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otem藝術評鑑】
《紙房子》(La Casa de Papel)
主創:Álex Pina
導演:Jesús Colmenar
主演:Úrsula Corberó, Álvaro Morte, Itziar Ituño
類型:犯罪/ 劫盜
地區:西班牙
播出日期:2017年至2021年
《甚麼是〈紙房子〉?》
對一個追求快捷和便利生活的人來說,坦白說「煲劇」這個活動從來不是自己的玩意,也經常因為耐性問題而失去許多「追劇」的黃金機會,那些如《絕命毒師》(Breaking Bad, 2008)、《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 2013),甚至當年引起全城熱烈吹捧討論的《新福爾摩斯》(Sherlock, 2010),我都要用到接近幾個月時間才能苦苦看完。不過自從疫情施虐,電影院輪迴式停業,在乏善可陳的居家生活中接觸到這部被譽為「Netflix神劇」的西班牙影集《紙房子》,方知道原來用劇集形式表達故事,傳達出來的訊息和效果竟可以補足電影世界因片長問題而限制的內容和廣度,更漸漸擴闊了自己對「劇集」的認知。
雖然本劇已經開創了Netflix的影集播放紀錄,但相信仍然有很多讀者會對此故事毫無概念。然而,適逢今天要迎來劇集的系列大結局,本文將會深入淺出地向大家介紹文本的魅力,乃至給予各位概念去了解為何它身為外語影集,成績卻依然能夠與一眾英美影集匹敵,甚至有機會成為一個文化現象(Cultural phenomenon),獲得全世界廣大觀眾的認可。究竟它的致勝之處源自哪裡,以致同一題材演過五季以後,觀眾都願意樂此不疲地繼續推崇和愛戴呢?究竟《紙房子》「神」在哪裡?又怎樣在一堆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呢?
一言以蔽之,在這部劇集的前兩季均圍繞著主角一行人搶劫西班牙皇家造幣廠的經過,並透過這宗劫案中窺探各成員的愛恨情仇和情感牽連;到第三到五季由Netflix接手後則敘述組織成員Rio被捕導致他們需要重新聚首,並策劃一場目標為西班牙國家銀行的劫案,從而合力救出同伴的故事。即使每季的劇情相似,猶勝在每位角色的演出和情節推動的方法都非常新穎和充滿心思,每場精心設計的佈局都盡顯編導們的鬼斧神工,更體現了劫盜題材作品無限想像與可能性。
既然本劇有這麼多值得討論的元素,以下將會用「藝術評鑑」的角度為大家講解一下作品的成功元素,探視它怎樣為這個題材帶來嶄新的演繹和精彩之處,再從橋段中引領各位了解此劇本最想傳達的兩項重要主題:「顛覆敘事格局」與「重擊資本體制」:
1. 曾經歷腰斬命運的神劇
2. 小本作品蛻變成超級大作
3. 驚人佈局讓劇集脫穎而出
4. 專業製作團隊成就不朽經典
5. 角色名稱暗示人物性格
6. 無名劫匪的情感羈絆
7. 械劫計劃流露出反抗情緒
8. 洗腦歌曲背後的文化想像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hF0phFa0g
9. 延伸討論:紙房子現象
看過列舉的9個電影重點,相信讀者會對《紙房子》會有一定的認知,也希望大家在觀看兩篇分析文章之前,可以先觀賞這部劇集。接下來將有詳細劇集分析,敬請留意。
【Artotem劇集分析】
《顛覆傳統劫盜類型敘事》
影視歷史從來不乏劫盜類型的作品。除了千禧年經典的《盜海豪情》(Ocean’s Eleven, 2003),就連Marvel超級英雄片《蟻俠》(Ant-Man, 2015)都會稍微帶有該類型故事的影子和特定元素,可暫時尚未出現一份劇本是能超越《紙房子》的篇幅長度,又或是在敘事功力上能跨越它設置的高度。劇集除了展現出西班牙式的熱情風格,亦能從跳脫傳統的新穎橋段和不停反轉的計劃謀略讓故事深受全球各地的觀眾歡迎。雖然首兩季在該地的免費電視台播出,但製片人在資源有限之下構思出無限的局中局創意,大膽將一群烏合之眾描寫得有血有肉,顛覆劫盜類型的既有框架,大幅提升西班牙製作的質素,相較起來都絕不失禮。
