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香港未婚率佔整體人口的29.1%。其中,30至34歲男性從未結婚的比例升幅最大,涉及7個百分點,另外35歲至39歲的升幅亦有5個百分點左右。單身人士數量不斷增加,同時在年齡漸長、交際圈縮小的情況下,「孤獨患者」也越來越多。以全球範圍來看,世界上超過40%的人都曾在生活中感到孤獨,30歲以上的孤獨患者更高達6成。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隨著「孤獨經濟」應運而生,市面上出現不少企業針對單身群體推出的相應產品和服務,包括各種綫上交友平台,如Tinder、Coffee meets bagel(CMB)、Heymandi(HMD)等。然而,獨身久了的人往往很難發展一段新戀情,因為和自己相處太舒服了,時間一長就不再懂得如何去迎合別人,進而失去了談戀愛的慾望和技能,自然而然無法發展一段從頭開始的關係或感情。
為此,美國一家新創公司Bould推出了一款以陪伴為主題的穿戴式AI產品「Friend」,顛覆以往更多著重在生產力的AI產品形象,僅僅以提供陪伴及情緒價值為出發點,旨在幫助緩解孤獨、關心人們的心靈健康,讓消費者有一個抒發情緒的管道。
Photo from Friend.com
「Friend」的外觀與AirTag差不多,能搭配項鏈掛在脖子上,只要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就可在需要幫助或傾述時,與其進行對話。與其他以生產力為中心的語音助理不同,「Friend」能通過不斷聆聽用戶所說的一切,經由Anthropic AI的Claude 3.5語言模型提供演算,自發性地以短訊回覆,像朋友一樣隨時進行有效交流、提供鼓勵,甚至針對某件事情開玩笑,好比科幻電影《觸不到的她》(Her)中的AI虛擬助手謝曼芙(Samantha)一樣。
這款AI項鏈的設計師
Photo from Wired
年僅21歲,是一名哈佛輟學生。他曾在新冠疫情期間、年僅17歲時創建即時追蹤新冠疫情的網站,並藉此榮獲網路界奧斯卡獎項Webby Awards。關於他的設計靈感,Avi Schiffmann介紹道,他原打算做一款能吸收資訊重點並協助記錄的「AI秘書」,但隨後在獨自一人奔走各國研發該產品的過程中,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於是,他衍生出想法:「比起工作夥伴,能提供陪伴的知己更重要」,就此促成「Friend」AI項鍊的誕生。
目前,「Friend」已在官網開放預售,售價為99美元(約772.2港元),預計於2025年開始發貨。那麽,問題來了,這麽一款旨在提供情緒價值、情感寄託的AI產品,你會買嗎?又會否讓消費者沉浸其中,像電影一樣以悲劇收尾呢?答案有待揭曉。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CooLSoN 不論結婚與否,身邊有無人陪伴,只要人係一個個體,永遠都係屬於孤獨。
不過孤獨,從來都唔係外界所認為既負面詞,唔係近年都唔會標榜所謂既Me time。
思想會不斷受外界既噪音影響,但只要學懂獨立自主既思考,就會明白孤獨其實並唔係咩一回事,亦會擺脫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咁無知既羊群心理。
呢樣先至係人最應該學識既事。
2024年08月24日18:5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