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Dementia)是一個漫長的病,照顧失智症患者更是一段辛苦的歷程。通常讓照顧家屬最困擾的,就是失智者出現的各種「精神行為症狀」,例如懷疑錢被家屬偷走,甚至進一步認定照顧者不孝順;也有很多失智者作息混亂,常常半夜起來遊走甚至要外出,讓家屬不得安寧。失智者的猜疑、妄想、莫名其妙發脾氣,更讓家屬心力交瘁,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很辛苦地照顧失智者,卻得到否定的結果。
國外研究發現,因承受長期照顧壓力,失智症照顧者的憂鬱症發病率為40-50%,其中20-25%有重度憂鬱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指出,很多照顧者在長期壓力之下,心理問題會反映在身體的症狀上,出現頭暈、痠痛、食慾不振、失眠等身心症狀。也有些比較能正視自己心理問題的照顧者,會發覺自己有憂鬱、焦慮等症狀。
劉建良說,有些照顧家屬在長期壓力之下情緒容易變得暴躁,與失智者出現衝突,而壓力又讓照顧者的身體狀況變得更不好,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覺察自己承受的壓力並適時求助獲得喘息,對照顧家屬來說非常重要。
失智症照顧者如何檢測自己的壓力?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呂淑貞建議,可以採用簡式健康量表「心情溫度計」。這是簡易的精神症狀篩檢表,能迅速了解個人的心理照護需求。「心情溫度計」一共有「5+1」題,前五題評估有情緒困擾的程度,第六題評估自殺意圖。受測者每題從代表「完全沒有」的「0分」到代表「非常嚴重」的「4分」圈選出符合自己的分數,再將每題的分數加總,來判斷自己的狀況。
心情溫度計的「5+1」題目包括:
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
感覺緊張不安
覺得容易動怒
感覺憂鬱、心情低落
覺得比不上別人
有自殺的想法
評估方式為「前5題的總分」和「自殺想法」分開計算,如下:
- 0-5分:一般正常範圍
- 6-9分:輕度情緒困擾,建議找親友談談,抒發情緒。
- 10-14分:中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心理衛生或精神醫療專業諮詢。
- 15分以上:重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精神醫療專業諮詢
- 有自殺的想法:2分以上時,建議尋求精神醫療專業諮詢。
心情溫度計量表(圖片來自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心情溫度計」還可以怎麼使用?
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協會網站的建議,如果遇到身邊有人有情緒困擾,卻無法判斷他們困擾的程度,也可以使用「心情溫度計」的問題來了解對方的心情,並可以根據得分結果做適當處理,鼓勵大家用此量表主動關懷週遭的人。
照顧失智者壓力大,該怎麼辦?
劉建良強調,調適照顧壓力重要的是「喘息」,接著在喘息之後,要學習整合照顧資源,提升自我照顧能力。過程中可以參考其他失智照顧者的經驗,但千萬不能拿自己跟別人比。
一、找到喘息空間
照顧家屬面臨龐大壓力時,常常會覺得沒有出口,深陷在惡性循環走不出去。這時,必須有別人接手照顧失智者,讓自己暫離「照顧」的環境,才能打斷這個惡性循環。接手的人可以是其他家人,也可以是政府或民間社福機構提供的照顧資源,例如送失智者去日照據點,或是申請長照資源的「喘息服務」等。
二、整合照顧資源、提升自我照顧能力
很多人在照顧患者嚴重很累的處境,沒有餘力去學習照顧資源,陷入「照顧得越累、照顧技巧不成長、壓力一直累積」的惡性循環。在喘息之後,照顧者可尋求其他照顧資源,參加家屬訓練班,學會更多照顧與溝通技巧,才能打斷這個惡性循環,控制病人的狀況。
三、參考其他家屬的經驗時,切記不能跟別人比
在學習與失智者的照顧與溝通技巧時,有時會參考其他家屬的經驗。但要注意的是,每個家庭背景、環境、經濟條件不同,別人的成功經驗不一定能完全應用在自己身上,照顧的情境要做個別化思考。同時,可以分享照顧過程失敗的經驗,從中尋求解套方法。
呂淑貞也強調,對照顧家屬來說,「暫離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為了照顧失智者,社交活動全部推遲,但這樣反而對自己的身心狀況很不好,應該要讓自己有休假,從事一些社交活動,或是爬爬山休閒一下,讓自己心情快樂一點,照顧失智者的路才能走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