鐵沿線遊走,「走出不同地鐵站,馬上就可以去到截然不同的地方,每區都有自己的個性。只要你給我一部相機,我乘地鐵到哪裡都不緊要,因為總能發現新事物。」
當你貧窮的時候,生存的需要總是大於創作的需要。來港後,相機於我而言還是非常昂貴的,大約是我三個月的工資,Mrs. Louey幫助了我,容許我有發揮創意的空間。
Xyza指她自小對藝術感興趣,奈何因為家庭環境,令她沒有太多接觸機會。「我在菲律賓一個小鎮成長,家裡沒有電視,我會撿起那些富人扔掉的書來看,那是我的生存和逃避方式,有關藝術和文學的書豐富了我的想像。」她喜愛攝影,卻苦無機會把它變成嗜好以至專業,「當你貧窮的時候,生存的需要總是大於創作的需要。來港後,相機於我而言還是非常昂貴的,大約是我三個月的工資,Mrs. Louey幫助了我,容許我有發揮創意的空間。這是我為甚麼總是說,我在香港發現到我的藝術,以及我對藝術的熱愛。這座城市讓我有機會探索我大腦的某一部分、我生活的某一部分。我是在香港成長的藝術家,這裡是我改變生命的地方,是讓人們看到我攝影和藝術才能的地方,我很喜歡香港。」
街頭到紀實攝影
2014年,Xyza的街拍作品獲《紐約時報》攝影網站Lens和CNN等國際媒體報道,使她一炮而紅。後來她獲選為2018年度亞洲協會「亞洲21青年領袖」、2016年《福布斯》「30 Under 30 Asia」、2015年BBC全球百大女性,又成為WMA 2016/17年度委託計劃、普立茲中心資助計劃及開放社會基金會「移除高牆」項目的得主,更獲菲律賓眾議院表揚她在攝影方面的卓越成就。 2015年她獲得Magnum Foundation人權獎學金,到紐約大學修讀為期六周的攝影課程,後來再攻讀Arts Politics碩士,「課程內容主要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藝術理論,藝術的背後是甚麼?我們如何透過藝術帶來改變或不變?當中有很多理論,很多批判性思維,鼓勵我們去探索作為藝術家的不同部分。」 這些理論豐富了她的創作基礎,「我在現實世界很富經驗,但這課程讓我再次確認自己為何想成為藝術家,我想透過藝術展開對話,為我的社群服務。課程並沒有影響到我的拍攝技術風格,只是我現在變得更有意識,作品更富含意,不僅是一張照片。」
最初她是街頭攝影師,現在則是紀實攝影師,她點出兩者的分別:「街頭攝影毋須與人交談,只是在記錄周圍環境。紀實攝影要花更多時間,與對象待在一起,做很多研究和採訪,那是叙述性的。街頭攝影是單一圖像,而紀實攝影要講一個故事。」她曾出版攝影集《We Are Like Air》,書名源於許多移民工作者都如空氣般被視而不見。關注外傭及兒童福利的融幼社(PathFinders)早前舉辦攝影展,展出Xyza書中的部分作品,「這本書已出版四年,不過人們仍然感到興趣,仍能產生共鳴,這些都是關於愛、關於家庭的故事。」
街頭攝影是單一圖像,而紀實攝影要講一個故事。
她認為出色的紀實攝影跟構圖或風格無關,而是關於影響力,「它對社群或我的拍攝對象帶來甚麼影響?我是一個impact-driven的藝術家。」她說以往曾拍攝過很多人,探討一些常被忽略的議題,問她對哪些人物或故事最印象深刻,她回答:「每個故事對我來說都同樣重要,那些與我分享的人非常信任我。《We Are Like Air》不只是我媽媽的故事,也是許多家庭的故事。我也拍了很多關於氣候變化和移民的照片。我記得一切,因為我不止參與一周、一季,而是一整年,如果你花足夠時間去關注,你就能看到它如何發展。」
延伸至抽象藝術
除了攝影,Xyza近年亦醉心繪畫。「當我攝影時,我是在服務他人;當我畫畫時,那是為了我自己,畫畫對我來說是一種休息。今年我舉辦了一個畫展,我很高興這一面被發掘,亦更有信心地展示我的畫作。人們知道我是一名攝影師,現在我也是一名藝術家,我正在發掘自己的不同身分。這份信心來自我接受了正規教育,我非常感謝支持我讀書的人,很感謝大學的獎學金,因為我自己永遠負擔不來。」
Xyza的畫作風格,跟她的攝影作品截然不同。(Photo courtesy of Xyza Cruz Bacani)[/caption] 她形容自己的畫作繽紛而抽象,以油畫為主,也輔以其他媒介,例如她曾把港人熟悉的紅白藍膠袋拼貼到畫作之中。「我的畫作和照片,會讓人以為是出自不同人的手筆。要說兩者之間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它們都很有條理。我沒有特定的繪畫主題,通常會按心情來畫,所以標題都很奇怪。我時常鼓勵別人多做白日夢,因為那代表大腦正在休息、重新校準,隨心所欲地做白日夢,是一種自愛和放鬆的方式。」 她說自己很享受創作過程,而出席活動、面對他人則相對困難,「可是我知道走出去傳遞訊息是重要的一環,我要確保我的故事能夠被人聽見。我感激人們來聆聽我收集得來的故事,這就像一座橋,你告訴我你的故事,我再轉告別人,吸引更多關注。」她透露將會從紐約回港,並正籌備一個全新項目,向香港致意,「如無意外這個項目會在今年發生,展覽則在明年舉行。」
獲得幫助 回饋社會
父母以外,Xyza認為前僱主Mrs. Louey為她的人生帶來最大改變,那不單止因為對方鼓勵她攝影,「她教曉了我很多事情,例如如何穿衣、與人交流、講廣東話,成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我愛她,她也愛我。即使我現居紐約,我們仍然每天通話。她曾給我最好的建議,是叫我不要仰望別人,也不要輕看別人。在我的腦海中,我們都是人類,除非你傷害了我、我愛的人或者我的社群,否則你值得我的尊重,我也值得你的尊重。」 曾獲得別人幫助,Xyza不忘回饋社會,除了透過作品勾起大眾關注不同議題,她更在菲律賓家鄉建立圖書館,「裡面有很多書,開放給所有人,讓孩子們能在合適的地方閱讀。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這是我的夢想之一。我深知書本如何影響了我的人生,所以我希望孩子們也能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或者,有一天他們能有機會成為另一個人。」
Susie Ng 佩服佢的熱誠
2023年06月05日12:42
香港濺男羅偉劣 射手男不斷地出軌嘗試新妓女!🤮🤮🤮🤮🤮香港渣男廚師打女人騙錢不還錢假結婚一點事情都無。我懷疑它有躁鬱症,動不動就打鬧人,要受害者不告訴人聽它出去玩女人打女人(元配).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2023年06月05日13:0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