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位於沙頭角地區翠綠山谷的谷埔,假日有不少行山客經過,在榕樹下歎客家菜,與蘆葦田打卡,在堤壩欣賞沙頭角海,短暫停留後便離開;這條有逾300年歷史的客家村,特色遠不止於此。近年村民與保育團體積極活化與保育谷埔,向遊人展現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從今個周末起,連續兩個周六日,谷埔將會打開大門,屆時大家將可走入近百年歷史的客家大宅,觀賞消失近30年的谷埔麒麟巡遊,在鄉郊小徑欣賞發光藝術裝置,還有各式工作坊、表演等。曾一度隱沒於歷史洪流的村落,正慢慢重拾人氣。
谷埔曾有約500人聚居,但從1960年代起,因城市發展、人口移出,大宅被自然侵蝕,阡陌農田荒廢,令這條客家村漸漸沒落。近年回流村民與大學、保育團隊聯手復興村落,從修葺村屋、村校,到復耕農田、舉辦導賞團等,保育谷埔歷史與文化。由鄉郊保育辦公室主辦、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重聚谷埔」策展的「鄉郊豐年節:谷埔聲—色—味之旅」,展現近年復育成果,引領公眾認識谷埔作為行山勝地以外的另一面。
90年大宅 混合客家與西方建築色彩
每次來到谷埔,對於大門深鎖的客家村屋總是很好奇,鄉郊豐年節期間,終有機會入內參觀,認識昔日莊稼生活。從松記士多繞入村內,經過一大片蘆葦田,與之遙遙相對的何氏大宅、李氏大宅,都是村內少數保存完整的客家宅邸。何氏大宅外表呈現典型客家建築特色,三角屋頂覆上中式瓦片,正立面的女兒牆上有「蘭桂騰芳」牌匾,以芝蘭與丹桂兩種植物,展望子孫顯貴發達。而有90年歷史的李氏大宅,混合客家與西方建築色彩,正立面的三角山花裝飾護牆,令它在一眾村屋中顯得尤其典雅。大宅之內,端正的「壽」字,以及兩側家訓「忍而和治家上策 勤與儉創業良圖」映入眼簾,屋頂主樑還飾有客家祠堂常見的「子孫樑」,寓意百子千孫,顯現客家族群重視家庭的一面。
入夜後的谷埔,對村外人是陌生的。現時村內人口寥寥可數,不難想像晚上即使亮起路燈,仍覺漆黑幽暗。但從村民口中得知,原來昔日曾有夜墟,大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欣賞戲法、魔術、功夫表演,一旁又有集市買賣,熱鬧得很。是次鄉郊豐年節特意增添光影元素,不止讓遊人看見谷埔,還可看見晚間鄉村的獨特韻味。夕陽西下,夜幕低垂之際,別趕着離開,燈光閃爍的谷埔,別有一番景致。
圍繞啟才學校、新圍、田心、海下和堤壩約1.4公里的行人路,將放置逾20組藝術裝置,以發光立方體拼砌谷埔不同的人物,如農民、學生、漁夫、足球員等,日間展現鄉村氣氛,入黑後以燈光引路,照亮鄉郊。除此以外,不同藝術單位亦從其他角度演繹谷埔獨有的鄉村故事。在谷埔,金黃稻穗隨風搖曳曾是日常風景,但隨着人口減少,稻田不復存在。藝術家何裕勤以傳統紮作手藝重現谷埔稻田,紮出一盞盞稻米燈「插」在堤壩上;在豐年節期間於新圍設有工作坊,教大家紮出迷你版稻米燈籠,帶回家留念。
麒麟隊30年後重組 黑暗中發光舞動
舞麒麟是村內重要習俗之一,每逢大時大節如農曆新年、婚嫁,就有麒麟巡遊,添上喜慶、吉祥之意。停辦了近30年的谷埔麒麟隊去年重組,招募村民與年輕人學藝,重現客家舞麒麟習俗。今次麒麟頭由鄰村榕樹凹村溫健安師傅紮製,他將傳統手藝結合夜光元素,帶領學員在黑暗中舞動發光麒麟。除此之外,谷埔村民熱愛足球,往日不時舉辦村內足球比賽,即使部分村民早已移居外地,他們仍以書信論球賽。「谷埔夜光盃」將在豐年節期間上演,邀約大人小朋友一同穿梭球場,腳踢夜光波,感受村民對足球的狂熱。當然少不了美味的客家菜,谷埔名物「松記」的客家燜豬肉,讓不少行山客連添兩碗白飯,連「發哥」周潤發都是松記座上客。在新圍舉行的豐年農集不止帶來各式鄉郊農產品,還會有榕樹凹村師傅示範烹調客家美食,即席教煮客家燜豬肉,分享客家人美味故事。
在鄉郊豐年節期間到訪谷埔,除了可從熱門的鹿頸起步,大約45分鐘步程到達谷埔;亦可乘大會安排的免費接駁船,往來沙頭角與谷埔,不消5分鐘就可抵達,有興趣的參加者可預先在網上登記。如取道沙頭角,必須在出發前3個工作天申請禁區紙,當日經沙頭角檢查站時,出示電子版或紙本版通行證及身分證便可進入沙頭角。●
鄉郊豐年節:谷埔聲—色—味之旅
日期︰1月18、19、25、26日(活動)
1月18日至2月16日(展覽)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7:00
地點︰沙頭角谷埔村
禁區紙申請連結:bit.ly/4fNfv8t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