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受虐性腦傷」2-4月大嬰兒最常見!寶寶哭鬧有5可能 籲5問2要應對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1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寶寶哭鬧可能有5個原因,提醒民眾應透過「5問2要」,了解寶寶哭鬧的原因,並冷靜應對、適當安撫,讓寶寶能停止哭泣、遠離腦傷危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當寶寶哭鬧不停時,有些照顧者可能會握住寶寶的手腳、肩膀或胸廓,以劇烈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但國健署強調,劇烈搖晃是NG行為,這樣做嬰幼兒可能會因為拋擲而產生腦傷。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寶寶哭鬧可能有5個原因,提醒民眾應透過「5問2要」,了解寶寶哭鬧的原因,並冷靜應對、適當安撫,讓寶寶能停止哭泣、遠離腦傷危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嬰兒頭頸肌肉未發育成熟 劇烈晃動有「這些」危害

寶寶的頭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國健署表示,若遭受猛烈、非意外、重複、加減速或旋轉的頭頸部劇烈運動,可能會出現嗜睡、急躁不安、抽筋、意識受損、嘔吐或呼吸異常等情形,嚴重甚至會顱內出血、視網膜出血,造成重大腦損傷或死亡。

了解寶寶哭鬧原因 「5問2要」冷靜應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兒科醫學會指出,「受虐性腦傷」較常發生於未滿3歲的兒童,尤其2-4個月的嬰兒最為常見。國健署提醒,照顧者在面對哭鬧不止的寶寶時,若發現自己感到不耐煩,千萬不要劇烈搖晃寶寶或將其拋到床上,應與其他人換手,並透過「5問2要」的技巧,找出寶寶哭鬧的可能原因:

  • 「5問」:

  • 肚子餓:想一想,是否可能餓了,距離上一餐隔太久?

    • 尿布濕:聞一聞,是否尿尿或便便了,覺得不舒服?
    • 好想睡:看一看,是否醒來好一陣子或是玩累,想要睡覺了?
    • 肚脹氣:摸一摸,是否肚子鼓鼓的,可能因脹氣而不舒服?
    • 想撒嬌:抱一抱,是否是希望有人陪伴或說說話?
  • 「2要」:

  • 要支撐:抱起寶寶時,要用雙手支撐好寶寶的頭部、頸部。

    • 要耐心:要有耐心、緩和寶寶和自己的情緒,如果當下無法承受,可以跟其他照顧者換手。

照顧者應多尋求幫助 親友應多給予協助、支持

當寶寶哭個不停時,家長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覺得挫折、沮喪,國健署提醒,哭泣是寶寶在發展語言能力前與外界的溝通方式,孩子哭鬧並不代表父母照護不好,只是孩子有需求未被滿足而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照顧嬰兒確實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周遭的親友應多協助、給予支持,而家長及照顧者也應多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幫助,共同分擔照顧責任,另外國健署表示,民眾也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新生兒照顧錦囊」,以及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了解更多安撫寶寶的技巧。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生命教育|能仁文學院長教防自殺技巧引爭議,謝向榮就言論致歉:確有不當,向受影響群眾致歉。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安樂死 / 生命的抉擇|與「不死癌症」抗爭20年,滬女拍片細道赴瑞士安樂死心路歷程:我過了極好的一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21歲女「滿肚屎」像懷孕...一用力「啪」腸子掉出來!才知「直腸脫垂」惹禍
中天新聞網
每天該吃多少蛋白質?熟齡、增肌、減脂族都不同,營養師教你算
康健雜誌
25歲刺青男手臂長滿「密集丘疹」!就醫檢查才知竟對黑色顏料過敏
中天新聞網
骨質疏鬆只補鈣也沒用!醫:藥物治療與維生素 D 是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每7分34秒就有1死,三高比癌症更致命!尤其「它」是隱形殺手
康健雜誌
【血管瘤】台中女嬰耳後突然出現紅色斑塊 醫生檢查後發現是血管瘤!
高燒 Gofever
「老年衰弱症」恐致長者失能! 醫示警:肌肉減少風險更高
台灣健康醫療網
13歲少女長期胸悶 竟是心臟旁超大腫瘤壓迫!
台灣健康醫療網
保養私密處遠離乾癢、感染,9種食物多吃有益
康健雜誌
「工業氧氣」當「醫用」!中檢追黑心氣瓶竄百家醫院 可關10年罰1億
中天新聞網
「受虐性腦傷」2-4月大嬰兒最常見!寶寶哭鬧有5可能 籲5問2要應對
台灣健康醫療網
紅、腫、癢好不了?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成因、治療、迷思
Heho 健康(台灣)
健康人生投資術:追求財務自由 別忘了你的無形資產!
台灣健康醫療網
子宮肌瘤與肌腺症夾擊! 「自然孔」手術切除子宮不留疤
台灣健康醫療網
玉米5大功效包括護眼、維持心血管健康!對人體的好處還有哪些?再教你玉米怎麼挑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擠進加護病房多住幾天,等於失去8條人命!家屬:我幫媽媽讓出床位,能多救一個人
幸福熟齡(台灣)
【黑眼圈】熊貓眼是如何「煉成」?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青光眼無聲威脅!「居家眼壓測量」助穩定視力、有效控制病情
台灣健康醫療網
患白斑症心理負擔影響極大 「顯微移植手術」拋自卑
台灣健康醫療網
北市再添1例登革熱確診者!同住家人「尚無症狀」 感染源待釐清
中天新聞網
山陀兒颱風後首例「類鼻疽」死亡! 無汙水汙泥接觸史、未外出卻染病
台灣健康醫療網
老花眼突然好轉?小心白內障惡化! 過熟手術風險更高
NOW健康(TW)
從中醫觀點解析失智症!透過針灸與食療延緩認知退化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