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教材,列明學生要學習拒絕婚前性行為,建議有性衝動便「一起到運動場打羽毛球」,事件不但成為城中熱話,就連《紐約時報》亦刊出題為「Fighting Sexual Temptation? Play Badminton,Hong Kong Tells Teenagers.」的報道。當局向中學生講解如果對另一半有性衝動、有「色色的」念頭,並且想付諸實行時,其實叫他們做些其他事情令自己冷靜便可以,又何需如此轉彎抹角呢?《東呼即應》嘗試探討社會各界對教材提及以打羽毛球解決年輕人性衝動的看法。
《東呼即應》先走入社區,了解市民看法。市民盧小姐表示「我覺得有性衝動就打羽毛球嘅說法唔太合理,因為呢啲事是要自我控制」;鄧先生則指這是一個自己的慾望,不會靠運動來解決,性教育歸性教育,羽毛球是運動方面,不應混為一談來教導。
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鄭安然稱,教育局近日就支援教材引起的社會討論,有3個爭議點,第一是拒絕婚前性行為;第二是簽署承諾書;第三是打羽毛球以逃避性衝動。鄭認為教育局真正要考慮的,是承諾書上提及的見證人簽署和寫出控制性幻想的方法,因該兩件事容易令學生感尷尬,甚至可能增加課堂上出現性騷擾的機會。鄭以在學校分享的經驗指,初中學生上性教育課時,會容易過分興奮,當老師提及譬如控制性幻想的承諾書時,可能有同學會借機取笑他人。他建議當局可加入小組討論,令同學提出其方法,助其建立較平等的關係。
議員張欣宇則指,教育局提出要簽署該份承諾書,還有以打羽毛球解決性衝動的說法,其實並非對小朋友好的方法。按照教育局指引,簽署後是要給其他人去看,張認為這是非常不適合,也未必有效果。所以他覺得重點應該要他們在科學上,和一些實際案例及本港法例上,明白其後果及為何不應這樣做。
他又補充,另一個重點是婚前性行為。教育局用的字眼是要拒絕婚前性行為,這個婚前或婚後強調的事,其實一開始就與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關係不大。他認為教育局這樣明確說,其實是教育下一代拒絕婚前性行為,但把重點放在婚前或婚後,其實是錯了焦點,反而會令同學更迷惘。他指無論在香港或是很多其他國家,對於成年人來說,婚前性行為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故不應該是教材中應有的內容。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清仔 建議有性衝動便「一起到運動場打羽毛球」
可以改為 : 建議有性衝動便用口吹出黎,用手打出嚟,吾一定要插插😂😂
09月09日14:1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