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消委會報告|紅外線治療燈有助血液循環? 了解熱療副作用 並非人人啱用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02月15日08:04 • 發布於 2023年02月15日08:04

香港不少人有肩頸痠痛及腰背不適的問題,除了透過按摩、熱敷等方法舒緩外,近年市面上有不少家用的紅外線治療燈,聲稱能治療痛症。究竟紅外線治療燈有甚麼功效及副作用?選購時有甚麼要注意?哪些人不宜使用?最新的消委會報告就對比了8款家用型號,提供了使用紅外線治療燈的貼士。

紅外線的原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紅外線(infrared)是一組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波長介乎0.78至1,000微米(μm)。紅外線可分為近紅外線、中紅外線及遠紅外線。任何物質的溫度高於-273℃都可發出紅外線。物件的溫度愈高,放射出的紅外線愈多。當人體受到紅外線照射時,皮膚以至肌肉會吸收紅外線的能量,並轉為熱能,而用於物理治療上的紅外線,一般都為近紅外線。
相關文章:一文睇清LED光療原理 不同波長有效抗衰老治療濕疹

紅外線治療可促進血液循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紅外線治療屬於熱療的一種,主要是利用紅外線所產生的輻射熱能,局部加熱皮膚表面、淺層肌肉和血管,從而促進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達到緩和疲勞及疼痛的效果。

紅外線治療 VS 熱敷治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紅外線治療是運用紅外線輻射傳熱的原理,以電磁波隔空傳熱。
熱敷是在患處敷上暖水袋、熱敷墊等,以熱傳導的方式,將熱能經皮膚接觸傳遞至肌肉上。
兩者的治療效果類似,都是透過在皮膚淺層作熱能效應,局部改善血液循環,令繃緊的肌肉放鬆。

紅外線治療可減輕痛楚

紅外線能加速血液流動,對於一些軟組織痛症,例如肌肉拉緊、關節僵硬等症狀,可達到鬆弛、止痛的作用。
不過紅外線只達皮膚和肌肉表層,因此以紅外線治療燈來減輕痛楚,只屬輔助治療性質,維持時間不久。
要改善肩頸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最好是日常多做運動,例如適度的拉筋、抬腿踏步等伸展運動或關節活動來改善。

8款家用型號比拼

消委會搜集了4個牌子、共8款家用紅外線治療燈型號的資料。各型號的售價由$598至$2,396不等,當中4款使用100至240W的紅外線燈泡,另外4款則使用200至300W的紅外線鹵素燈管。

照射角度及距離

照射角度影響紅外線穿透皮膚的深入度及其吸收量,紅外線垂直照射患處的治療效果會較好。
紅外線燈照射的距離愈近,溫度便會愈高。不過,香港醫學會代表骨科專科醫生霍偉明表示,若身體過度靠近,可能會令皮膚產生不適或過熱的情況,甚至造成灼傷。不同型號的產品都有不同的適當照射距離,使用前應細閱說明書,並依照個人耐熱程度作出調整。

熱療溫度

消委會報告指出,熱療的溫度應介乎40℃至45℃,高於45℃則有機會灼傷皮膚。每個人對熱的敏感程度都不同,使用時最適合的感覺應為「舒服微熱」,若使用時感到「很灼熱」,應立即停用並觀察皮膚的反應狀況。如皮膚出現紅斑等異常情況,應盡快求醫。

熱療時間

有部分用者誤會照射愈久,效果愈好。霍偉明醫生建議,每次使用時間為15至20分鐘,若照射的時間太長及範圍太廣,有機會令照射部位的血管擴張太多,導致血壓下降。另外,亦容易引致皮膚乾燥、皮膚燙傷或灼傷。

切勿照射眼睛

有海外研究指出,紅外線會增加角膜與晶狀體之間的液體的溫度,長時間直視紅外線有機會對眼睛的角膜或晶狀體造成傷害。因此使用紅外線治療燈時,須避開眼睛部位,或佩戴適當的眼部防護裝置。

扭傷後勿用紅外線治療

急性扭傷、拉傷的患者在受傷後,發熱的受傷部位應先採用冰敷治療,以減少急性發炎的腫脹,而皮膚表面或關節出現紅腫、發熱情況,同樣也不適合使用紅外線燈進行治療。

不能用衣物覆蓋患處?

