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與「酷兒」的距離:一場接通溝通的可能?

虛詞.無形
發布於 2023年05月11日06:38

眼花瞭亂,早前看了大館的「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III」兩次仍未回過神來。展覽被稱為香港首個大型並獲得公眾關注、展示LGBTQ+面向的藝術展。展覽展出過百件作品,包括60多位藝術家,充滿整整三層空間。跟不少朋友談及此展,很多人覺得很難討論,包括議題及策展方法,惟肯定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回想展覽處理「酷兒」跟每個人的距離,有好的嘗試,亦有不足。

展示「酷兒」 /「小眾」的敏銳度

首先,LGBTQ+以至性別政治本身就是一個不易討論的主題。它牽涉到個人經驗與群體的權力問題,牽涉很多的字詞理解。驕陽基金會2017年首次在台北當代藝術館首次協辦「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可謂系列展覽的第一站,就用上「同志」一字,並與其英文簡介中的LGBTQ互換。然而,在香港站展覽就用上「酷兒」一字來指涉LGBTQ+群體。「酷兒」(queers)泛指不以傳統主流性向、性別認同為定義的人。Queer一字原本可解為奇怪(strange / odd),原意帶有眨意的稱呼曾被質疑。然而,近年性別小眾至學術方面亦一直嘗試新定義(reclaim)至詮䆁Queer一字,以正面、慶祝的意味,展示活出性別多元之可能。Queer一字比起Gay的定義亦更為寬闊、包容,跟進入展覽的公眾有更多溝通可能。這些字眼通通都有歷史「進程」。在性別知識方面,常常都不易拿捏,到底每次要闡述多少?藝術館這個場域之中,策展語/簡介又要講多少,如何講?大家才可以有一些較aligned的討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每一次展示,都是一種溝通的可能。大館的觀眾群很廣,因此在寫這段文字時,溝通可能的對象分為「公眾」,以及LGBTQ+或對性別性向有質疑的人(Q也亦被認知為questioning)。讓我先說說後者。當一個藝術館點出「這些是酷兒藝術」、「這是酷兒藝術家」,作品自然對LGBTQ+群體有某種再現(representations)。由於展覽的議題性很重,即使很多參與藝術家亦是LGBTQ+社群,我好奇策展團隊在準備過程中,有否及如何接收香港其他LGBTQ+的意見,事前進行訪問調查等,惟現在未能考究。這也是不少博物館在面向社會弱勢群體時常用的方法,一方面提高參考度及尊重對方的敘述方式,同時有更多第一身看法以供參考,避免展出方式獵奇性過高而加深標籤。

細看三章策展方式

展覽用了三章展示LGBTQ+群體的面貌,努力地疏理LGBTQ+的歷史問題,提出多元性、可能性等。第一章點出以酷兒神話挑戰由古至今異性戀教化為重的敘事,作品不少敲問宗教、文化習俗的性別權威。第二章直接說到政治(法律)及其所加深的文化及身體暴力,反映社會歧視之下LGBTQ+的受壓處境。第三章望展望未來,或者是想讓大家從Queerness中學習。先讚一讚策展團隊在展場的設置,嘗試提供線索及配合主題,讓觀眾在遊走時打開想像。而以下是引起我的詮釋,當然大家也可以有不同說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第一章:舞台大幕擺

第一章「酷兒神話:台上和台下的神話」在展廳加入如舞台的大幕擺,一方面間開展品,另一方面聯繫至性別角色是後天學習而來的論述,被理解為規範教化之下的一種演出(Performance)。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第二章:前後台的比喻

第二章更為有趣,場地設置,為前、後台之分。進去是個老正的長方空間,即是前台,再進去才可達到外圍的迴廊,亦即是後台。在後台迴廊,觀眾可以中間隔著圍板的支架、結構,即是它本應不是供人看到的,營造了一個幽閉的空間,亦暗喻LGBTQ+群體面對主流壓力的情況。

第一,它強調了「個體即政治」,「政治即個體」的意味。壓迫來自是什麼?個人身體的外型、表達、性受到三種暴力的壓制,包括文化暴力、政治暴力及直接暴力。壓迫的管控來自法律上的有罪,來自文化判定什麼「見得光」與「不見得光」,對柔軟的身體及性進行控制及塑造。

引人深思的是,部分作品亦涉及更廣的身份認同問題,包括種族主義、地緣政治、人權自由等。喜歡中間放了傅丹的雕塑《我們的人民》(2011-2013),作品按照美國自由女神像1:1的其中一部分複製而成,將性/別群體議題重返至「人」的命題。前後台的作品讓想像擴展至每一個人--我們如何/有份建構暴力?我們想要一個如何的社會?為此,我們要做什麼?

