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糖尿病監測】積極「減糖」仍未「過關」? 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4大要點

Health Concept
發布於 2023年11月27日04:00 • Health Concept Editorial
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4大要點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我管理目標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血糖水平。 一般患者會鑽研低GI食譜,或者減低澱粉質及糖份攝取,盼望下次覆診時「過關」。事實上,影響血糖的生活方式不只飲食,胡亂自行改變飲食習慣更隨時令病情失去控制!

1. 控制壓力助穩定血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長期的壓力和焦慮狀態可能會干擾身體的代謝過程,導致血糖水平升高。積極應對壓力,採取放鬆技巧,例如適時運動、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降壓訓練,有助於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

2. 恒常紀錄血糖以防惡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糖尿病前期是控制病情的黃金機會,但前期患者往往因為未能適應一天多次「篤手指」或抗拒痛楚而減少檢測次數,甚至有年老患者會自行猜測每天飲食後的血糖變化隨意填寫血糖紀錄表,但求覆診抽血時僥倖過關便可。其實現時坊間已有無創檢測工具有助患者無痛測量,更有自動紀錄及葡萄糖異常提醒功能,不妨考慮設法減低身心阻力,積極控制病情以防惡化。

3. 改用連續式血糖監測 (CGM)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進行糖尿病的診斷和管理時,最好結合不同的測試方法。血糖的水平會隨著工作壓力、睡眠、運動和其他生理活動的變化而波動,所以僅進行單點餐前餐後檢測並未能準確地反映血糖變化的真實情況。這亦解釋了為什麼部份病人使用家用血糖機時空腹及餐後指數皆合格,但一到醫院檢查糖化血色素時卻超標。

系統性調整飲食 不盲目追求「低GI」

糖尿病前期患者大多努力追隨坊間的糖尿病建議餐單,但往往忽略了攝取量及個人的身體代謝。其實糖尿病並沒有標準餐單,專業營養師給予患者的建議餐單是先跟隨患者年齡、性別、身型及日常體能需要等建立,再逐步根據患者身體反應而定期調整。 由於每人的代謝能力不同,所以即使攝取同一食物,血糖反應亦有所不同,我們必須建立系統性的測量模式,在餐前及餐後兩小時量度體內葡萄糖,觀察對不同食物的反應。

本地科研無創葡萄糖監測手錶 解決糖尿病患者生活難題

香港科學園孕育本地創科公司專門攻克糖尿病患者生活難題,該公司耗時數年終研發出DynasynQ無創葡萄糖監測手錶。 手錶利用多組近紅外光檢測皮膚下的毛細血管,透過高精度感測器傳回體內葡萄糖對光反射的光譜訊號,再結合動態代謝熱及多種 AI 演算法演算出使用者的葡萄糖值。手錶不但提供 24 小時連續無創葡萄糖監測,更會自動採集及記錄葡萄糖變化趨勢。此外手錶亦支援血壓、心率、血氧、呼吸率、 運動、睡眠監測、抗壓訓練等功能,令用家全面管理病情,檢測結果更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檢閱。

產品資料: https://eshop.oa.hk/product/D1-CBD1-C010

總代理: 信興科技有限公司

註: 本產品非醫療器械,所有測量數據用於科學研究使用,不能用作醫療診斷。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愛穿緊身褲害「私密處腫大3倍」 醫嚇傻:飄惡臭又流湯
中天新聞網
1月全球屈公病已破5千例!國內境外移入也創5年新高 症狀、預防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這8種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慢性腎臟病! 醫教護腎守則
台灣健康醫療網
諾羅病毒太猖狂!醫無奈:有噁心嘔吐…診所「直接發碗」
中天新聞網
不一定是青春痘!妙齡女「臉部泛紅、大爆痘」竟是玫瑰斑
中天新聞網
一抬頭就天旋地轉,竟是「耳石脫落」惹禍!醫揭如何判別「症狀」:5動作自救,自己也能讓耳石復位
幸福熟齡(台灣)
急診室大爆滿!醫界發文求救 邱泰源盼醫院先調整住床比例
中天新聞網
67歲男運動養生「堅持1件事」險害沒命 染流感喘不過氣送加護病房
台灣健康醫療網
輕生成全球青少年第四大死因!背後原因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激戰時突然軟掉」很常見!泌尿醫:大家不好意思講而已
中天新聞網
注意!台中婦「去越南旅遊」染麻疹!衛生局公布超商足跡
中天新聞網
心房顫動治療新突破!「1技術」30分鐘改善心悸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氣爆後一週仍失眠、心悸是PTSD徵兆!嚴重恐需住院治療
中天新聞網
告別產後肥胖!專家分享瘦身秘訣 找回曼妙身材不是夢
NOW健康(TW)
40歲女玩大胃王遊戲「肚子都是胃」 慘住院5天才消化完
中天新聞網
耳聞被綁長輩說住在這裡,不如乾脆早死,一點都不自由!後來機構一把火就把約束帶都燒了
幸福熟齡(台灣)
天冷更容易脹氣!醫推喝「溫湯、暖薑湯」提升消化能力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