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脖子痛以為落枕?4症狀當心是斜頸症,難根治還會衍生憂鬱症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4月25日03:57 • 發布於 04月25日03:57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Pexels
脖子痛以為落枕?4症狀當心是斜頸症,難根治還會衍生憂鬱症

不少人有落枕脖子難轉、疼痛且僵硬的經驗,但如果症狀經休息難以緩解,應懷疑是「斜頸症」作祟。斜頸症因難診斷也難治,多數患者得花上4~6年時間才確診。期間還可能因疼痛及外觀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導致社交退縮或罹患憂鬱症及焦慮症。

一名40多歲中年女性,因脖子歪斜、僵硬、斜著頻點頭等,非常困擾。除了疼痛、擔憂他人眼光之外,上班時也必須不斷調整姿勢,才有辦法將頭維持在電腦螢幕前。甚至因為脖子歪斜、騎車不穩,好幾次差點出車禍。直到輾轉到神經內科就診,才成功診斷出斜頸症,現在定期施打肉毒桿菌素放鬆過緊的頸部肌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落枕脖子卡、歪一邊,是許多民眾曾有過的經驗,但若脖子長期歪斜、不自主晃動或轉動,且合併疼痛,就要懷疑可能是罹患斜頸症,應盡速至復健科或神經內科就醫。

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表示,斜頸症屬頸部肌張力不全,是局部肌張力不全症中最常見的形式。典型表現是頸部水平扭轉,也可能以頸部歪一側、頸部向下彎曲、頸部向上等方式呈現。不少患者也可能混合出現,一下是水平扭轉、一下是歪斜一側,症狀呈現不僅因人而異,更有可能因時間與壓力而產生變化。

斜頸症難找病因,患者平均花4年以上才確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肌張力不全症是第三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僅次於原發性顫抖症與巴金森氏症。不過,不少患者在開始出現頸部肌肉緊縮、疼痛、僵硬的症狀時,多半會以為是姿勢不正確導致或落枕,不會聯想到是斜頸症上身。

陳智光指出,不少人的頭擺位可能沒那麼正,就像去照相館拍照,自己可能以為坐正挺胸,但還是被攝影師提醒該往左或往右一點。斜頸症患者起先可能是因頸部退化、高低肩或視覺(如斜視等)上的問題造成連頸帶頭一起歪,之後連帶影響頸部肌肉的控制,間接造成斜頸症。

斜頸症患者常見40歲後發病,且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平均須花4~6年才能確診。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其他成因還有像是頸部肌肉攣縮、單側胸鎖乳突肌過短或受傷等,導致患部肌肉出現沾黏難以順利活動,可分為「遺傳性」、「後天性」及「特發性」3類。

遺傳性部分,科學家已找到至少15個與肌張力不全有關的基因,但這類型的斜頸症多為其他遺傳性疾病的症狀之一;後天性為新生兒生產過程中造成的傷害、感染,或對胃藥及精神科藥物反應,也可能是外傷或中風造成腦部不正常放電等;特發性斜頸則為不明原因造成肌肉無法控制,不少患者即屬此類。

《Movement Disorder》期刊研究指出,斜頸症對生理及心理的影響,不亞於巴金森氏症或中風。患者常見40歲後發病,平均確診年齡為42歲,女性發生斜頸症的機率高出男性2倍左右,但無論性別、各年齡層,都有可能出現相關症狀。且因早期症狀多半不明確,診斷不易,容易延誤就醫或在各科周旋,患者平均須4~6年才能獲得正確診斷。

患者疼痛身心受影響,肉毒桿菌素來幫忙

不少患者出現頸部肌肉不正常痙攣時,多半會先自行按摩,或至復健診所進行針灸或牽引(拉脖子)。短期可能有效,但如果沒有找出斜頸原因,是治標不治本,久了肌肉還可能過度收縮變得更短更僵硬,治療更棘手。

斜頸患者因為經常伴隨頸部疼痛或不適(占91%)、顫抖(71%)、脊椎側彎(39%)等症狀,日常生活也受到不小衝擊。如體力下降、平衡與距離感變差、情緒低落等,也可能因擔心斜頸外觀遭人議論而不敢出門或參加聚會,嚴重影響社交生活,甚至可能出現認知功能受損。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吳逸如表示,面對可能的斜頸症患者,必須先進行鑑別診斷,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才能確認是否為斜頸症。診間常看到患者合併憂鬱與焦慮症狀,而這類症狀的出現,也會讓斜頸症症狀變得更厲害。

不過部分患者可以憑著碰觸下巴、臉頰或靠在牆上這種「感覺回饋」的方式,讓斜頸的症狀稍微改善。但因一般人難以理解為何患者有時光靠觸摸,就可以將原本歪斜的脖子調回正常狀態,導致常被誤以為是沒病裝病。吳逸如說,靠觸摸恢復僅屬短暫現象,斜頸症仍應盡速就醫。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斜頸症目前難以完全治癒,多以避免不正確姿勢發生、減緩痙攣及減少疼痛等症狀緩解治療為主。一般會選擇「口服藥物」、「肉毒桿菌素注射」、「手術」或「腦深層刺激術」4種治療方法。吳逸如指出,口服藥物多為肌肉鬆弛劑,因作用於全身,難針對單一區域進行調整,患者服藥後,也容易出現昏昏欲睡或口乾等副作用。