對比其他同類型作品,劇集最為引人入勝之處在於編導對故事的流動性。在正統的戲劇模式中,即使劇本擁有多少意想不到的橋段起伏也好,其中心主題都是用來突顯主角的某種價值,是相當明確清晰的。就如上段提及過的《蟻俠》,主角團隊會萌生盜竊念頭,無不是要改變其生活的現狀,為身邊重視的人事物而奮鬥,故此觀眾可以參透到所謂「劫盜」只是劇本的包裝,其內核都是希望帶出有關親情和復仇等關鍵概念。然而,本劇並沒有打算藉著故事給觀眾灌輸任何特定的核心概念,其主旨就是去交代主角一行人搶劫前後的經過。最後兩季的焦點甚至落在他們目標達成後怎樣逃離事發地點的過程,所有訊息均圍繞劫案中進行。
其次,有別於劫盜題材一般以相當理性沉穩的男性為中心的鋪陳,劇集打從開首就已選擇起用女性作為主要敘述重心。據主創Álex Pina透露,他原先是希望以飾演教授的演員Álvaro Morte作為旁白一角,但後來發現若果以團隊主腦來述說整個來龍去脈的話又會顯得角色過份自戀,故決定把重任放到女主角Tokyo之中,為作品添上西班牙的熱情風格和素材的多元魅力。但比起明顯的女性主義,我更認為這個舉動為劇情提供一份危機感,雖說「獨白」是戲劇拍攝的慣常手段,但編導將全系列情緒最不穩定的角色Tokyo作為敘述者的話,就會給觀眾帶來一份不安感。不可靠敘述者(Unreliable narrator)的出現,令觀眾時刻質疑述說者和計劃的真偽,從而提高觀眾對劇情的參與度。
或許這種不確定的感覺,讓劇集營造的層層計劃和縝密的策略背後帶來濃厚的情感。如前文所述,作品最出色之處在乎編導設計的多場思考策略,這種心思細密的程度足打破搶匪在社會上卑劣及粗獷的型態,紳士般的模樣配合華麗型態,散發著角色迷人的魅力。同時,就因為計劃毫無破綻,劇情所構建的友情和愛情元素就成為全作的情感動力。劇中每位角色都擁有自身參與這場行動的動機,例如教授希望要完成父親的遺願、Moscow期望有足夠金錢能讓兒子Denver脫離犯罪人生等,偏偏就因為角色的情感複雜,故集結一起時就猶如計時炸彈般危機重重,他們可悲又可憐的人生則會使我們對這些主流定義的反派產生矛盾與模糊的感覺,會深切地渴望他們能脫罪,甚至會默默為角色的困局給予憐憫和同情的目光。
// In the end, love is a good reason for everything to fall apart. – Tokyo //
可是,若只深切意會他們之間的情緒和衝突,我們極其量只會對角色們施予同情,所以編導就選擇從角色的深度入手,把他們刻劃成「雞蛋」的民眾,與觀眾產生連動。角色的定位並非奉行社會規範,他們更可說是群被社會壓榨的邊緣人。例如Helsinki和Oslo兩兄弟是塞爾維亞叛軍;Moscow兩父子是失業礦工;Palermo與Manila代表著不同光譜的性少眾,每個都是被社會定義為「有問題」的異類。可就因他們與眾不同,他們就恰巧代表著社會每個崗位的人種,進而會易於把角色構想成觀眾的經歷一樣,導引著故事走向之餘,當觀眾看著他們在絕處逢生時又會默默打氣,製造出共生的效果,是為劫盜片種相當罕見的想像。
正如執行編劇Esther Martínez Lobato在訪談提出劇本的初衷並沒有把角色的行為正當化,觀眾對本作人物的構想全都是建基在他們多層次的塑造和雕琢之中,因為主角們均遊走在善惡模糊的邊界,他們有違道德觀的行為抉擇就給情節無窮壓逼感,這種愛恨難纏的糾結進而就構成觀眾對本劇愛不釋手之因,亦成功顛覆了劫盜題材的固有格局。當然,如故事光只有「情感」的因素的話是無法充撐五季之多,如是者劇集的意識形態就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探究的範疇了…
《以搶劫實行對資本主義的反抗》
可曾想過一部影視作品會能喚醒大眾對政治的意識,觸發多場社會抗爭?舊時代常以《V煞》(V for Vendetta, 2005)的裝扮為公民抗命的意象和符號,以呼喊電影台詞作為行動的口號和格言,現在西班牙劇集《紙房子》則承擔起傳承的意味,繼續透過影視媒體這個媒介,讓觀眾了解資本主義制度下帶來不安和焦慮情緒,述說著社會不公的問題,激起大眾對相關議題的關注。上回跟大家分析過劇集橋段和故事怎樣顛覆傳統對「劫盜題材」的想像,看創作人怎樣藉著觀眾對角色的同理心去扭轉對「反派」的印象,本文將會隨著人物的步伐,來探索觀眾可能會忽視的西班牙局勢和政治意識形態反思,印證本劇之訊息其實比大家想像中更要複雜。
