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脖子痛以為落枕?4症狀當心是斜頸症,難根治還會衍生憂鬱症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4年12月13日05:04 • 發布於 2024年12月13日05:04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Pexels
脖子痛以為落枕?4症狀當心是斜頸症,難根治還會衍生憂鬱症

不少人有落枕脖子難轉、疼痛且僵硬的經驗,但如果症狀經休息難以緩解,應懷疑是「斜頸症」作祟。斜頸症因難診斷也難治,多數患者得花上4~6年時間才確診。期間還可能因疼痛及外觀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導致社交退縮或罹患憂鬱症及焦慮症。

一名40多歲中年女性,因脖子歪斜、僵硬、斜著頻點頭等,非常困擾。除了疼痛、擔憂他人眼光之外,上班時也必須不斷調整姿勢,才有辦法將頭維持在電腦螢幕前。甚至因為脖子歪斜、騎車不穩,好幾次差點出車禍。直到輾轉到神經內科就診,才成功診斷出斜頸症,現在定期施打肉毒桿菌素放鬆過緊的頸部肌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落枕脖子卡、歪一邊,是許多民眾曾有過的經驗,但若脖子長期歪斜、不自主晃動或轉動,且合併疼痛,就要懷疑可能是罹患斜頸症,應盡速至復健科或神經內科就醫。

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表示,斜頸症屬頸部肌張力不全,是局部肌張力不全症中最常見的形式。典型表現是頸部水平扭轉,也可能以頸部歪一側、頸部向下彎曲、頸部向上等方式呈現。不少患者也可能混合出現,一下是水平扭轉、一下是歪斜一側,症狀呈現不僅因人而異,更有可能因時間與壓力而產生變化。

斜頸症難找病因,患者平均花4年以上才確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肌張力不全症是第三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僅次於原發性顫抖症與巴金森氏症。不過,不少患者在開始出現頸部肌肉緊縮、疼痛、僵硬的症狀時,多半會以為是姿勢不正確導致或落枕,不會聯想到是斜頸症上身。

陳智光指出,不少人的頭擺位可能沒那麼正,就像去照相館拍照,自己可能以為坐正挺胸,但還是被攝影師提醒該往左或往右一點。斜頸症患者起先可能是因頸部退化、高低肩或視覺(如斜視等)上的問題造成連頸帶頭一起歪,之後連帶影響頸部肌肉的控制,間接造成斜頸症。

斜頸症患者常見40歲後發病,且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平均須花4~6年才能確診。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其他成因還有像是頸部肌肉攣縮、單側胸鎖乳突肌過短或受傷等,導致患部肌肉出現沾黏難以順利活動,可分為「遺傳性」、「後天性」及「特發性」3類。

遺傳性部分,科學家已找到至少15個與肌張力不全有關的基因,但這類型的斜頸症多為其他遺傳性疾病的症狀之一;後天性為新生兒生產過程中造成的傷害、感染,或對胃藥及精神科藥物反應,也可能是外傷或中風造成腦部不正常放電等;特發性斜頸則為不明原因造成肌肉無法控制,不少患者即屬此類。

《Movement Disorder》期刊研究指出,斜頸症對生理及心理的影響,不亞於巴金森氏症或中風。患者常見40歲後發病,平均確診年齡為42歲,女性發生斜頸症的機率高出男性2倍左右,但無論性別、各年齡層,都有可能出現相關症狀。且因早期症狀多半不明確,診斷不易,容易延誤就醫或在各科周旋,患者平均須4~6年才能獲得正確診斷。

患者疼痛身心受影響,肉毒桿菌素來幫忙

不少患者出現頸部肌肉不正常痙攣時,多半會先自行按摩,或至復健診所進行針灸或牽引(拉脖子)。短期可能有效,但如果沒有找出斜頸原因,是治標不治本,久了肌肉還可能過度收縮變得更短更僵硬,治療更棘手。

斜頸患者因為經常伴隨頸部疼痛或不適(占91%)、顫抖(71%)、脊椎側彎(39%)等症狀,日常生活也受到不小衝擊。如體力下降、平衡與距離感變差、情緒低落等,也可能因擔心斜頸外觀遭人議論而不敢出門或參加聚會,嚴重影響社交生活,甚至可能出現認知功能受損。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表示,面對可能的斜頸症患者,必須先進行鑑別診斷,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才能確認是否為斜頸症。診間常看到患者合併憂鬱與焦慮症狀,而這類症狀的出現,也會讓斜頸症症狀變得更厲害。

不過部分患者可以憑著碰觸下巴、臉頰或靠在牆上這種「感覺回饋」的方式,讓斜頸的症狀稍微改善。但因一般人難以理解為何患者有時光靠觸摸,就可以將原本歪斜的脖子調回正常狀態,導致常被誤以為是沒病裝病。吳逸如說,靠觸摸恢復僅屬短暫現象,斜頸症仍應盡速就醫。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斜頸症目前難以完全治癒,多以避免不正確姿勢發生、減緩痙攣及減少疼痛等症狀緩解治療為主。一般會選擇「口服藥物」、「肉毒桿菌素注射」、「手術」或「腦深層刺激術」4種治療方法。吳逸如指出,口服藥物多為肌肉鬆弛劑,因作用於全身,難針對單一區域進行調整,患者服藥後,也容易出現昏昏欲睡或口乾等副作用。

現階段治療斜頸症以局部肉毒桿菌素注射為首選,若能配合藥物組合治療效果更佳。肉毒桿菌素屬神經肌肉阻斷劑,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交接處,抑制原本過緊的肌肉持續收縮,改善患者疼痛、頸部歪斜及僵硬等症狀。

臨床上,施打6週後效果普遍不錯,但因肉毒桿菌素效果有時間限制,2~3個月後必須再次施打。若患者經肉毒桿菌素注射與藥物治療,效果仍不理想,則可能考慮侵入性手術及腦深層刺激術,但這兩種方法也有其限制與副作用,須經醫師謹慎評估。

斜頸症常伴患者終生,如何與之共存?

