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通識變公社】留下的教師:不扭曲也不誇大,在有限空間培養下一代公民

獨立媒體 inmediahk.net
更新於 2022年09月04日16:55 • 發布於 2022年09月04日16:55 • 獨媒報導

(獨媒報導)從政治系畢業後,阿正成為中學教師。那年香港翻天覆地改變,但早在一連串社會運動發生之前,他已立志透過教育回應社會:「從政風險太高,我想企喺較安全嘅位置影響社會。」

阿正一直想教通識科,但直至入行第二年才有機會。教了兩個月,阿正某日駕車回家時,從新聞中聽到時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宣布,當局將「改革」通識科,包括為科目重新冠名、刪改課程、加入內地考察、改為只得「合格」及「不合格」⋯⋯看著直播畫面,阿正只覺無奈:「原來我嘅第一批通識學生,都係最後一批。」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足一年後,由高中通識科「改革」而成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開始推行。教學年資超過十年的通識教師林子孺最初以為,只要「霸住個位(教席)」,或者仍有空間與學生討論社會情況,但看著逐一出爐的課程文件和教材,他發現根本沒有懸念:「唔洗旨意講到你想講嘅嘢。」

公民科推行一年後,學生的反應如何、校方態度有否轉變、通識科教師又如何適應這急促的「改革」?新學年開學之前,《獨媒》訪問三名中學教師,請他們談談教學上的轉變、困難和應對方法。

「當你好介意『以前咁咁咁喎』,呢個(心)結只會越來越大。」林子孺強調,即使沒辦法再與學生討論某些議題,仍會盡量多角度呈現事件:「我冇扭曲呢一科,但都冇誇大呢一科。」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教了16年通識科的王老師想法類似:「佢係變咗質,但未至舊有通識科所有價值觀冇晒。講唔敏感嘅議題,都可以教授到學生思考方法。」

阿正亦想嘗試,在有限空間繼續教好下一代:「培養到一個會反思問題、關懷社會的公民。」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阿正、林子孺和王老師均為化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相關報導:

無標題

***********

開拓者與末代教師 他們教通識的日子

2012年,通識科在首屆中學文憑試中開考。因為任教的學校由中一開始發展課程,王老師早在六年前,即2006年已成為校內首批通識老師。

2019年畢業的阿正,則在讀大學最後一年才決定投身教育。入行前他詢問意見,老師都著他不要教通識科,「話『呢科到水尾』」;但因為讀政治學出身,阿正自言若想做老師,並沒太多選擇:「有啲人投身教育,係想以生命影響生命,呢種情操(我)當然都有。但對我嚟講,生命嘅影響最終係要影響到社會。」

林子孺本來是教育版記者,工作了四、五年後覺得變化不大,又想繼續從事與教育有關的工作,便報讀教育文憑。他覺得,當通識教師和記者最相似的地方,是可以探討社會上不同議題和故事,只不過他的受眾,由報章讀者變成學生。

入行至今,林子孺一直主力教授高中通識科,未有兼教其他科目。通識科強調沒既定立場和標準答案,林覺得教學上有很大討論空間:「佢知道一面,但對另一面冇咁多理解,我就去補充。」例如學生知道霧霾問題的成因,他就告訴他們,中國政府花了多少錢去嘗試解決;若學生對中國認識夠多,他就補充政策的成效和限制:「其實唔係一種抹黑。」

教了十多年,王老師同形容學生對通識科反應不錯。在課堂上,他會安排學生分組討論,他們大都願意分享想法,亦對社會議題多了關注:「其他科做唔到,而我覺得對學生嚟講係重要。」他指大部分中學科目內容較學術性,和生活連繫不大,但通識每一堂課,幾乎都與當下社會在發生的事有關:「所以每年都會更新教材,呢個科目很難得。」

至於前年才開始教通識科的阿正,雖在有教師因課堂言論被投訴和「釘牌」的環境下入行,但他慶幸自己和學生關係不錯,能互相信任,在課堂上自在地分享和探討甚麼是理想社會:「我覺得我做到想做的事,令學生多了關心社會。」

**

IMG_1652 (1)

*
阿正修讀教育文憑時的學生證。*

「改革」來臨 扎掙、接受的迷惘和意義

早在2014年雨傘運動爆發時,社會上已有要求通識科「殺科」或「改革」的聲音,但王老師最初覺得不會成事。他引述當局在2015年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的研究,指結果顯示通識科與學生參與社會運動並無關連。 直至反修例示威過後,他覺得當局最多會刪減通識科部分單元,卻沒想到整個科目會「改頭換面」。