前文大概解釋了作品的劇情框架,均離不開「計劃 > 搶劫 > 衝突 > 合作」的套路。首兩季講述一個計劃周詳的集團主腦教授找來八位各有技能的劫盜,前往搶劫位於馬德里的皇家鑄幣廠,即使途中遇到警察阻擾但仍能見招拆招,瓦解每場災難。劇集並非奉行「搶過就算」的模式,而是要在當地印過目標24億的多種無記號歐元紙鈔才逃走,此等求財的方式充分體現出角色們反抗的取態。從第二季後段,我們可由Tokyo的旁白中得知教授的生活往往圍繞著「抗爭」的氛圍,他的祖父曾是游擊隊員,在對抗過義大利法西斯時學懂一首具戰意但淒美的歌曲《Bella Ciao》,從動聽的旋律蘊含矛盾二元的訊息,正代表眾角色的形象。
這種思考無疑去到第二季第八集,當教授和當時行動督察Raquel對峙時表現得最赤裸。教授大肆評擊歐洲中央銀行歷年來濫印紙鈔的行為,舉出他們短短三年間不斷印價值過千億的紙鈔,並把這些錢從印鈔廠流進各大銀行,繼而跑進有錢人的口袋裡,最後用「流動資金挹注」(Liquidity injection)一詞美化無中生有之舉。面對不斷發鈔使金錢貶值的傳統經濟體系,顯示能掌控印鈔就會被稱為上等人,人民出賣勞力換取一張張鈔票就只淪為下等人,因而教授一行人的行動不單要劫銀紙,而是要去騎劫印鈔廠去實行一次對「流動資金挹注」的反體制效果。
如是者,這種帶點叛逆的創新就給本劇賦予反抗的意味,連帶作品設計的劫盜面具都為訊息添上另一層威力。劇組引用20世紀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模樣設計面具,看來是要象徵對抗不公平體制的意思。面具刻意放大其眼珠的形狀,怪奇恐怖之感讓人心裡發寒之餘,更會憶起原形人物之藝術作品中那不合邏輯、細節誇張扭曲變形的規律和特徵。達利的作品以探究潛意識意象著稱,經常以偏執批判的方式來呈現畫面,進而將自己內心世界的荒誕描繪在客觀世界上。瘋狂的藝術意念使他得到後人給予「反藝術」的代名詞,可見其形象實與劇中角色動機不謀而合,構成一精闢連結。
雖然首兩季已經清楚列明教授計劃的想法和初衷,但主角們「反抗軍」的身份要來到第三季開始才顯得明目張膽。對比前作西班牙警隊中仍然會出現「白警」Raquel,本劇後來並沒有刻意去為反對陣營洗白。尤其系列後半部的故事緣起是來自劫盜團隊Rio在外地被警方成功緝拿,但他們並沒有隨之把他帶到西班牙接受法律制裁,而是直接把他禁錮到了無人煙的小島施行一連串慘無人道的凌虐行為。劫匪過著非人生活,全因警隊公報私仇,被傳媒揭發後更只懂推卸責任。然則當主角們佔領西班牙銀行後面對的敵人如保鑣Gandía、指揮官Tamayo都被描繪成徹頭徹尾的壞蛋形象,實現暴政下的各種嘴臉。
故此,系列後半部的無政府主義方向則再次確立劇集的反抗訊息。無論任何類型的劇種,其實都會擁有主流的「大政府主義」論調,意即不管主角們在故事中的行為有多麼偏離軌跡,最後都遵從著現代民主的體制繼續運作。坦白說當觀眾在第五季後段看到全球因為得悉銀行的黃金被掏空後引致西班牙局勢動盪,而警方伺機穩佔上風時,都會以為教授自首的舉動是考慮把奉還黃金以平息亂局。豈料原來教授的想法沒有動搖,甚至善用這個國家頹勢作搶劫籌碼,使政府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以主角的犧牲完成抗命之工序。
// Either we both win or we both lose. Colonel, it’s time for you to face it, this is checkmate. – The Professor //
必須承認系列在後三季是略帶點「添食」意圖,第三、四季部份嬌柔煽情的橋段都讓情節落入庸俗平凡的地步,可幸的是劇組直到收筆那刻都沒有忘記全系列對極權抗爭、抗命的主旨。主角由起初單純求財到被設置反抗含義,再到後段成為全城頌讚的革命英雄,每個步伐都是條理分明且極具社會意義。畢竟我們在這個時代最需要就是抵抗的故事,可見《紙房子》的故事其實並不如我們想像中般遙遠,或許我們就是需要藉著這些故事的推進,才能把社會的真像看得更為透徹。
作者:阿T
設計:阿T
素材:《紙房子》@lacasadepapel
Follow us on:
Facebook: Tutor Circle 尋補
Instagram: @tutorcircle
Website: https://www.tutorcircle.hk/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