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功協助企業做出長遠績效的管理人,是不會讓團隊一味埋頭苦幹,經常超時下班,因為即使員工勤奮如牛,工時不斷延長,與工作效率也不一定掛鈎的。惟有令團隊 Work Smarter, Not Harder,更明智地工作才不會浪費時間和公司資源,達至真正有效的企業績效管理(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PM)。
長期加班反效果
不少組織心理學(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研究也指出,長期 OT、工作量過多的員工,有機會出現情緒低落,經常感到筋疲力竭,對工作提不起勁;或是務求在既定時間內完成最多工作,於是敦促自己快馬加鞭,結果工作質素因而下跌,情緒也變得不穩定,容易急躁。
無論走向哪一個極端,心理學家發現頻頻 OT、失去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員工,專注力、記憶力和創造力都明顯下降,長此以往甚至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因此,能為部屬健康及有效 EPM 設想的管理者,是會帶領團隊 Work Smarter,而不是盲目地在職場上奔馳。因相比起只「將事情做完」的辛勤族,能夠用心投入工作、「將事情做好」的員工,才是提效、助企業致勝的重要推手。
WORK SMARTER 關鍵
專門研究組織行為的著名學者 Fred Luthens 認為,員工對工作之投入度及表現,與其心理質素關係密不可分,而能鞏固以至增加員工「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企業,工作績效通常會相應提升。根據 Luthens 教授之理論,「心理資本」的組成部分,主要來自HERO:
• Hope(希望感):希望感會令人用盡方法堅持完成已設定的目標。
• Efficacy(勝任感):當工作遇上挑戰時,有沒有信心克服它,勝任感每每扮演着重要角色。
• Resilience(適應力):困境來臨時,能否冷靜面對,並設法逆轉局勢,快速回復戰鬥力,需要的就是具彈性的適應力。
• Optimism(樂觀感):能以正向視角對待一切結果,不輕易受負能量影響處事情緒,正是樂觀感帶來的力量。
Luthens 認為,當「心理資本」這筆無形資產愈雄厚,代表員工對履行任務的意欲及投入度愈強。如是者,懂得善用此資本的企業,毋須絞盡腦汁鞭策部屬更努力工作,團隊也會因着樂於付出的正向心理狀態,而不時敦促自己竭盡所能,發揮所長,做出成績。
3 招加強「心理資本」
積極的上班態度是不會無緣無故出現的,公司文化、管理者都對此有着深遠的影響。當中包括:
一、推動公司欣賞文化
企業能否為員工建立一個令他們感到備受重視、欣賞的工作環境,以及透過培訓,令他們得到適當的職涯發展,擁抱成就感覺,都是令員工每日上班也充滿着滿足感的激勵因子(Motivational Factors)。
二、工作分配要公平
另外,主管能適時了解員工對工作分配的接受程度,聆聽他們的意見,對「心理資本」亦有影響力。分配工作時,必須以公平為基準,並要考慮合理的工作量及完成時間,才可讓員工維持工作動力,不會令「心理資本」承受下調壓力。
三、主管分飾啦啦隊隊長角色
工作壓力以及不可預期的挑戰,是揮之不去的職場現實,如要減少員工在這方面的顧慮,避免資本流失,主管應不時飾演啦啦隊隊長角色,為同事打氣,塑造正向的合作氛圍,而不是經常以高高在上姿態,擺出一副 Poker Face,逼迫同事做事,這樣做只會增添團隊的心理壓力,令士氣下沉。在美國曾有分析發現,「心理資本」增加 2% 的團隊,工作效率可提升達 42%,每年可為公司帶來雙倍的利潤。由此可見,這筆資本的影響,實在舉足輕重。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Follow us on:
- Facebook: harpersbazaarhk
- Instagram: @harpersbazaarhk
- YouTube: harpersbazaa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