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北榮遊詣居「光配方」如何解決熟齡失眠?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2月27日03:44 • 發布於 02月27日03:44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宜君 圖/photoAC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北榮遊詣居「光配方」如何解決熟齡失眠?

每4個長輩,就有1個在吃安眠藥,但有沒有不吃藥的治療方式?北榮遊詣居是第1個導入「光配方」的日照中心,2年下來已經看到助眠成效。《康健》獨家深入遊詣居,並請專家傳授居家也能用的照光原則。

跟台灣近千家日間照護中心一樣,台北榮總遊詣居日照中心有自然、懷舊的氛圍。無論是長輩或訪客都很難察覺到,由宏碁電腦、廣達電腦、仁寶電腦等科技大廠提供多項創新設備,不著痕跡地融入其中。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 人臉情緒辨識報到系統:長輩進門先拍張照,就完成報到。拍照同時偵測今日心情高低,可提醒護理師和照服員及早注意,亦可記錄長輩身心變化趨勢。

2. 智慧照護日誌:每天自動列出每位長輩當日行程及注意事項,同步於護理師和照服員的平板,還能自動生成每日家庭聯絡單。

3. 廁所天花板有防跌倒偵測系統:偵測空間內的人是站著或是倒地,如有人跌倒,護理站和每一台平板都會發出警報聲,直到人被扶起,警報才會停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4. 擴增實境環遊世界運動遊戲:有12個國家城市的真實場景可選,長輩可以一邊原地散步,一邊與動畫角色「阿寶」互動,玩體適能遊戲。

5. 而第5項乍看平凡無奇,就是牆面上的一排樹影搖曳的「窗」,還有內嵌於天花板的燈。

牆面上一排樹影搖曳的「窗」,其實都是擁有「智慧光」的燈。圖片來源 / 邱宜君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研發的「智慧虛擬窗模組」「智慧光環境控制系統」。獨家安裝在遊詣居2年來,成功幫助長輩白天更有精神,晚上睡得更好。長輩回家後,這些燈還會變色,讓長輩擺在「窗台」的心愛盆栽行光合作用。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明憲表示,遊詣居的戶外有感應器,虛擬窗會根據戶外天氣調節光影、色溫、照度,遊詣居其實無窗,但長輩都能知道戶外的天色。天花板的燈會自動模擬從早晨到黃昏的照度和色溫,工作人員也可以用App控制、微調。

北榮遊詣居是第1個導入「光配方」的日照中心,左為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明憲,右為遊詣居護理師柯俐如。圖片來源 / 邱宜君攝

天光樹影共徘徊,校正生理時鐘

這兩組智慧燈重新啟動了長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理時鐘。在室內也感覺得到戶外天色,白天比較不會想睡,可以好好參與活動;傍晚回家時走出戶外,對光線的感受也與室內銜接,不會忽然覺得很暗,讓長輩的大腦持續收到「慢慢要休息囉」的訊息。

2021~2023年遊詣居共有50位長輩同意參加研究計劃,林明憲團隊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進行前、後測,結果顯示,導入智慧光之後,長輩睡眠品質有顯著改善,完整研究成果有待日後發表。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4人就有1人有在吃安眠藥,背後原因相當複雜,改變光照是帶來了哪些好的影響?

台灣失智症協會常務監事、台大醫院神經科特聘兼任主治醫師邱銘章表示,人內在的生物時鐘是靠大腦下視丘的視叉上核去管控,與視網膜對光線的感知連動,可以調節包括睡眠、腸胃功能、內分泌系統等,都配合著外在的日夜節律。

當年齡漸長,或罹患糖尿病、慢性病、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都容易造成視叉上核的退化,導致維持清醒或好好睡覺的能力都變差。

視叉上核這個構造不大,一退化就會很明顯。邱銘章舉例說,最常見像是睡眠破碎化、白天打瞌睡、晚上睡睡醒醒或起來遊走,照顧者會非常辛苦,「簡直要發瘋。」因此,就算退化不可逆,還是要做一些努力。

居家智慧照光,把握2原則

要幫助長輩擁有清楚的日夜節律,原則很簡單,就是「白天要夠亮,晚上要昏暗」,如果戶外天氣不好或是沒出門,就要注意室內照明。但邱銘章觀察,現在很多家庭的習慣和日夜節律背道而馳。

長輩白天自己在家,想省電,就不開燈,甚至連窗簾都不拉開。如果住北部,陰雨天多,就算有拉開窗簾,不開燈,家裡還是暗暗的。到了晚上,家人下班回來,才把所有燈都打開,直到就寢前,室內都亮如白晝。整天在家活動量不夠,亮暗又顛倒,長輩白天怎會有精神、夜裡怎會想睡呢?

很多家庭的習慣和日夜節律背道而馳。圖片來源 / Pexels

需注意的是,要改善睡眠,白天照光的亮度要夠,時間也要夠,能到戶外最好。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醫師徐文俊指出,原則上會希望要達到2,500~10,000勒克斯(Lux,照度的單位),2,500勒克斯就相當於在有陽光(非直射)窗邊1公尺,10,000勒克斯大約就是在晴天戶外的樹蔭下。曾有國外研究發現,白天4~6小時的光照有助改善夜間睡眠,其療效與服藥相當,也就是說,可以減少用藥劑量,但要達到這種效果,光要夠亮。

徐文俊建議,無論是在家或日照中心,都應把握好天氣多安排戶外活動,在室內也要拉開窗簾,人在窗邊活動。如果天氣不好或長輩不方便外出,室內的照明就要多點學問。長庚醫院的日照中心備有光照治療的設備,現在也有家用型的,只是價格不便宜。

智慧光前進醫院,目標打造專屬台灣各年齡的光配方

有沒有可能不用昂貴、突兀的光療機,而是將最適合長輩的光,全天候融入在整個環境中?打造適合台灣各地氣候、生活習慣、不同年齡需求的「光配方」,正是TDIS與遊詣居合作的初衷。

負責這項計劃的TDIS副主任曾聖凱表示,國外已經有很多「健康建築」的指標,「光配方」是一大重點,必須因地制宜、因年齡而異,但台灣目前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光配方。遊詣居搬過一次家,現址比舊址小,而且採光差很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DIS克服系統整合難關,將多項既有技術集大成,讓智慧光和虛擬窗系統落地。

這套系統具有3大優勢。首先是主動偵測戶外照度、色溫,讓室內光感一致;第二是控制簡單,方便使用者自行微調,調整幅度很大,要多白、多黃,都有。戶外陰雨,要在室內進行體能活動,可以調亮;午後豔陽高照,長輩需要休息時,可以調昏黃;第三是回饋機制,所有微調數據都被記錄下來,能不斷根據長輩的反應重新調整,直到找出最適合的光配方。

找到台灣長輩的光配方,接下來,就是醫院。曾聖凱表示,醫院各個場域也需要更細膩、彈性的照明系統,讓醫護人員好好工作,病人好好休息。最早找TDIS合作的北榮高齡醫學中心前主任陳亮恭,現在是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關渡醫院將是下一個導入智慧光系統的場域,令人期待。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