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外電報導】國健署資料顯示,在台灣,乳癌是發生率第一的婦癌,每年有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有6名婦女因乳癌離世。而國外最新研究發現,日常塑膠製品中常用的400多種化學物質與乳癌有關,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是導致年輕女性癌症發生率不斷升高的因素!
塑膠製品藏乳癌危機!專家:國際間應加強監管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塑膠製品,從家居用品、食品包裝、電子配件等,都可見塑膠的蹤影。先前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有超過900種商業用途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乳癌,而這項發表於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的最新研究,進一步將前述900種化學物質與塑膠製品化學物質資料庫交叉比對,共有414種化學物質匹配。這項發現意味著塑膠製品中的多種化學物質皆與乳癌的發生有關!
這些化學物質包括:俗稱塑化劑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芳香胺等。研究團隊指出,在動物試驗中,這414種化學物質會導致形成乳房腫瘤、促進雌二醇和黃體素的合成等,而這些都是可能導致乳癌的危險因子。
根據《衛報》報導,研究人員之一、美國研究機構Silent Spring Institute研究主任Ruthann Rudel表示,國際間應加強對塑膠製品當中化學物質的監管,也呼籲女性採取保護自己的措施,例如避免使用塑膠製的廚房用品和食品包裝,「人們不必了解每種化學物質,但可以嘗試減少使用塑膠,對地球和自己都有好處。」
塑化劑、PFAS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危害?
塑化劑、PFAS都屬於環境中常見的內分泌干擾物質,也稱環境荷爾蒙,進入人體後會干擾正常的內分泌系統運作,進而影響健康。根據國衛院資料顯示,塑化劑用途廣泛,在化妝品、食物容器、兒童玩具、醫療器材等都可見。長期暴露於塑化劑中除了可能致癌外,孕婦大量接觸也會對胎兒和新生兒的發育造成影響。日常生活中可透過減少使用塑膠製品、飲食前洗手等,降低暴露在塑化劑中,多喝水也有助於將塑化劑排出體外。
PFAS則因防水、防污的特性,同樣被用於許多生活用品或交通工具中,根據環境部資料顯示,PFAS難被分解,會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中,對免疫系統、生殖系統及肝臟等器官都會造成損傷,甚至可能致癌。雖然包括台灣在內,各國遵照「斯德哥爾摩公約」逐步禁用PFAS類物質,但人們仍無法完全避免接觸PFAS,日常生活中可注意避免使用未清楚標示、來路不明的防水衣物和家用產品,減少接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