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嫌響的故事背後」
7月分析 YT Marketing 的文章引來大家讚歎他的功力、努力。欣賞之餘,相信更令人好奇的是,身為歌手,他是從何習得一身 Marketing (下稱行銷)功夫?他對音樂宣傳有甚麼見解?身處環球的他如何策劃自己的企劃?今回有 YT 娓娓道來。
◤ 合作不只是宣傳新歌 ◢
回想《三生有幸》企劃的成功,YT 直言當時適逢公司過渡期,很大部分確實由自己處理。「之前我已經會自己分配行銷預算,不過三月就連執行都自己負責。我們預算有限,所以全部由我逐個 dm 不同創作者。」
傳統思路就是歌手上一個平台盡量宣傳自己作品,但 YT 同為創作者的身份,給予他合作不一定要推歌的思維。「對比藝人做宣傳有點不同。強行借助對方推銷沒意思。他們的觀眾知道了,但不會喜歡你。這是我用 collab 的原因,我不是純粹來宣傳,而是大家共享合作成果。搞笑的我會搞笑,Foodie 我講食物,將我分割為不同層面,呈現給不一樣的平台觀眾。」
由搞笑、Foodie,到改歌詞、深度訪… 選擇不同類型的平台,YT 都不是無心插柳。「關鍵是策略性地找到有重叠而聽得懂的聽眾。我未必會邀請最年輕,針對中學生的平台,反而是二十多歲即將結婚,或三十頭,對歌詞有共鳴的人。」
◤ 關鍵是預測 ◢
身處講究數字的時代,YT 聞言笑道自己不如幻想般經常用高科技、大數據判斷。「我會徒手記錄數據,用很不合理的心算記住很多藝人的追蹤數,例如現在洪嘉豪有多少、雲浩影有多少…」
「我不想像個機械思考。在金融界,進行外匯和股票交易時,你有成交量,你有 MACD,但數據僅在事後被記錄,真正關鍵在於預測。在交易的世界,我們叫做 the feel of the market. 我覺得會跌,我覺得會升,很難解釋。我見過最強的 trader,they all have the feel of the market。當然有很多數據參考,但分析所有數據之後,你覺得呢?那才是精髓。所以我經常會很快地觀察整個樂壇的動向,知道誰起誰落,再決定下一步怎樣做。」
◤ 三十萬的教訓 ◢
越雲淡風輕般講經,背後越有不為人知的起落。或許大家早已熟悉 YT 在歌手上的奮鬥史,在行銷上,也有一次失利令他引以為戒。
「我曾經是一個拍記錄片的 studio head。到籌備實體活動時,花了近三十萬訂金訂場,怎料遇上疫情第五波。當時就有人覺得時機未到,不要冒險。但那時錯誤評估自己可以逆流而上,不想等下次,最後耗損三十萬彈藥,公司沒辦法繼續了。」
從那一刻,當 YT 感覺時機不對,他學會寧願留下彈藥。「外面回響不理想,還要不要加預算?不應該,你應該收。You want to fail cheap and fail fast, You don't want to fail slow and fail expensive。試完不行,下一個、不行,下一個。不斷試,中一個就成功。」
將經驗帶到音樂行業,YT 感覺到一首歌未必適合大量投放資源的時候,就會審慎決定。「我曾强調《WANT》千萬不要投放預算。如果它走紅是運氣,但我要展現的是品牌形象——我能夠寫歌、跳舞。於是等到三月的企劃,是我由《意外現場》開始,製作着重 branding 的作品後,配合開演唱會前一定要找到一首 hit 歌的思路,就投放大量資源宣傳。」
◤ 每一間唱片公司都有它的好與壞 ◢
儘管 YT 看似擁有大量自主權,他仍需要與所屬的環球唱片公司配合,才能順利執行各種行銷策略。7月分享 Besides 的貼文時,YT 呼籲大家留意環球同事也功不可沒。但適逢早前才剛在公開場合表示環球表現一般,對公司有讚有彈的他不轉彎抹角表示,最重要是公道。「同事、老闆 Gary,沒有人覺得環球做得最好,全部都覺得可以進步。如果我說環球做得很好,就是說謊,不中肯。關鍵是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外界視覺,整個企劃就是 YT 一人軍團統籌。儘管《三生有幸》過渡期很大部分由他負責,他也强調大家看不到後來團隊開始接管很多工作。「例如我決定做學校演出,幾百個 email 都是他們回覆,執行層面上有非常多工序。」
沒有行銷團隊,也沒有合約在身的 YT,以當兵的 4 man fire team 比喻當前模式。「3 個人,經理人主力管理,我自己兩個人繼續去跑,工作量極大。但大家知道環球早前解雇很多人,所有事由零開始,這刻容許我以初創企業般營運是好事。」這需要雙方有一個信任,「公司知道我不會亂來,我也不會炒作。在娛樂圈沒有合約是最愚蠢的,但哪間公司在這一代可以做到?我暫時不知道。」
YT 語氣不激昂,也沒打算避忌。「我有營運公司,我明白站在公司層面有很多制肘。如果今天我跟環球要求,五億才願意續約,最後我們沒有合作,粉絲一定會責駡公司。但公司是不可以出來抱怨 YT 要五億。我沒有辦法解決,公司也不能為自己辯護,無可避免會困在這個死局。只有我去講,其他人或許覺得公道點。但至少我想讓大家知道為什麼我會說公司不好,因為公道最重要。當它好,我也要公平。不是一面倒,那間唱片公司就最好,那間最差。不是的,每一間都有它的好與壞,需要你自己判斷。」
◤ 行銷的意義 ◢
不時有獨立音樂人慨嘆,我只是想做音樂,怎麼還要我拍 content 做宣傳?YT 明白當中辛酸之餘,更相信產品和行銷是相輔相成的。「全世界最好聽的歌,但沒有人聽過,這首歌不存在。你不喜歡這首歌,但街上都在播,就是一首 hit 歌。但為什麼四圍都在播?不單是靠行銷。行銷是敲門,將產品放在觀眾門口,但他們會不會 loop 呢?行銷是不會令人 loop 兩次,只有產品才會令人 loop 多一次。你想看九龍城寨兩次,是因為你覺得九龍城寨好看。兩件事不能分開。」
憑藉以往在 Agency 、營運企業的經驗,YT 提到音樂行業和其他行業在行銷上最大的不同,是更加難觸摸。「三月前我有大概三萬追蹤。由新歌到演唱會,我的 KPI 是六萬,八萬更開心,十萬超額完成。到演唱會我已經超過十萬。如今,二十多萬,完全不合理。所以變化可以很誇張,但你比較難判斷甚麼時候會出現。有時甚至和音樂無關,這個行業是特別的。」
瘋狂三月後,YT 不可能一年十二個月都一路狂飆毫不氣喘。但像《晨星》或之後的作品,YT 已有大概想法,令行銷策略能夠持之以恆地發揮影響。「很依靠本身 overarching 的企劃。走完《三生有幸》的市場,就要轉。藝人本身特質是甚麼?他的觀眾如何轉變?需要自己去辯認。處理每個新歌企劃時,何時輕手一點,何時重手一點,依然是 the feel of the market。等新企劃結束後大家就會看到。只可以說,如果你看到我這樣走,而你去抄,已經太慢了。」
想睇更多同類型文章:https://www.instagram.com/besides.music_/
支持 Besides:https://www.buymeacoffee.com/besidesmusic
樂迷投稿: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XQhj2bTugDRTnF2-HkOwemGjHSm9OYGqwn5NBeAWhT1VU-w/viewform
Kasuet ✨🙂↕️🙏🏻學到野
09月13日05: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