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牙齒健康】倒及牙隨時影響咀嚼、說話 孩子換齊恆齒先矯正唔一定啱!

Health Concept
發布於 2024年09月26日07:00
倒及牙隨時影響咀嚼、說話 孩子換齊恆齒先矯正唔一定啱!

你的牙齒整齊嗎?還是東歪西倒、下門牙咬在上門牙前方,呈現「倒及」的狀態?「倒及牙」除了會影響外觀,長期下來更會伴隨其他,如:加速臼齒琺瑯質磨蝕、牙周病等健康問題。

何為「倒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倒及」是常見的牙齒問題。有「倒及」問題的人,下排牙齒會比上排的突出、蓋過上排牙齒。不要以為這樣只會影響外觀,其實同時亦會影響咀嚼和說話。問題症狀輕的話,會出現磨牙、牙周病和咬嚼困難等影響,嚴重的甚至會阻礙呼吸、頭痛、肩頸僵硬、聽力下降等!

為什麼會「倒及」?

「倒及」的成因可以是遺傳,亦可以是後天環境因素影響。若是基因遺傳,是因為患者的顎骨較小,但是牙齒太大;牙弓並未能把全部牙齒整齊排列。亦有可能是因為牙齒太小、顎骨太大,導致牙縫變大;上下顎骨的大小不一等造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如果患者本身沒有以上問題,就有可能是因為長期有吐舌、張口呼吸、吸吮手指、逆向吞嚥等不良口腔習慣而導致。建議孩子要及早戒掉吮吸手指、奶嘴、奶瓶等習慣,以免導致後天牙齒倒及問題。

「倒及」治療

若想改善「倒及」牙齒,可以參考下列幾種治療方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正顎手術

顎骨矯正比較適合成人或嚴重的牙齒倒及患者。有戽斗、暴牙、下顎後縮等異常骨骼問題的人需要透過切開顎骨,重新把其移至正位,再用鈦金屬固定以完成治療。正顎手術的康復期需時較長,同時在術後仍要佩戴牙套來確保牙齒排列正確。另外,雖然這是手術治療,但是因為傷口位置會在口腔內,患者無需擔心會留下明顯的疤痕。

拔牙

需要拔牙的患者一般是因為齒列過度擁擠,牙醫需要透過拔除部分牙齒,讓牙弓能夠有足夠空間,重新排列牙齒。每個患者需要拔除的牙齒數量都不同,需要待牙醫評估好患者的情況後再決定。

牙套

牙套是最常見的矯正手法,患者可以選擇傳統的牙套或隱形牙套。傳統的牙套是俗稱「鋼牙」的金屬牙套,會在患者的牙齒上黏上矯正器並綁上矯正線。而隱形牙套則為近年較多人的選擇;效果不但和傳統牙套相約,患者佩戴後亦無需介意外觀問題。但是隱形牙套的缺點是患者需要一天配戴至少 20 小時以上才能有效矯正。

孩子有「倒及」問題該怎麼辦?

孩子還有青少年的骨骼因為還在成長,牙齒較容易被調整;若發現孩子有輕微牙齒倒及問題,可以透過使用牙套或矯正器的非手術方法協助改善。需留意的是,雖然使用牙套或矯正器可以免除手術的風險,但矯正時間會較長;視乎患者的牙齒狀況,一般治療時間從 6 個月到超過 2 年不等。

孩子應該什麼時候矯正「倒及」?

一般家長會認為孩子恆齒換齊才可以斷定孩子的牙齒排列是否整齊,故此都不會在孩子乳牙還在的時候帶他進行矯正。但這觀念非完全正確,每個人的顎骨發展都有不同的時間線;有部分人可能比較適合在還有乳牙的時候矯正,有的則較適合換好所有牙齒才矯正。因此若發現孩子有牙齒不整、「倒及」問題,應在牙科檢查時向牙醫提出疑問,進行專業的評估後決定何時為孩子安排矯正。

作者

陳澔賢牙科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持有牙科學士學位,現為私人執業牙醫。

- 倫敦英皇學院臨床牙科碩士(固定及活動修復齒科)
- MClinDent (Fixed and Removable Pros KCL)
- 澳紐皇家牙科醫學院院士 FRACDS (GDP)
- 香港大學牙醫學士 BDS HKU
- 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植齒學文憑 DImplant Dent RCSEd
- 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牙科學系院員 MFDS RCSEd
- 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牙科學系院員 MFDS RCPS(Glasg)
- 澳紐皇家牙科醫學院院員 MRACDS (GDP)
- 香港牙科醫學阮牙科院員 MGD (CDSHK)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這8種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慢性腎臟病! 醫教護腎守則
台灣健康醫療網
左腹有「螞蟻咬悶痛感」恐罹胰臟癌!血糖異常也是警訊
中天新聞網
輕生成全球青少年第四大死因!背後原因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注意!台中婦「去越南旅遊」染麻疹!衛生局公布超商足跡
中天新聞網
67歲男運動養生「堅持1件事」險害沒命 染流感喘不過氣送加護病房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冷更容易脹氣!醫推喝「溫湯、暖薑湯」提升消化能力
中天新聞網
打針、抽血前必看! 「暈針」是什麼?該如何避免?
VOCO News
愛穿緊身褲害「私密處腫大3倍」 醫嚇傻:飄惡臭又流湯
中天新聞網
耳聞被綁長輩說住在這裡,不如乾脆早死,一點都不自由!後來機構一把火就把約束帶都燒了
幸福熟齡(台灣)
諾羅病毒太猖狂!醫無奈:有噁心嘔吐…診所「直接發碗」
中天新聞網
【BB出牙】出牙期發燒可能是細菌感染! 4大出牙徵狀及舒緩方式全面睇
MamiDaily
「激戰時突然軟掉」很常見!泌尿醫:大家不好意思講而已
中天新聞網
擔憂過敏!寶寶與寵物只能「二選一」?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一抬頭就天旋地轉,竟是「耳石脫落」惹禍!醫揭如何判別「症狀」:5動作自救,自己也能讓耳石復位
幸福熟齡(台灣)
急診室大爆滿!醫界發文求救 邱泰源盼醫院先調整住床比例
中天新聞網
染諾羅一吃就吐?專家籲「先禁食」牛奶、生吐司先別碰
中天新聞網
3C產品用整天「恐罹糖尿病」!醫示警:藍光會使代謝混亂
中天新聞網
抽脂≠減肥!醫:主要改善體態…身材還是有可能走樣
中天新聞網
常聞到腳臭味!女一檢查驚「巨大黴菌球」塞爆鼻竇
中天新聞網
40歲女玩大胃王遊戲「肚子都是胃」 慘住院5天才消化完
中天新聞網
老婦椎間盤突出飽受「坐骨神經痛」 「1微創減壓」手術緩解疼痛
台灣健康醫療網
56歲男血便揪不出病因 吞「膠囊」內視鏡解出血危機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