林子孺亦一直不相信通識科會如此輕易消失:「(會影響)本來教緊通識嘅教師、升學銜接等,一下子改變嘅話牽連甚廣。」到當局真的提出要「改革」通識科,他只覺得憤怒,「你已經殺咗呢科,何必冠冕堂皇話呢科有好多問題?」

入行前己獲前輩提示的阿正,得悉「改革」後花了些時間去接受。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正修讀通識科教育文憑的他,仍覺得有點迷惘:「我做緊咩嘢呢?我讀緊一科將被殺科嘅教育文憑。」製作課堂教材時,他覺得心情很矛盾:「整完我用一年咋喎,我到底做緊咩?」

阿正本來覺得,作為剛入行的教師,自己仍需時間摸索和累積教學經驗;但知道通識科大限將至後,他意識到接下必須盡全力去教好這一科:「我教緊嘅學生,就係我嘅最後一屆(通識學生)。我無機會再去試、再去摸索,因為係最後一次。」同一時間,他選擇了留下來教公民科。阿正透露,校方曾給他機會轉教其他科目,他掙扎過後,最終都沒有答應:「我覺得我未喺公民科嘗試過,我唔會轉其他科。」

王老師坦言,自己和不少業界老師一樣失落,但對於去留不算有太大掙扎。從現實層面考慮,通識科老師很難轉教其他科目,若不願教公民科,一般只能選擇辭職移民。所以,他很快已調整自己心態:「當然你可以離開,但學生始終要讀⋯⋯如果有經驗的通識老師留喺度,起碼可以保留一啲有價值嘅嘢,學生可以繼續學到。」

林子孺則在掙扎之後,決定先抱著「阿Q精神」教下去:「實在太多人走。」生計是考慮之一,但他也會思考自己的責任:「如果俾一啲好有自己立場嘅老師教,佢就可以用呢科嚟洗腦。」即使有個人立場,林子孺一直相信教師不應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在學生身上,所以他覺得不能走:「我冇扭曲呢一科,但都冇誇大呢一科。」

**

IMG_7193

*
2020年11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指高中通識教育科「被異化」,需要改革,;翌日時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交代改革內容,包括更改通識科名稱、公開試評級只有合格及不合格、取消獨立專題研究、刪減一半課時、增設內地考察等。*

被叮囑小心說話、只播「大台」節目的公民課

於是去年9月起,三人一邊教授最後兩屆通識科學生,一邊開始在中四年級教授公民科。相比通識科,三人都指公民科課堂的氣氛較差。一來討論空間有限、互動減少,學生會覺得沉悶;二來學生只公民科文憑考試中取得合格,就可以入讀大學,變相不會太重視成績。

王老師形容公民科的課本內容「很中史」,事實性資料較多,教學只能變得單向:「你講乜佢咪照聽照抄。」林子孺上課時,會播央視節目和無綫的《新聞透視》:「播唔到《鏗鏘集》喎。」

阿正坦言,不抗拒教授官方說法:「你唔同意政府嘅嘢,都要知道政府啲嘢,先知道要反對咩。」問題是,如何讓一班中四學生明白那堆晦澀難明的政治術語和歷史因由?「佢連點解要有法律都未必知喎。」阿正笑說,他其實想帶學生離開課室,去政府總部和立法會逛一圈:「我最想佢開放個國安公署俾我哋睇。」

公民科課程文件列明,教師在運用學與教資源時「應多採用及參考官方機構和具公信力的組織所提供的資料」。疫情下教師不時要視像授課,林子孺曾在通識課堂上播《鏗鏘集》,收到學生家長投訴,因此他上公民課時特別小心,盡量使用出版社或教育城提供的教材;王老師則未遇過投訴,但聽過不少類似個案,因此上課時說話特別謹慎,盡量不表達政治意見:「後果太嚴重。」

王老師亦留意到,校方對公民科的態度,較處理其他科目緊張。除了要求教師盡量不要自訂教材,製作校內試卷後亦須予校方高層過目:「以往(高層)最多睇(試卷)格式,唔會睇內容,因為相信老師專業。」阿正則指,自己任教的學校不算親建制,但高層會提醒教師小心說話,以免被投訴。

雖要步步為營,王老師覺得公民科教師並完全沒有空間。他覺得在部分課題,仍可教授學生分析議題、組織論點、展述能力等思考和表達方式,例如他有時會引述非本地的例子,指出本地和外地各自的處理方法:「呈現多啲俾佢哋睇,但唔會落一個judgement,期望佢哋起碼知道不只一種處理方法,視野上會闊啲。」

