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鼻咽癌放療損聽力 植入「人工電子耳」恢復聽力、社交!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024年10月09日09: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研究顯示,鼻咽癌放療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患者,儘管術後聽力恢復效果因人而異,大多數患者仍能恢復部分語言理解能力和正常交流,顯著改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一位鼻咽癌患者在20年前罹患鼻咽癌,接受了放療。雖然腫瘤治療成功,但她的聽力逐漸惡化,最終變得嚴重受損,迫使她開始使用助聽器。然而,隨著聽力持續下降,助聽器的效益逐漸減弱,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與他人戴著口罩交談時,她難以辨識對話內容,對生活和社交活動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鼻咽癌放療後極重度聽損 植入人工電子耳恢復聽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耳科主任、台中大里仁愛耳鼻喉科兼任醫師詹凱傑說明,上述患者雙側聽力已經達到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超過100分貝),中耳雖有輕度放療後發炎變化,但內耳結構正常。因此,經與患者討論,建議進行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作為治療方案。

手術過程採用耳後微創切口,經由乳突骨磨開後,避開面神經成功定位圓窗孔,並使用軟技巧保護耳蝸內部細微構造,緩慢且精確地將電極經由圓窗孔成功完全植入耳蝸內。術中測試顯示電極功能正常,手術順利完成並分層縫合傷口。術後兩週,開機測試,聽力恢復良好。經過一年的密集聽覺訓練,她對人工電子耳的聽力恢復效果非常滿意,能夠順暢地與他人交談並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放療會影響內耳結構 有加劇聽力損失風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詹凱傑提到,鼻咽癌在台灣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3至4人。發病高峰通常集中在40至60歲之間,並且在青壯年人群中相對常見,因此對工作年齡層的影響尤為顯著。放療是目前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但高劑量的放射治療會破壞耳蝸內的毛細胞和神經結構,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此外,放療還可能引發中耳炎、耳積水或聽骨鏈問題,這些併發症進一步加劇聽力損失。

植入人工耳蝸 大多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對於鼻咽癌患者,若放療後出現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聽力損失超過70分貝),人工電子耳植入可能是適合的治療方式。這類患者通常無法依賴助聽器獲得有效的聽力改善。

詹凱傑提醒,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後進行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仍面臨一些挑戰和風險,如放療後耳部結構可能發生纖維化、聽神經萎縮等變化,這會增加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此外,術中可能遇到內耳解剖異常和纖維化問題,影響手術成功率。然而,研究顯示,鼻咽癌放療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患者,儘管術後聽力恢復效果因人而異,大多數患者仍能恢復部分語言理解能力和正常交流,顯著改善生活品質。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婦乳房小潰瘍自己抹藥…半年變「巨大釋迦」 確診乳癌且轉移
中天新聞網
擔心孩子性早熟?學齡前少吃這10種食物
Heho 健康(台灣)
婦人脊椎側彎一度只能坐輪椅,靠AI微創手術第2天就能下床走
康健雜誌
男長期腹脹瘦成皮包骨!盲腸「塞滿鵝卵石」確診克隆氏症
中天新聞網
2024年度話題回顧!網友熱議Top10 勞動部霸凌案上榜
NOW健康(TW)
糖尿病也能進補!醫盤點「麻辣鍋、臘肉、熱可可」別碰
中天新聞網
台大性騷名醫爆「重回婦產部」 院長:再出現警衛會處理
中天新聞網
不只A流、B流!診所曝:還有人同時感染「AB流」
中天新聞網
早晚溫差大,夜咳不停!專家解答是氣喘還是呼吸道感染?
Heho 健康(台灣)
50歲後半夜老是爬起來上廁所?可能是「睡前這習慣」害了你!睡眠教練教你「這樣做」助改善夜尿
良醫健康網
長期便祕恐增腸癌風險!專家曝吃「奇異果」防癌助排便
中天新聞網
氣溫驟降孩子老是咳不停! 氣喘7大病徵醫師1次告訴你
NOW健康(TW)
失智症治療新進展! 研究:清除「類澱粉蛋白」延緩惡化
台灣健康醫療網
【睡眠困難】孩子夜裏總是睡不着 常常失眠點算好?10個實用小技巧讓孩子輕鬆入睡
MamiDaily
OL頭暈以為過勞!健檢「血色素過低」竟慘罹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患者因病阻礙家庭夢! 新型生物製劑健保平行轉換 成乾癬患者治療曙光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冷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中醫曝:規律服用中藥可降低風險
中天新聞網
婦骨盆痠痛、血尿 心臟外科一看竟罹罕病「胡桃鉗症候群」
中天新聞網
愈努力放鬆愈難睡?研究:錯誤放鬆加重失眠!如何用「正念」助眠?
康健雜誌
創新資源結合昱苗盒公益協會 推廣軟食健康及教育關懷
台灣健康醫療網
經常疲憊、心跳加速,竟是睡眠呼吸中止合併心房顫動作祟?!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腸癌常見致病原因公開! 醫直言及早做1動作可預防
NOW健康(TW)
男「鼻涕倒流」5年凍未條!醫:多吃「秋葵、納豆」有助緩解
中天新聞網
沈慶京自曝罹腎廔管、敗血症、腎臟發炎!醫曝嚴重恐休克、洗腎
中天新聞網
避免失智者被漏接!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4建議:呼籲新制應彈性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