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公立醫院發生醫療事故。一名50日大女嬰因進食欠佳及呼吸急速,10月5日早上到聯合醫院急症室求診,初步診斷女嬰有嚴重心臟衰竭,同日女嬰先後出現室上性心跳過速及心律不正,入住兒童及青少年科深切治療病房後,需兩次進行整流電擊及心肺復甦急救,惟病人心臟功能持續惡化。醫生其後檢視心電圖及電擊急救紀錄時,發現兩次整流電擊急救時,均未有啟動同步功能。病人現已轉送往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需接駁人工心肺儀器,情況危殆。
聯合醫院表示,該名女嬰入院檢查後,發現心臟明顯發大,心臟超聲波顯示病人左心室擴張,並出現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及倒流現象,隨即將病人轉送到兒童及青少年科深切治療病房接受治療。醫生初步診斷女嬰有嚴重心臟衰竭,並安排呼吸機協助病人呼吸和置入動脈導管監察病人血壓。
同日早上約11時40分,病人出現室上性心跳過速,但數秒後回復正常。至下午接近1時,女嬰又再心跳過速,心跳每分鐘高達280次,醫生立即注射藥物,情況未有改善,隨即為病人進行整流電擊治療,其間女嬰出現心室性心跳過速及心室顫動的情況,需進行心臟除顫器電擊治療以及心肺復甦法。經一輪搶救後,病人的心律回復正常,醫生替病人插入氣管內導管協助呼吸。
醫生下午2時50分再為病人進行心臟超聲波,發現病人左邊心房及心室持續擴張、左邊心室收縮能力顯著惡化,驗血結果顯示病人血液肌原蛋白水平明顯上升,顯示病人可能患有心肌炎併發嚴重心臟衰竭和心律不正。醫生下午約3時聯絡瑪麗醫院兒童心臟專科醫生,商討病人是否需要轉院接駁人工心肺儀器,瑪麗醫院同意接收病人。
安排轉院期間,病人於約下午3時半再次出現心律不正,醫生再次為病人進行整流電擊治療、心臟除顫器電擊治療及藥物治療,並為病人進行心肺復甦法。經急救及治療後,病人的心律回復正常。病人於下午4時54分由兩名醫生及兩名護士陪同下轉送往瑪麗醫院。
惟醫生其後檢視病人的心電圖及電擊急救紀錄時,發現為病人進行心臟除顫器電擊的程序正確,但是在進行整流電擊急救時,未有啟動同步功能。醫院已就事件與病人家屬於今日會面作詳細交代,並就事件表示歉意。又已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呈報事件,並會成立調查小組檢視事件及提出建議以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整流電擊治療主要用於心跳過速的病人,透過電流調節病人的心跳。大部份情況而言,急救者啟動電擊儀後,會按下同步功能,以觀察病人的心跳頻率;在心電圖發出R波的時候電擊病人心臟最為有效,如果在T波時發出電流,則有可能導致心室顫動,「如果冇開同步,醫生睇唔到R波,有可能喺T波(的時候)電擊」。但即使有否開啟同步功能,電擊儀一樣可以使用,「急救人員一樣可以根據小朋友體重,計算用幾多能量去電擊。」
他認為,一般的急救課程教授如何使用或心臟電擊器,或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時,都會指明應先開啟同步功能後才為病人電擊,認為涉事醫護的表現不太理想。但他指,由於病人有嚴重心臟衰竭,及需接駁人工心肺機,心臟功能本已很差,現階段不能斷言醫護的失誤導致病人有心室顫動。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當病人心跳過快需要整流電擊時,會將儀器設為同步去調節心跳,「即係感應心跳的R波去發出電流,依家啲新機同步已經係default(預設)」,當儀器未能感應R波,如病人心室顫動,未能在同步模式下電擊,會發出指示叫醫生轉到不同步模式電擊心臟。
若心跳過快時以不同步模式電擊,電流有機會「撞中」心臟收縮時發出的T波,令病人出現心室顫動,屆時心臟不會泵血,最嚴重情況可令心跳停頓,「不過好黑仔先會,因為要撞中T波頭先會VF(心室顫動)」。即使「撞中T波」出現心室顫動,正常做法仍為繼續電擊令心跳回復,故處理程序沒有分別。
他指,雖然醫生急救時沒有設定同步是有出錯,但在急救兵荒馬亂之際,不能過於責怪醫生,又指病人僅50日大已有左心室擴張、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及倒流,有機會先天有問題未能發現,亦有機會近期感染細菌或病毒入心,出現心炎肌等情況,當心臟如此差時,亦有可能出現心室顫動,故不能判定病人因急救時的失誤令其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