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港片氣勢極強,也陸續出現許多叫好也叫座的作品,翁子光導演,實力派影帝劉青雲主演的《爸爸》與目前破香港華語歷史票房冠軍的《破·地獄》相同,剛好都有破地獄的劇情內容。同樣講生、講死,也講親子與家庭關係,但《破·地獄》是黑髮人送白髮人,《爸爸》卻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錐心之痛。
看似溫情電影的《爸爸》由《踏血尋梅》、《風再起時》導演翁子光編劇及執導,故事改編自2010年轟動全香港的「荃灣享和街弒母殺妹案」的真人真事,找來影帝劉青雲飾演。《爸爸》劇情描寫平凡男子阮永年與妻子胡金燕成家,共同經營24小時營業的茶餐廳,兩人與一兒一女阮厚明與阮厚恩,一家四口住在茶餐廳同一條街上,過著平凡不過的普通和樂生活。某日夜晚,阮永年在茶餐廳值班,15歲的長子阮厚明因思覺失調症發作,持菜刀在家中砍殺母親及妹妹,之後再出外閒晃數小時之後自首。
全程一無所知,卻在一夜之間家破人亡的阮永年,面對妻子與女兒遭親生兒子砍死的重大創傷,只剩父親一人,繼續居住在空無一人的家中。心碎、悲傷與迷惘心境無人承接,關於過往的回憶日日來襲,他像是住在空房子中的幽靈,抱著倖存者內疚日復一日地,勉力維持著正常生活,同時盡力與在醫院中治療及服刑中的兒子,維持住搖搖欲墜的父子關係。同時身為倖存者、加害者與被害者家屬的永年該如何自處,而這段既是彼此唯一親人,也是仇人的糾結關係,又會將父子兩人帶往何處?
與《踏血尋梅》相同,翁子光再度取材社會真實事件,比電影劇情更離奇的劇情,並非為了讓觀眾體驗那份獵奇感,而是剛好相反——藉由事件本身,跳脫非黑即白的因果論。《爸爸》打破一般故事的線性敘事,導演翁子光採用非線性的章回方式拍攝,以家庭中的五位主要角色(包含家中的貓咪)為題,將故事分成五個不同的敘事段落。在一一看完邏輯跳躍,每個角色的生命切片,以及在悠長的時光中,家庭組成的點點滴滴之後才逐漸發現,我們看到的故事,是父親在遭遇重大創傷後的混亂狀態與心理風景,也才真正閱讀到《爸爸》的故事全貌。
看似再平穩不過的日常,有一天都會突然崩塌。看著《爸爸》的過程,不禁會想起《我們與惡的距離》裡,謝瓊煖飾演的殺人犯母親說過的台詞:「沒有一個爸爸媽媽,會花20年養一個殺人犯。」不一定是原生家庭的錯,結果論而言,就算再普通,再平凡有愛的家庭,都可能會養出殺人犯,孩子的思覺失調問題,也有可能在完全沒有察覺的狀態之下,某一天突然爆發,成了無法挽回的結果。
《爸爸》想呈現的不只如此,還有身為唯一被留下來的那個人,他要如何處理悲傷、無助、失措、茫然,與想要問「為什麼?」和「怎麼辦?」都找不到對象能問的心境。重複回顧人生每個環節多少次,究竟在哪個環節出了錯?如果⋯⋯是不是就不會⋯⋯都已經回不到過去。至此我們才明白,電影看似沒有劇情推進、碎片且跳躍的敘事方式,便是主角爸爸在事件發生之後,日復一日、深不見底的地獄迴圈,以及形同監獄的生活日常。
金馬獎、金像獎影帝劉青雲在《爸爸》裡,再度交出人生新高的揪心演技。一個老實生活、勤懇度日的普通家庭爸爸,在人生面臨一夕巨變之後,要如何拾起支離破碎的生命,如何面對日常生活與周遭同情與各種異色眼光,以及如何處理自身巨大的悲傷。
都說日常最難演,電影裡看不到劉青雲的巨星氣味,他將感情與憤怒都「收」得極好,以風雲不驚,絲毫沒有表演痕跡的精彩演技,用全身的鬆和頹,去詮釋這個難度極高的角色。大部分時間,劉青雲的臉上都是紋風不動,沒有太多表情的,以至於觀眾要到很後來,角色突然崩潰暴怒的時刻,才能讀到這個爸爸有多努力,才能讓全身乘載如此巨大的悲傷而不至崩潰,讓日常不至灑落一地。《爸爸》的好,便好在它不是劇情片,導演藉由如此戲劇化的真實故事要讓觀眾看到的,不是刺激獵奇的犯罪或追兇推理,而是真真實實發生的,一個平凡父親與倖存者的生命紀實。《爸爸》現正上映中。
自介:
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