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電腦、手機能打出來的字只有約三萬個,很多生僻字、少用字沒有包含其中,意味這些字難以應用,可能日漸淘汰。內地一個小數民族的罕有姓氏,由於電腦字庫找不到這個字,族人換新身份證時,被迫改姓「鴨」。
Photo from 光明日報 影片截圖
Photo from 光明日報 影片截圖
被迫改姓「鴨」
根據《光明日報》影片「尋找姓鴨的人」,內地一條村約一百名居民,他們本身不是姓「鴨」,而是換領新身份證時,政府的字庫找不到原來的姓氏,於是無奈改姓。他們原本的姓,是「上面一個鳥字,下面一個甲字」,讀音「nià」。
原來這個罕有的字,是雲南麗江傈僳族一支以鳥為圖騰的家族姓氏,沿用了300多年,屬當地的方言,泛指「鳥」。
Photo from 光明日報 影片截圖
Photo from 光明日報 影片截圖
無法辦理新證件
受訪的村民出示舊身份證,由於以前證件是手寫關係,後人一直能使用這個姓。現時因為信息系統無法輸入和顯示,令村民無法辦理第二代身份證,換新證件時,他們不得不改姓「鴨」。
村民雖然很想保留原來姓氏「nià」,但知道會引起生活不便,連需實名登記的社交應用程式也無法登入,他太太表示:「姓這個姓太難了,所以兒子就跟着我姓了。」
Photo from 光明日報 影片截圖
鴨氏是古老姓氏群體
生僻字獨立研究者王謝揚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內地有6000多萬人的姓名中含有生僻字,他希望能幫助他們繼續用原來的姓,一來不用因電腦打不到這個字而改姓,二來一些生僻字,可以反映一個地方的民俗文化。已改姓「鴨」的村民亦紛紛表示,如字庫能輸入原來的姓,他們會立即改回原姓「nià」。
雖然村民無奈改姓鴨,但原來中國一向有「鴨」這個姓氏,資料顯示,鴨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不過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族人主要分布在今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北京市、江蘇省的蘇州市、四川省的成都市、雲南省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福建省的漳州市華安縣等地。
Photo from 光明日報 影片截圖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
網民亦對「nià」這個姓名感到興趣,「這個姓氏我第一次見,中華文字博大精深,生僻字也很多,每個文字的後面都有一個故事」、「不說還真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姓氏」、「以為是個笑話,沒想到是個故事」。亦有人討論,如果要姓「鴨」,可以改為鴨先知、鴨頭、鴨少、鴨力大等等。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光明日報
庭庭 咁我寧願姓鳥,我都唔要姓鴨
06月11日15:0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