紅外線穿透力差,無法穿透衣物,所以照射時需要直接照射患處才有效。
使用紅外線治療燈照射前,切勿在患處塗上潤膚液、按摩油、藥膏等用品,以免在照射過程中過度積聚熱力,引致灼傷。

用家注意事項

>> 使用前,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意見。

>> 使用前詳細閱讀說明書,以確保正確使用和操作治療燈。

>> 避免將治療燈置於患處正上方進行照射,以免燈具翻倒及燙傷皮膚。

>> 若進行背部治療,患者宜採用坐或側躺的舒適姿勢,將治療燈從身體側面垂直照射患處,避免俯伏在床上照燈。

>> 利用產品上的時間掣或其他響鬧裝置設定使用時間

>> 勿於睡覺時使用治療燈,以免過度照射。

>> 照射時若感到不適或皮膚出現異常情況,應馬上停止使用並找醫生診治。

以下人士不適合紅外線治療:

– 對熱敏感人士
– 照射部位有出血、傷口人士
– 皮膚炎患者
– 心臟病患者(例如心律不正、心臟衰竭或裝有心臟起膊器人士)
– 血管疾病患者
– 惡性腫瘤患者
– 患認知障礙人士
– 糖尿病患者
– 正在服用止痛藥、鎮靜劑人士
– 長者
– 孕婦
– 小童

資料來源: 消費者委員會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沒有每天排便又「大軟便」最危險 醫:死亡率和罹癌風險增
中天新聞網
靠「吃」跟脂肪肝說再見!營養師推「10種食材」消脂護肝
台灣健康醫療網
乳癌年輕化!紙杯、餐盒達200種致癌物 再生紙也別碰
中天新聞網
慢性骨盆腔發炎致難受孕 「試管嬰兒療程」克服困境圓求子夢
台灣健康醫療網
空汙大爆炸!台北馬拉松今晨開跑 醫曝:跟輕生差不多
中天新聞網
那天,我打了失智母親一個大巴掌!50歲孝子告白:我的孝順已經到了極限!
幸福熟齡(台灣)
看似無害卻年年有人猝死!醫曝:馬拉松會提高心臟病發風險
中天新聞網
有些人體質易罹癌!中醫師:「調整生活、飲食」輕鬆遠離癌症
中天新聞網
冷到「凍未條」了!中醫師曝保持「腳部溫暖」是關鍵
中天新聞網
坪林9月大男嬰疑天冷猝死!醫示警:「寶寶睡夢中」最常發生
中天新聞網
僅2天81人因天冷猝死!醫示警:室內比室外更危險
中天新聞網
長照3.0整合醫療與長照服務 滿足年長者在地安老需求
NOW健康(TW)
PM2.5超標「這是毒」!冷氣團挾「中國毒空氣」襲台,空品亮橘紅燈…專家示警:恐誘發心臟猝死或中風
幸福熟齡(台灣)
赴日前必知!「蘋果病」究竟是什麼?症狀、預防方式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眼睛發紅又癢!醫檢查驚睫毛「藏11隻蟲」 她羞吐:都沒洗
中天新聞網
婦人做醫美喪命! 台灣麻醉醫學會提聲明:麻醉師、舒眠麻醉非專業用語
台灣健康醫療網
酒後真的會亂性?泌尿科醫打臉「不可能」:一定是故意的
中天新聞網
日本「蘋果病」病例數激增! 國內是否受影響?哪些高危險族群需注意?
台灣健康醫療網
家庭主婦夜夜癢到醒來 醫解密「慢性搔癢」成因與治療
台灣健康醫療網
胰頭癌致膽道、十二指腸阻塞! 男子放置支架化險為夷
NOW健康(TW)
冬至養生前哨站! 中醫:暖冬平補就好、備孕者別過補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