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陳念慈(Amy)從羽毛球運動員到出任校長,不計較小節,但在骨節眼處,如身為「公屋富戶」要遷出公屋單位,她又的確非常循規蹈矩。然而,作為天生就是「開荒牛」命格的她,循規得來又不失突破框架的力量,同時有能力去創造及建立新規矩。
Art direction: Denise Seto Photo: Ricky Lo Assisted by: Kelvin Sim, Jason Li Styling Assistant: Chris Chow Hair & makeup: Karen Yiu, Gloomy Kwok, Holly Lo, Cindy Lai, Carmen Lau, Agnes Fung @makeupbees Text& coordination: Emily Kwong
現於香港賽馬會任職見習騎師學校校長的陳念慈,更為大眾所熟識的身份,相信是前香港羽毛球運動員。代表香港屢獲殊榮的她早於12歲加入香港羽毛球代表隊,1980年入讀羅富國教育學院,畢業後成為體育教師及運動員。在1975至1990年期間,連奪9屆全港羽毛球賽的女單冠軍;1979年夥拍吳俊盛贏得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混雙冠軍;1988年夥拍陳智才,取得當時屬奧運示範項目的羽毛球賽事混雙項目銅牌;1990年他們又在英聯邦運動會奪得混雙金牌。一路走來,她在羽毛球場上的成績亮麗。
陳念慈:羽毛球選擇了我
陳念慈擁有一個繁忙的童年,剛好適合好動的她。Amy在訪問中多次提及「慶幸細個住屋邨」,性格決定命運,際遇強化了她的個性:「我非常慶幸自己曾居於北角邨,因為有很多非常好動的鄰居,在那裡,我發現了自己的運動潛質。」Amy加入雙手的比劃去表達當年屋邨樓宇的設置,配合講述當年的「風車樓」如何成了一道擋風的屏障,讓一眾鄰居及她,可以前往幾乎無風的空地打羽毛球,以及聚集起來進行其他活動。「當年每天都很熱鬧,一大班小朋友會輪住打羽毛球及玩耍。」Amy又笑稱想當年「玩兵捉賊」,完全無人可以捉到她,可見她的敏捷度甚高,有當運動員的資質。
當年屋邨的另一端的西座,設有北角青年中心。在她12歲那年,話說麥當勞道的女青年會進行羽毛球少年運動員選拔賽,Amy隨哥哥前往,本來就是抱著看熱鬧心態的她,卻被印尼籍教練挑選出來進行訓練,「我覺得是羽毛球選擇了我,其實我在游泳、田徑方面的能力都不錯的,如果當時的伯樂是屬於泳壇,也許我會成為游泳運動員。」
陳念慈:勝人者有力
在羽毛球場上比賽時,運動員必須克服心理及生理的挑戰;當受傷還要落場比賽,加上在比賽時腿部抽筋,Amy是怎樣應付?「那就要看你當時是甚麼心態?是在奧運賽場上拼死去打球?抑或要好好保護身體、去延長運動員的生涯?這就有一個judgement point。試想,假如當場的受傷、肌肉撕裂會導致你以後都不可再打球,退場應該是更理想的選擇,還須即時尋求醫治。須知道,復健亦是運動員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訓練與復健是同樣重要,運動員必須注重這兩者的平衡。
Amy提及近年很喜歡閱讀《易經》及《道德經》,要到了這樣的年紀,方開始明白理解,「老子在《道德經》就提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原來短短幾句已包含了大道理。」為甚麼她沒有在年輕一點就理解這些道理?皆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而她投身做全職運動員時,比起很多人要來得遲,「當時我到何東中學任教,放學之後還要再到銀禧(註:體育學院的前身)練習羽毛球,真的很辛苦。可以在母校為師妹開設不同的體育學會,令她們可以享受運動的樂趣,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有些以前的學生,現在都投身體育界工作,還做得相當出色。」
要踏入勝利之門,的確有很多方面需要準備。
「追求可以戰勝自己。」Amy直接回應勝利的定義。她亦有補充其體會及經歷,引申的例子就是現時擔綱的職位,她猶記得現任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於2006年招聘見習騎師學校校長時,問她騎師可否成為精英運動員?Amy回應了一句「為甚麼不可?」後便走馬上任,成為香港賽馬會史上首位見習騎師學校女校長。
作育英才
繼續談及勝利之道,Amy想起當初加入香港賽馬會的歲月,「要踏入勝利之門,的確有很多方面需要準備。除了談及騎師可否成為精英運動員之外,還有談及業界內負責其他崗位及職責的從業員的標準是否亦可有所規範及提升?要設立標準。我大膽去將所有領域都提升,去推展到另一個層次,成功亦在望。」
「賽事見習學員」收生的門檻一直不算高,只要年滿15歲及已完成中三或以上課程,亦毋須具備策騎經驗。Amy卻談及學員完成課程後,除了擔任騎師,還有許多其他職位可以投身。她舉例賽馬業界中還有許多工作,包括訓練馬房助理、釘甲匠、策騎員等不同工作。「我相信這是很特別的機會,當時全球都沒有地方會給予騎師全面專業的訓練。假如可以設計一個課程專門訓練騎師及業界人員,應該非常好!」
曾經於地產代理監管局、房屋署出任公職的Amy,其經驗讓她即時想到可以設計一個有系統的訓練課程予騎師。後來,她與教育局、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磋商良久,2007-2008年為課程設計動腦筋,最終借鑒澳洲的短期課程再加以改良,成為適合訓練香港騎師的課程,內容涵蓋騎術理論與訓練、馬匹料理、馬房管理、體育醫療、運動員健康管理、英文、運動科學、音樂、資訊科技、個人財務管理等,可說是應有盡有。修畢該課程及考核,相等於已取得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核的第1級至第3級認可資歷,為本地年青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多添一條出路。
天生開荒牛命格
說到Amy作為「開荒牛」的前世今生,還數她在美國畢業回港後,到了體育學院工作的經歷,「如果運動員欠缺金錢去輔助發展,真的是慘事!而當時體育學院成立了全新的commercial operations,要我去管理,而我亦從未試過。為了想要幫忙運動員獲取資金去作訓練,所以我亦答應了。」當時壓力大得令Amy患上俗稱「鬼剃頭」的斑秃,她亦在所不惜,全力以赴去迎接挑戰,「幸好我在美國讀體育時,修讀了一科health fitness,知道怎樣推廣Wellness,再想起香港很多人都充滿壓力,我就將體育學院很多設施商業化,成立不少的運動俱樂部,令大眾都可以付費享用,例如出租泳池。而當中亦找來體育學院的總教練擔任顧問,去安排及撰寫不同的課程,令家長們覺得這是很專業的課堂。」Amy亦提及當年為了讓家長們減壓而設立了太極班,有患上紅斑狼瘡症的家長因而康復過來,實在是始料不及的好事。
後來Amy獲邀參與運動員事務的工作,「又是一項全新的計劃與工作,彷彿迎接各項挑戰成了我的使命。為年輕運動員推出了很多不同的計劃,當年有參與其中的包括Danielle (陳丹蕾),讓他們能成功轉型,另外亦有學員後來成了神經科醫生。」Amy提到出色的運動員,都臉帶自豪,「運動員不一定要一直在運動行業中工作,可以投身不同界別,他們做得出色,便可以帶動其他人去做運動。」2006年Amy曾到德國觀賞世界盃,在那之前,她還須前往比利時比賽,「那是一項名為『四板比賽』的世界賽,賽事包括了乒乓球、羽毛球、壁球及網球,為之四板。想當年都奪得了冠軍。」回港後就應約去了香港賽馬會面試,之後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優異成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