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國人女性的首要健康威脅,但在抗癌路上,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絆腳石。根據國內統計,約有 75% 的乳癌患者 會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導致許多人無力接受治療,甚至可能被迫中斷療程。
從2021年開始,健保首次將治療癌因性疲憊的藥物納入給付範圍。根據 2024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TIBCS) 公布的真實世界數據,超過 9成患者 在接受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醫師提醒,乳癌患者應及早辨識癌因性疲憊,才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癌因性疲憊與一般疲勞大不同
三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戴明燊表示,癌因性疲憊不同於一般人因工作或日常活動後的疲累,後者可透過休息恢復,而癌疲憊即使睡眠充足,仍無法緩解疲憊感,其困擾程度甚至超越疼痛、噁心或掉髮等常見抗癌副作用。
他強調,癌因性疲憊若未妥善處理,會導致患者情緒低落、食慾不振、睡眠障礙,進而出現營養不良等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甚至可能影響治療劑量和療效。
根據 《癌因性疲憊症之診療與照護指引》,疲憊程度低於4分屬輕度疲憊,可採取非藥物處置,如:
- 規律運動
- 良好睡眠
- 營養均衡
若疲憊程度達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憊,則建議加入藥物治療,包括:
- 精神刺激藥物
- 類固醇藥物
- 中草藥治療(如黃耆多醣注射劑)
治療後超過九成患者症狀改善
2024 TIBCS 公布的數據顯示,接受癌疲憊治療的晚期乳癌患者中,91% 症狀有所改善,其中 85% 的患者 被醫師評估為整體治療效果顯著提升。
戴明燊補充,癌因性疲憊在乳癌患者中非常普遍,門診與住院患者中超過一半屬於重度疲憊。然而,許多人誤以為這是治療過程的「正常現象」。因此,醫護人員協助病患 及早辨識並處理癌疲憊,對於提升生活品質、順利完成療程至關重要。
癌因性疲憊症是乳癌治療中不容忽視的挑戰。透過及早辨識、正確處置並結合健保提供的藥物治療,不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更能提高抗癌成功率。
文/邱玉珍、圖/何宜庭
諮詢醫師:三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戴明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