第二點,廳內的布置及作品均強調「偷窺」的感覺。部分作品帶出了同志群體獵豔的世界,帶出「禁戀」的歷史原因。當中香港藝術家廖家明的《你知道鳥在哪裡嗎?》(2022),探索九龍公園作為獵豔及慾望場所,其影像無人,卻以朦朧蕩的水、煙花、氛圍來表達。而楊沛鏗的《公園看更(世界正焚毀)》(2018)把招牌植物放在照片前,擋著圖像,觀者不得不左「目及」右「目及」,讓人成為了偷窺者。場內不少作品亦令人想到社會大眾對LGBTQ+群體的偷窺欲望,充滿獵奇式的報導(還記得張國榮與唐鶴德的拖手照片)或討論方式,觸及誰人想看又不想看到性別小眾,性別小眾被如何被看到等等思考。然後,展覽把電檢處的評定影片級別證明書,直接貼在作品旁邊。一般來說,只需列明什麼級別就可以,貼出整張證明是行政需要,還是刻意的?無論如何,它也再次帶出了制度對身體及表達的管控,暴力、不安、不雅都有一方權力在定義。

第三章:展露還是隱身?黑的未來

最後一章的主題是「酷兒未來:去物質化、轉化發新語態」。說到未來,你會想到希望、生命力、繽紛。有別於平實的進路,策展人在此大膽地提出一個註釋——一個全黑的世界。策展文字解釋,以黑暗暗示一切,「展廳變暗,身體從視線中消失,藉此開闢了新意義和新視野的各種可能」,不再被物理的固有框架所限。王水的作品以人體組織(tissue)為意念,以即場感應互方式,化為屏幕上的光影,顯示無性別定義的物質美態,另外與莊偉及宋祖承作品亦呼應著物體重生之主題。加上,展場幾乎尾段更展示性別小眾的舞廳及派對文化,並置群體的歷史因素,在隱身處發出光芒。如此黑暗、冰冷不像主流認為有「願景」的設置,反映了所謂小眾被「設置」於邊緣,但在混沌之中,才是人探索自己的有利空間。

策展當然有其想表達的一套想法,同不同意交給大家。我想提出的質問是,1)首先,展場中有沒有足夠提示、連接的空間,讓觀眾去感受「黑中的可能性」的訊息。除了章節簡介就沒有其他,我好奇大眾如何接收如此有知識背景、歷史進路的訊息。加上,廳中的作品本身不易消化。

行展覽那時,剛遇上一個叔叔和小孩。叔說:「話你認唔認得?係個鬚刨嚟。屋企都有。」孩子:「係喎,有好多款。」叔又說:「做咩要擺到咁恐怖。」當時我很想插話「可能正正是藝術家想帶出的意念呢」。作品就是散發著一種「護理」的暴力。以意思來看,這些有關身體的管控,它好應該被置於第二章展場內。作品簡介亦帶出了它對性別表達與消費主義的批判,令我左思右想,此作主要力量在於批判,但第三章應是超越壓迫與受壓的話語,主講「未來」的可能。現在的組成帶來了很大不解。

作品太多 不夠接收空間

作為總結,如果你問我這個展覽有否做成獵奇?獵奇是由切入點及比例做成的,展示比重、敘事角度、布置等影響營造的觀感。場內敘述嘗試呈現LGBTQ+的不同面向。然而,作品太多的確有反效果的疑慮。作品數量太多了,明白展方希望展出亞洲優秀的酷兒藝術,可是,不只是數量吃不消,亦連繫到全文提出「再現」及與觀眾溝通的問題。

場內亦不乏展示身體、赤裸、性慾、性器官的作品,上文就提及LGBTQ+群體反映了社會對個體身體、性的壓迫,作品涉及這些元素也是很尋常的。場內亦有些作品比較可愛玩味,有些比較含蓄。可是,觀眾一次過要接收很多作品,到底有沒有空間接收作品的脈絡?有沒時間消化?如果走馬看花,視覺衝擊的作品多數令人留下印象。看罷展覽,不少作品都很優秀,但我感到作品與觀眾之間,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溝通、共感好好發生。尤其所謂弱勢群體的展出過程,一方面要表達「異」,即是某群體的獨特性,另一方面其實很需要足夠空間,成為連繫的設置,讓人去接通、理解及感受,求當中的「同」。需要的是專注、投入、感受,盡量不分神,才能讓人明白自己跟酷兒的「距離」,其實比以為的近吧。

策展團隊要理順如此多作品,顯然不容易。展覽也始終是一次別具文化意義、藝術價值展示。相對酷兒的「神話」,我認為展覽一貫的名字「光合作用」更為親近,意念合適。「神話」由古至今是用來團結群體、建立身份及成為教化指引,它亦衍生膜拜的行為。神話好像太遙遠,人性醜的美的,總在微不足道的日常中可見。就像光合作用,無論是什麼植物,它都需要切實地,每天每刻為它的生命而釋放能量。

