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蔡曉萱 整理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現代人工作忙碌,稍有不適常常歸咎於壓力大、睡眠不足。但一名患者因為下背痛就醫,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骨科問題,經檢查竟發現不僅有貧血,還合併了胃潰瘍和多發性骨髓瘤。所幸及時發現並接受治療,目前病情已獲得控制。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簡采汝表示,貧血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它可能是小至營養不良,大至癌症的警訊,尤其40歲以上的民眾更要特別留意。
貧血可分為4大類型
1. 小球性貧血
最常見的小球性貧血多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主要是因為月經過多或鐵質攝取不足所致。此外,處於快速成長期的青少年、孕婦、素食者和老年人都是高風險族群,慢性胃潰瘍、痔瘡出血及急性外傷的血液流失也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2. 巨球性貧血
這類貧血主要是因為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所導致。尤其維生素B12缺乏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引發惡性貧血。素食者、胃切除患者和老年人較容易發生,長期酗酒或服用特定藥物的人也要特別注意。
3. 正球性或混和型貧血
這類貧血通常同時有多種成因,例如甲狀腺亢進合併胃潰瘍,或月經過多又素食等情況。由於成因複雜,需要血液專科醫師進一步評估。
4. 特殊疾病相關貧血
這類貧血最令人擔憂,因為可能是癌症的初期警訊。像是胃癌、大腸癌、胰臟癌、淋巴癌等,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是工作疲勞。
延伸閱讀:他注意飲食,日行1萬步,檢查卻有大腸癌前兆!超過1年才接受「這檢查」,罹癌風險高2.8倍
隱藏在貧血背後的警訊
簡采汝主任分享另一個案例:「有位病人因為頭暈就醫,發現貧血,經詢問後發現大便習慣改變,進一步檢查才知道是大腸癌,所幸及時治療,貧血症狀也隨之改善。」
許多癌症在初期會以貧血來表現,例如胃癌、大腸癌、胰臟癌、淋巴癌等。患者初期可能未必有明顯症狀,只是單純覺得疲累、嗜睡,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工作或生活壓力過大。
及早發現的關鍵症狀
當出現容易疲倦、走路喘、爬樓梯氣喘、頭暈目眩等症狀時,要特別留意。如果同時合併體重無故下降、出現身體腫塊、骨頭持續痠痛或排便習慣改變等情況,更要提高警覺。
「有些純粹血液科疾病,如骨髓再生不良貧血等,也常常合併內科疾病同時出現」,簡采汝解釋,「特別是中年以上患者,若經基礎治療但仍貧血不癒,可能需要進行骨髓穿刺檢查。」
現在醫療進步,許多疾病包括癌症、慢性白血病等,都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簡采汝強調,最遺憾的是忽略貧血背後的原因,而錯過治療良機。
她呼籲民眾不要輕忽疲累、走路喘等症狀,如果發現疑似貧血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才能掌握治療黃金期。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