林子孺想法類似,例如教授國家貧窮問題時,他會以「冰花男孩」為例作補充:「當然唔係抹黑扶貧政策,只是想講國家咁大,就算消滅了絕對貧窮,仍有貧窮情況出現,咁佢哋點處理呢?」

**

無標題

*
高中通識及公民科老師林子孺*

「千祈唔好留班」——想像通識年代過後的學生

公民科後推行一段時間後,林子孺曾問學生覺得如何。有些學生說,會懷念以前上通識課時可以角色扮演、可以辯論,也有學生會在公呢科課堂上以言語「單單打打」:「係喎,中國真係自古以來係國家嘅一部分喎。」他模仿學生的語氣,「不平等(條約)?但係你輸咗場仗喎。」

阿正亦指有學生會「撐到行」,老師說一句就反駁十句,但這只是少數;更多學生選擇不理會他,或在課堂上睡覺。他感覺有些學生是在無聲抗議,但自言能夠理解:「(學生)唔會覺得呢科重要,亦好難覺得呢科有興趣。」

教了一年公民科,王老師覺得教師無論如何盡力避免,客觀上仍有單向灌輸效果:「除非你完全唔跟佢課程教。」從學生的表情和言談間,他感受到少數人仍有「係咁㗎啦」的想法,但他相信抱這種想法的學生會越做少:「(未來的學生)唔會覺得呢科有咩特別,你叫我讀咪讀囉。」

**

無標題

*
2022年9月,荃灣一間小學的壁報板(資料圖片)*

王老師坦言,現時上課的心態和以前差很遠。以前他很著緊學生吸收到多少、是否懂得處理不同題型,但現在他寧可將精力和心機,放在教學以外的工作:「俾佢哋接觸多啲、體驗多啲活動。」

林子孺想像,再過幾年後:「一定唔會有人留戀通識科,一定唔會有人嘗試挑戰權威。」因為所有「挑戰」的說話,將再沒有意思:「社會、環境都唔鼓勵你講咁多,做呢啲嘢對佢無好處。」

他自覺現時在香港教書,就像在內地跑新聞,要在有限空間內打擦邊球:「但又唔需要太介懷。當你好介意『以前咁咁咁喎』,呢個結只會越來越大。如果你好灰嘅話,可能會令學生都覺得打咗個死結喺度。」他說自己留下來繼續教的動力之一,是今年的中六學生,即「末代通識學生」:「我希望佢哋有完美嘅句號。」

阿正則常常跟學生說,人生沒什麼事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並叮囑「末代通識學生」千萬不要留班:「你哋係最後一屆可以喺香港教育制度內,學點樣表達自己諗法、學批判性思考嘅學生。」

**

無標題

*
教聯會副主席、中學中史及通識老師穆家駿*

穆家駿:合格制可減操卷壓力 學生需有基礎知識才懂評論

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是中學中史及通識老師。被問到公民科轉為合格制,會否影響學生學習動機,他認為合格制反可減輕學生壓力,因不用操練試題,可以專注學習知識。他又提到,不止通識科要削減課時,其餘三個核心科目中、英、數亦有削減,相信當局希望為學生釋放空間,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在選修科學習。

至於有說法形容公民科向學生「單向灌輸」官方說法或硬知識,與通識科提倡的多角度思考和批判性思考不同;穆家駿認為若學生;欠缺知識架構,就很作難評論。他指過去通識科要求學生評論社會事件時,學生可能只懂引述老師或教科書說法或角度,認為到學生升讀大學,才有足夠的基礎知識進行高階思維。

*********

2020年11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指高中通識教育科「被異化」,需要改革,成為「學習有關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及法治等元素的平台」。時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翌日交代改革內容,包括更改通識科名稱、公開試評級只有合格及不合格、設適用書目表、取消獨立專題研究、刪減一半課時、增設內地考察等。被質疑「改革」如同刪去通識科時,楊潤雄回應稱「目標無大改變」、「轉咗名都係同樣嘅嘢」,又指在《國安法》下,當局有責任向學生及教師提供國安教育。

去年3月,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建議,將通識科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以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三個主題為課程核心內容。半年後,公民科在中四級開始推行,在2023/24學年全面取代通識科,在2024年文憑試進行首次考核。**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新聞 相關文章