目前健保給付斜頸症患者1年可打3次150單位的肉毒桿菌素治療。不過因每個患者狀況不同,每一次施打的肌肉及注射量也會有差異,醫師必須針對該次情況進行個人化精準治療。

吳逸如建議,患者在施打肉毒桿菌素後,可在接下來的2~3個月期間搭配復健,盡量讓脖子的肌肉伸展,強化原本較弱的肌肉。若情況允許,患者也可以配戴護頸圈等護具,讓頸部維持良好姿勢,加強整體治療效果。另外,剛施打完肉毒桿菌素,為避免影響藥效,若希望透過熱敷緩解肌肉緊繃,應間隔幾個月後再開始熱敷。

雖然斜頸症目前被視為難以根治的疾病,但找到對的治療方法搭配復健,仍有機會大幅度緩解症狀。過程中,親友的支持及鼓勵也能達到「陪伴」的效果,讓患者在對抗斜頸症這條漫漫長路上,過得較為輕鬆一些。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食物中毒】除上吐下瀉食物中毒還有那些症狀?醫生教幾招降低中毒風險
高燒 Gofever
大S出現感冒症狀到離世僅4天…為何流感奪命?胸腔醫曝「併發重症」致死率飆200倍:1病兆是警訊
幸福熟齡(台灣)
致命性病毒現蹤美國!人類若感染恐掀大規模嚴重疫情
VOCO News
Omega-3抗發炎!營養師:吃對這些食物,癌症、憂鬱症、失智症一網打盡
幸福熟齡(台灣)
大S遊日病逝!全台爆搶打潮 醫揭「關鍵」:恐來不及保護
中天新聞網
喝水吃蔬果排便還是卡卡?營養師:「這營養素」攝取太少!教你3招健康吃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癌症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 醫分析中醫輔助抗癌3時機
NOW健康(TW)
30多歲男「染B流」喪命 蘇一峰:病毒會破壞肺部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感冒不必看醫生、不吃藥會自己好?醫:出現7症狀快就醫
康健雜誌
花膠功效與禁忌!花膠要煲幾耐?秋冬花膠湯食譜滋陰養血補充膠原蛋白!
ELLE HK
【湯水食譜】對抗冬季流感高峰期 5款潤肺湯水推薦 防患未然
MamiDaily
流感嚴重恐缺氧!「發紺」是重症警訊,指甲變這顏色快就醫
康健雜誌
這顆四季都吃得到的水果 控血糖、預防癌症、骨骼健康都靠「它」
VOCO News
家有憂鬱、叛逆青少年? 「心理諮商」幫孩子說出來!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元宵吃湯圓!湯上加糖恐不妙 日常謹記5招遠離糖尿病
NOW健康(TW)
失智症早期的10大徵兆!中2個,患者有可能極早期失智症
幸福熟齡(台灣)
石斛功效與禁忌!石斛怎麼吃煲湯水食譜滋陰潤燥護眼!什麼人不適合吃?
ELLE HK
海鹽功效是什麼?岩鹽海鹽分別跟一般鹽差在哪裡?
ELLE HK
麥冬功效禁忌!麥冬焗水沙參麥冬湯好處與副作用!附湯水食譜推介
ELLE HK
泡溫泉不安全?民眾忽視這些細節 放鬆不成反增負擔
NOW健康(TW)
流感正處流行期!北市府衛生局列「常見4大QA」解惑 牢記防範6招
台灣健康醫療網
濕疹是因缺乏維生素D?藥師:除了擦藥,6食物有助舒緩皮膚癢、過敏、發炎和皰疹
幸福熟齡(台灣)
大S染流感遊箱根泡溫泉!醫示警:恐加重併發症
中天新聞網
春節急性腹瀉就診人次「近 5 年最高」 疾管署揭:多是諾羅病毒
Heho 健康(台灣)
洗鼻器有那麼神?醫師揭正確清洗法 助過敏族脫離苦海
NOW健康(TW)
她明明超過40歲,外表還是好青春?公佈10種食物,給你超抗老
幸福熟齡(台灣)
大S染流感猝逝「全台爆搶打潮」!台大聲明:公費疫苗已打完
中天新聞網
哪裡可以打流感疫苗、開立抗病毒藥物? 查詢方法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染新冠、黴漿菌!男子久咳不停 中醫對症下藥成功止咳
NOW健康(TW)
春天湯水推介!10款春天去濕潤肺湯水食譜!有益養肝時令食材!
ELLE HK
感冒還能運動嗎?這類型感冒和出現一症狀,最好停止運動
康健雜誌
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無4階段症狀 醫師授5招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疫苗不夠打!醫點出「重要關鍵」:別再責備政府 萬人按讚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