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中醫治癌食療+穴位按摩 讓老年癌症患者安享餘生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10月10日04:59 • 發布於 2023年10月10日04:59

政府上月宣佈將中西醫協作計劃擴展至癌症治療,為正在或計劃接受化療、放射治療的癌症病人紓緩治療時副作用。但除了紓緩西醫副作用外,中醫也可以是年老癌症患者的主治方式。因其以食療、按摩這些較溫和的療法為主,適用於無法忍受化療的老人,讓他們在餘下的日子與腫瘤和平共處。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陳啟賢中醫師為我們分享一個選擇以中醫治療肺癌的個案。

治未病-247時時養生-中西醫協作計劃-中醫-肺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趙婆婆你好!今天覺得點樣呀?」我問道。

「冇咩嘢丫,差唔多咁,咳好啲,有時有啲唔夠氣。」趙婆婆神態自如地回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對於老年癌症患者來說,這是我最喜歡的答覆。「咁就好喇,樣樣差唔多,平平淡淡,穩穩定定就最好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趙婆婆年近九十,年半前反覆咳嗽,CT 檢查發現右上肺腫塊,西醫確診肺癌,因婆婆年老體弱,家人擔心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的副作用而拒絕西醫治療,於是轉為接受中醫治療。這年半多趙婆婆「平平淡淡」、「穩穩定定」地度過,仍舊與家人飲茶,行公園等,未被癌病打翻她的日常生活。這就是中醫治療癌症中的特點「帶瘤生存」,與腫瘤和平共處,安然度日,對於年老患者尤其適合。

中醫對老年癌症患者的治療重點在於針對「患癌的人」,讓病人維持良好的生活質素,減輕痛苦,而並非針對「人所患的癌」,不是盲目地徹底根治腫瘤,令它完全消失。中醫治療著重調整病人身體的功能狀態,縱使體內長了腫瘤,對身體的解剖結構造成破壞,但是只要經過適當的調整,讓臟腑的功能、氣血的運行、陰陽的平衡,重新恢復原來的狀態,病人便可以好好生活。

治未病-247時時養生-中西醫協作計劃-中醫-肺癌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是臟腑功能走下坡,其中以「先天之本」的腎最為關鍵。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提及男子年過五八(即四十歲),腎氣衰,衰老的症狀逐漸出現,到八八(即六十四歲),齒發去(即牙齒掉,頭髮脫),出現明顯的衰老狀態。因此在中醫治療時補腎益精是十分重要,有延緩衰老的功效,補腎亦有滋補腎陰,温補腎陽的區別。
腎虛者多見頭暈、耳鳴、聽力下降、腰膝痠軟等症狀,而以腎陽虧虛為主的患者會伴有畏寒、四肢冰冷、尿頻、口淡等;腎陰不足為主的會伴有惡熱、五心煩熱(即手心、足心及胸口發熱)、小便短赤或有灼痛、口乾等。因此治療時需要細心分別陽虛陰虛,以免適得其反,延誤病情。温補腎陽的中藥有淫羊藿、補骨脂、肉蓯容等;滋補腎陰的中藥有女貞子、桑椹、枸杞子等。温補腎陽的中藥方有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滋補腎陰的中藥方有知柏地黃丸、左歸丸等。

除了補腎外,也著重「以後天補先天」,意思是以補益「後天之本」的脾,以達致補腎的功效。健脾補氣的藥物有黨參、白朮、茯苓、淮山、白扁豆等,常用的中藥方有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同時也可以加入神曲、山楂、谷芽、麥芽、雞內金等消食藥物,促進脾胃的吸收。
老年癌症患者透過扶助正氣、健脾補腎的治療,可以有助提高抗病的能力,恢復到「正氣內存」的狀態,才可以創造時機,讓患者承受性味較偏頗或有小量毒性的抗癌中藥,例如偏於寒涼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或以毒攻毒的全蠍、蜈蚣等。

總的來說,治療老年癌症患者需要按照老年人的生理特點進行,同時兼顧扶正、袪邪兩者的用藥平衡,才可以得到理想的療效。老年人大半生照顧家庭,貢獻社會,「白髮是老年人的尊榮」(引自聖經《箴言》),若然透過中醫藥治療,讓患者帶瘤生存,安享餘下人生,免除癌症治療的不適反應,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治未病-247時時養生-中西醫協作計劃-中醫-肺癌

平日患者可以通過食療和穴位按摩來達到健脾補腎的作用。

食療如下:

胡桃山藥粥

材料:山藥 100 克,胡桃仁 30 克,粳米 100 克,大棗 6 枚。
製作:將以上食材入鍋,加水煮成粥即可。溫熱服食。
功效 :溫陽固腎。適用於腎陽虛不固,夜尿頻多者。

穴位按摩如下:

湧泉穴

湧泉穴定位:於腳掌前 1/3,腳趾屈曲時的凹陷處。
手法:以湧泉穴為中心,用左手中食指擦右足心 100 次,再以右手中食指擦左足心 100 次,令腳掌發熱,同樣有補腎益精的功效。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370 2216 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 內中醫服務內容。

文章已獲仁濟醫院授權轉載

陳啟賢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破地獄|69歲金燕玲勇敢抗癌:兩度戰勝2大惡癌,分享「生不如死」化療過程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蛋白質吃不夠的7個跡象 教你用體重算出每日攝取量
康健雜誌
【濕疹】濕疹不適難忍受!濕疹全攻略 附紓解病情小貼士
高燒 Gofever
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鼻息肉「春風吹又生」怎麼辦?
康健雜誌
吃頂呱呱驚見「蟑螂辣椒粉」!北市衛生局揪多項衛生缺失
中天新聞網
冬天「薑薑」好!醫曝光不僅降血糖 還可預防癌、防失智
中天新聞網
情緒行為障礙、自閉症童確診攀升! 「雙軸兼治」減輕家長教養壓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睡眠長短也會影響血糖!研究:睡多睡少都不好
中天新聞網
健保停復保制度12月23日走入歷史 健保收入增23.6億
NOW健康(TW)
涼意來襲,戶外野餐正夯!營養師籲:餐食準備把握 3 原則不怕鬧肚子
Heho 健康(台灣)
【專欄】解除對男士結紥手術的疑慮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醫警告:這群人最容易中風!
Heho 健康(台灣)
全台200萬人工作、照顧兩頭燒!「照顧不離職」企業快做7件事
康健雜誌
壓力找不到出口?別擔心!心理師分享5大諮商重點一次看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健康】學校出信警告超重 女兒難過絕食  媽媽爆氣怒斥校方傷自尊!
MamiDaily
用聲音點燃希望「聽力之星公益計畫」溫暖啟航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白血球飆升高常人11倍!這「基因」異常讓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遇瓶頸
台灣健康醫療網
醫美集團歡慶15週年 男星共揭年度熱門Do臉療程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