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小暑」時節怕熱中暑!中醫師提醒 2 體質要當心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7月05日03:37 • 發布於 07月05日05:37 • 黃慧玫

「小暑」是 24 節氣中的第 11 個節氣,也是位在夏季的第 5 個節氣。在這個時節,氣候漸脫離梅雨季的悶熱潮濕,逐漸轉入盛夏,並伴隨而入傳統多颱風的季節。小暑該如何保健養生呢?中醫師提醒 2 體質要特別注意!

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暗示小暑後天氣會越來越熱,從這個時間點開始,一年最熱的時間已接近。中醫師周大翔表示,近日因溫室效應、全球暖化,氣溫屢屢創新高,在暑氣的侵襲之下,中暑患者與日漸增。

2 體質愛注意!是中暑高危險族群

他提醒,在小暑時節要避免中暑,有 2 種體質的人需特別注意,以及是否有中暑的可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濕熱體質

周大翔指出,濕熱體質者往往容易覺得身體困重、疲勞,並且面泛油光,並伴隨小便臭穢、色深等症狀。台灣位在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導致民眾也受影響,常有濕熱的體質偏性。

然而,濕氣會阻礙身體透過發汗排出暑氣能量,因此,有這樣體質的人要積極預防「陽暑」的侵害。這類人多見於業務外勤、外送人員、建築工班等體力勞動族群,建議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並重視水分補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氣虛體質

周大翔說明,氣虛體質者往往面色偏蒼白,對外界環境的調節能力不佳,也因此相較於平和體質的人來說,更容易因為暑氣擾動而導致身體散熱不全,導致「陰暑」侵擾。

這一類的患者都是屬於「林黛玉」類型的病人,由於身體調節能力較差,在高溫豔陽下,頻繁進出冷氣房,就容易中暑,通常以內勤上班族為最多。建議應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所造成的身體不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預防中暑 2 穴位

他特別分享預防中暑 2 穴位,天氣太熱時,或覺得身體狀況有些不太對勁,不妨按按這 2 個穴位。

風池穴

  • 位置:在後頸與耳垂齊平處,後枕部兩側入髮際 1 寸的凹陷中。
  • 功效:可避免因為頭面部循環阻滯而加重暑氣相關症狀。

內關穴

  • 位置: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 2 寸(約 3 根手指寬),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 功效:緩解頭暈、心悸、胸悶、肋間疼痛、噁心想吐、盜汗等。

周大翔說明,小暑養生關鍵就是依據自己的體質偏性不同,採取不同的習慣來預防中暑,並可以考慮更積極地前往中醫診所就診服藥,依據節氣來增強對心、脾、胃的保養。

古籍有云:「汗為心之液」,中醫師常在這個時節開立,如沙參、麥冬、玉竹等補益心陰的藥物,避免因過度出汗而對心肺功能有所損傷;而素有呼吸道疾患者或寒性體質者,也可關注養陽氣的三伏貼,並由醫師診斷評估後進行治療。

諮詢專家:睿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 周大翔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