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甚麼要讀書?為甚麼要工作?為了得到幸福,希望你能好好思考這些事》(作者:池上彰|出版社:采實文化),這本書光是書名已很吸引,讀書和工作的原因,相信也是不少人曾經問過、思考過的問題。
翻開內頁,部分章節標題能輕易地引起讀者的共鳴,例如第三章:興趣真的可以變成工作嗎?興趣與工作,到底可以並存還是兩者之間始終存有強烈的矛盾與拉扯?以個人經歷為例,我喜歡寫作,出版著作是多年以來的夢想,但我同時有正職,發展興趣的時光必然是工作以外的時間。曾有不少人問我,為甚麼不做全職作家呢?我的答案是:「因為在興趣以外,我重視的還有其他人物、情感、身份崗位、責任……是以,我必須有一份正職來維持生活和興趣。」是的,時間分配的確有拉扯,但這是我的選擇,甘心樂意。
書裡有具啟發性的文章,細讀之,驟覺部分富實用性,例如〈生活與工作能夠徹底分開嗎?〉、〈活躍於職場的工作方法〉、〈甚麼行為使工作更順利?〉、〈所謂的「溝通能力」是甚麼?〉指引讀者具備哪些條件能促進溝通,哪些性格特質使人容易覓得理想的、適合自己的工作;部分有哲學意味,如〈人一定要有想做的職業嗎?〉、〈有錢就能得到幸福嗎?〉,從意義上探討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部分滿有鼓勵性,比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你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勉勵人們宜擴闊視野,不要畫地自限。一些如〈AI與工作〉、〈人生100歲時代的生存方式〉,談及不同時期的生命週期模式,正職與副業對生活的影響,甚有前瞻性呢!
上述書籍雖然已經算用較輕鬆活潑的形式,除了載有漫畫,部分亦圖文並茂地解說,生動地表達如此具有份量的課題,但對於年紀輕輕的學生,可能仍甚為深奧。那麼,《為甚麼要讀書的12個理由》正可解答他們的疑問。
相當程度上,讀書幾乎已默認與測考、評估、成績等連上關係,而這對不少學子而言是促使他們抗拒學習的關鍵因素。因著職業,其中一個常令我覺得不易疏理的課題,正是「如何令同學真正體會到學習能回應他們的切身需要,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為甚麼要讀書的12個理由》(作者:金美姬|出版社:和平國際) 裡所提及的「讀書」,包含了閱讀。眾所周知閱讀之於人的知識增長、積累和探索,在此就不贅了。至於有關讀書不但為自己,也為別人,這一點於我則提醒甚深,自幼常聽說讀書求學問是為自己,沒錯,知識是沒人可搶走的,但原來這些個人寶藏用得其所,在日常生活或不同崗位上有適切發揮,也可以是助人的一種方式。
我們都明白,比起考評,學習更重要的本質是培養多種能力,而非不求甚解地死記硬背各樣理論。閱讀此二書時,不自覺再三連繫至個人經驗,不難發現,比起硬梆梆的大道理,親身經歷和體悟,這份生活感才讓我們得著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