現階段治療斜頸症以局部肉毒桿菌素注射為首選,若能配合藥物組合治療效果更佳。肉毒桿菌素屬神經肌肉阻斷劑,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交接處,抑制原本過緊的肌肉持續收縮,改善患者疼痛、頸部歪斜及僵硬等症狀。

臨床上,施打6週後效果普遍不錯,但因肉毒桿菌素效果有時間限制,2~3個月後必須再次施打。若患者經肉毒桿菌素注射與藥物治療,效果仍不理想,則可能考慮侵入性手術及腦深層刺激術,但這兩種方法也有其限制與副作用,須經醫師謹慎評估。

斜頸症常伴患者終生,如何與之共存?

目前健保給付斜頸症患者1年可打3次150單位的肉毒桿菌素治療。不過因每個患者狀況不同,每一次施打的肌肉及注射量也會有差異,醫師必須針對該次情況進行個人化精準治療。

吳逸如建議,患者在施打肉毒桿菌素後,可在接下來的2~3個月期間搭配復健,盡量讓脖子的肌肉伸展,強化原本較弱的肌肉。若情況允許,患者也可以配戴護頸圈等護具,讓頸部維持良好姿勢,加強整體治療效果。另外,剛施打完肉毒桿菌素,為避免影響藥效,若希望透過熱敷緩解肌肉緊繃,應間隔幾個月後再開始熱敷。

雖然斜頸症目前被視為難以根治的疾病,但找到對的治療方法搭配復健,仍有機會大幅度緩解症狀。過程中,親友的支持及鼓勵也能達到「陪伴」的效果,讓患者在對抗斜頸症這條漫漫長路上,過得較為輕鬆一些。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日本網民票選10大最有效減肥方法!間歇斷食法只排第6位、戒澱粉能燒脂但會便秘!第1位竟是超簡單的方法?
she.com
想擺脫失眠、慢性發炎、疼痛!跟著營養師吃這「8」種食物
Heho 健康(台灣)
【咖啡】盛傳有減肥功效 拆解防彈咖啡優劣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豆豆四類營養大不同!營養師揭:綠豆是澱粉、花生屬於油脂
中天新聞網
日本女高中生推「成人香蕉」運動!台大醫感動直呼「履行承諾來台灣了」
中天新聞網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幸福熟齡(台灣)
網紅肚子痛就醫才知罹「直腸癌末期」!5月底不敵病魔去世
中天新聞網
防蚊液標榜兒童安全可用 1童卻仍全身過敏!如何正確使用防蚊液?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人缺碘率高達52%,潛藏哪些危害?營養師揭秘3補碘技巧:多攝取海帶、牛奶
幸福熟齡(台灣)
45歲男應酬不忌口「看馬路線條扭曲」檢出眼底出血 竟是糖尿病作祟
中天新聞網
根管治療老失敗?專家建議用 1 方法治療,提升成功率
Heho 健康(台灣)
小心國民美食「高湯、沙茶」比癌症更致命!醫示警:吃重鹹小心「心衰竭」
中天新聞網
45歲男不菸不酒!愛吃燒肉、甜點 打棒球時竟心梗發作
NOW健康(TW)
螞蟻人有「糖癮」小心!一杯全糖飲料=每日糖份超標2倍 醫:暴增腎衰竭風險
中天新聞網
【二十四節氣教室】夏至陽氣最旺 中醫建議應該這樣做!
高燒 Gofever
新冠疫情再起,「病毒變得比較凶」!醫曝7成發燒、全身痠痛…1張圖分辨感冒、確診、流感症狀差異
幸福熟齡(台灣)
11歲男童突腹痛與血便,以為「食物中毒」! 膠囊內視鏡找出真兇
台灣健康醫療網
最新 10 款 B 群推薦,B 群 7 大功效保持活力不斷電
Heho 健康(台灣)
婦人長達2年頭暈、嘔吐「每天暴瘦1公斤」! 竟是患十二指腸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到10分鐘就有人罹癌病逝!肺癌霸榜20年...癌症死亡時鐘再「快轉14秒」
中天新聞網
女性有經痛、白帶、更年期等問題,中醫師建議按 1 穴位就能緩解
Heho 健康(台灣)
鄭弘儀親吐「疑罹咽喉癌」!吞嚥困難就醫才知是壓力太大患「焦慮症」
中天新聞網
明明很累就是睡不著?名醫林靜芸靠「這招」戒掉安眠藥!改善失眠還能降低焦慮、抑鬱感
幸福熟齡(台灣)
減重減到「中風」!40歲女術後急著瘦「少吃少喝多動」水分不夠
中天新聞網
一天比一天更熱!營養師大推「無糖麥茶」促進循環還可降體溫
中天新聞網
甲狀腺癌治療現瓶頸?揪出「跨癌別特定基因」,對症用藥更精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指甲傷口老是好不了別輕忽 醫示警:小心可能是皮膚癌
NOW健康(TW)
癌症連42年居10大死因首位!去年國人死亡大降近3千人原因曝光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