▼Follow 虛詞.無形

Website: http://p-articles.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ormless.particles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生活 相關文章

唐樓發現二戰日記 24名中國海軍D-DAY參戰
明報
【LINE你睇】最美跨性別模特兒Hunter Schafer成紅地氈女神
LINE TODAY
習慣了每次拿到薪水就揮霍完嗎?5個頂級理財問題讓你改變窮現狀,學會怎麼管理每個月的收入
女生集合Tagsis
網上熱話|內地男大談中港思維大不同 列4大差異 網民:香港人好硬頸!
am730
抹香鯨「嘴纏垃圾」向潛水員姐姐求救 獲助後徘徊不肯走無聲感謝超動人
Styletc TW
再亂吃啊!青蛙吞蠑螈、吃兔子 最後被貓咪爆打一頓
Styletc TW
搗亂啊!工人在鋪水泥地 狗子「當泥巴玩」不斷亂入
Styletc TW
女網友怒吼老公「快來睡」 竟釣到狗兒子批被被躺好「媽我來了」
Styletc TW
【LINE你睇】老豆湊女學扮靚 升級專業水準
LINE TODAY
60歲夫妻花500萬到山裡蓋別墅,才3年因「這件事」變悲劇!老後移居先做5件事
幸福熟齡(台灣)
【公德心】父母在飛機托盤桌上幫嬰兒換尿布 臭氣熏天 乘客好心建議卻獲1回應
MamiDaily
【LINE你睇】男子遊內蒙古抽獎中純種馬 價值2萬決定帶走飼養
LINE TODAY
新店快遞:【美國國民小食!Auntie Anne’s蝴蝶餅準備登港!全球25個國家都有!首店選址尖沙咀】
香港人遊香港
卡繆親手造假?真的假不了! 《異鄉人》手稿拍賣以65萬歐元成交
虛詞.無形
【LINE你睇】Airbnb聯名Pixar住宿第二彈 入住玩轉腦朋友的大腦總部
LINE TODAY
孩子大學畢業,我要離開這個家!婚姻變心不一定是背叛,沒有愛上別人也有2個可能
幸福熟齡(台灣)
著數優惠|大家樂限時推$39滷水雞髀紅腸飯 一文睇優惠時段及分店
am730
若每天睡到自然醒、看電視發呆,那幹嘛退休?學會5件事,玩出全新第二人生
幸福熟齡(台灣)
12星座職場能力大公開!白羊座天生有領導才能、摩羯座有責任感 發掘潛能讓上司器重你
TopBeauty
無定向學堂:少吃棕櫚油 救紅毛猩猩? 實踐永續糧食 還看政府取態
明報
挽肉と米香港之初體驗
飛叔生活
中年後要忠於自己!單親媽辭主管職、帶女兒環遊18國追夢:和所愛的人創造回憶,人生不留遺憾
幸福熟齡(台灣)
「想做到90歲!」麥當勞80歲「桂圓奶奶」把工作當運動、跟年輕人沒代溝…客不嫌慢「好感動」
幸福熟齡(台灣)
香港美食:【人氣火鍋放題店推泰式火鍋節!榴槤甜點無限追加!貓山王榴槤酥皮撻+榴槤糯米糍】- 牛気
香港人遊香港
【家居意外】吞了一粒微細文具 4歲兒穿肺身亡 家居最高危的四類小物品要收好
MamiDaily
讀食時光:龍穿鳳翼 凍肉變身請客小菜
明報
民間故宮:物是人不非 46年屋邨茶餐廳
明報
未來城市:戒煙很難 就難在其實世間有太多誘惑怎麼辦
明報
【玩轉暑假】開心樂園餐壞蛋獎門人4玩具
Supermami
我愈來愈明白「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的真理,善良會傳染,當一個人釋出善意,世界的角落就亮了起來
幸福熟齡(台灣)
50後追求快樂,無欲則剛!山中歲月教我11件事:世上最重要的事,是離開前高興地走
幸福熟齡(台灣)
家長常過度干預孩子志向、交友!吳淡如:有的家長像駕駛技術不佳司機,緊握方向盤,帶孩子撞山壁
幸福熟齡(台灣)
退休後,牽手甜蜜走過半個地球,老黑:婚姻和諧只需「兩件事」,每天都有快樂好關係
幸福熟齡(台灣)
機票優惠|大灣區航空機票優惠!$280起來回台北/首爾/曼谷 用AlipayHK再減高達$200
am730
周日話題:墮下的對證(上) 淺論胡波之死及其風波
明報
周日話題:也談正生 真有教育桃花源 直面人性暗與光?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