自衛隊員成AV女優!自爆遭職場霸凌身心出問題 退役要還學費她不惜下海
中天新聞網
影/陸五一假期首日「人从众」名場面再現 網友嘆:「夜爬」泰山都走不動
中天新聞網
維港煙火疊煙霧阻視線 遊客專誠到場「睇煙火變睇煙」
on.cc 東網
16歲伊朗少女參加「頭巾抗議」後身亡 外媒曝其遭伊安全部隊猥褻和殺害
中天新聞網
元朗天后誕巡遊隊伍人迫人 爭執推撞險變打鬥
on.cc 東網
澄碧邨逾200外勞入住 居民指治安不靖
on.cc 東網
日本國立醫院發生性虐待事件 11名病人遭男醫護摸胸摩擦私處
國際 on LINE
影/悚!土葬入棺突坍方 至少3人遭活埋「生死未卜」
中天新聞網
廣東梅大高速大面積路陷 增至24死30人受傷 
商台新聞
怪男扮小學生家長騙多名女大生玩「騎馬遊戲」 受害者:好像被性侵
中天新聞網
講好只是抱抱睡…男硬奪初夜「整床染紅」 妹子痛哭:我那麼相信你
中天新聞網
內地漢倒臥澄碧邨碼頭送院亡 疑與邨內兩爆竊案有關
on.cc 東網
盜獵猖獗!墾丁驚傳「梅花鹿慘遭斬首」 居民:暗夜槍響難眠
中天新聞網
倫敦36歲男子持劍斬人 14歲少年喪生4人受傷
國際 on LINE
黃雨亂航班 國泰一航機昨盤旋兩小時後轉飛深圳 乘客嚇到面青
on.cc 東網
阿斯利康首認新冠疫苗引致血栓 遭索償過億英鎊
國際 on LINE
五一黃金周|尖沙咀廣東道名店現人龍 油麻地警署續成打卡熱點
am730
市民和旅客於尖東一帶觀賞煙火表演 附近餐廳稱生意多兩至三成
香港電台
元朗山下路落雹 冰粒霹靂啪喇散布一地
on.cc 東網
西九龍中心短裙女遭淋腐液腳部燒傷 36歲男子落網
on.cc 東網
影/恐怖現場曝!廣東高速路面坍塌已19死30傷 目擊者驚:好幾輛車掉下去
中天新聞網
98歲烏克蘭老婦咬牙獨自步行十公里逃離俄佔區 稱俄烏戰爭慘過二戰
中天新聞網
有旅客稱海上煙火表演震撼 尖東有餐廳指生意比平時多兩至三成
香港電台
孫玉菡:最低工資機制即使有漣漪效應 商界也能承受
商台新聞
有酒樓稱接獲政府通知垃圾收費「先行先試」延長多一個月
香港電台
上水龍琛路貨車撞斃單車漢 司機涉危駕致死被捕
商台新聞
旅遊事務專員沈鳳君視察主要景點 接待旅客配套服務運作大致暢順
香港電台
安老院拒收九旬翁 「壽則多辱」無陰功
on.cc 東網
上水搗破非法麻雀賭檔拘捕女負責人及7賭客
am730
有首次來港旅客觀賞煙火表演 形容感覺震撼
香港電台
五一海上煙火表演於維港舉行
香港電台
環保署稱先行先試計劃為期約兩個月 上周陸續向試點派5月指定袋
香港電台
5.1截至9時逾17.3萬內地旅客訪港 惟尖東酒吧晚間未見旺場
on.cc 東網
政府出招吸人流 遊客指對安排無感 名牌店拍烏蠅東主悲觀
on.cc 東網
高端人才「南下」簽證放寬 逾1.8萬人次獲批
on.cc 東網
騙案|Facebook假律師團隊聲稱可代追騙款 女子墮刷單陷阱 遭騙百萬
am730
截至晚上9時逾68萬8千人次經各口岸出入境 入境佔39萬2千
香港電台
14歲女病人擅自離開屯門醫院 院方已報警
商台新聞
騙88豬仔到柬埔寨!最慘被割賣器官…《角頭》李振豪二審仍判18年
中天新聞網
煙火表演尖東海旁人流疏落 攝影發燒友提早到場霸位
on.cc 東網
留言 20
  • 光時XRAY
    好快就乜都唔洗教, 只係習大大相關的網上禁詞就在短短三個月出現左500多個, 咁怕人民討論時政, 佢點可能比你教到學生識批判性思考? 中共要嘅只係唔識反抗嘅奴隸
    2022年09月04日23:59
  • ClariS❤️
    通識只需猜測改卷果位嘅立場
    2022年09月05日00:19
  • Crovax
    香港淪陷25年!
    2022年09月05日00:01
  • Andy
    吊,比你地教到 雅片戰爭係英國幫中國倒轉講,不如你自刎已死謝罪好過,學咩人做教書,出黎做作者咪得
    2022年09月05日01:27
  • wa
    明嘅,最緊要有糧支
    2022年09月05日02: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