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孕婦要做血糖測試?傳統觀念,總認爲嬰兒「肥肥白白」才是健康,不過,孕婦吃得過量,或會出現妊娠糖尿病,並危及胎兒健康。據資料顯示,本港平均每七名孕婦,便有一人患上妊娠性糖尿病,病發率較20年前急升逾倍。要診斷孕婦是否患上妊娠糖尿,會先驗血以試紙做血糖測試,若超過正常值,則會安排空腹「飲糖水」測試機測量。
有研究顯示,有3%至10%孕婦會罹患妊娠糖尿,妊娠糖尿(Gestational diabetes或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簡稱GDM)是過去於血糖測試沒有診斷出糖尿病的婦女,在懷孕期間所出現的血糖過高症(Hyperglycemia)現象。妊娠糖尿以血糖測試標準,一般會於懷孕24至28周時,進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或稱空腹血糖測量(OGTT)飲糖水測試。而妊娠糖尿的診斷標準,較一般糖尿病的標準嚴格。
目前在醫學界仍未能確定妊娠糖尿的特定病因。一般相信是孕婦在懷孕時産生的荷爾蒙,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令胰島素降血糖的能力降低,繼而造成高血糖(葡萄糖)現象。另外,有少數準媽媽身體内胰島素製造量不夠,或細胞對胰島素反應變得遲鈍,令身體長期處於血糖偏高狀態。到了妊娠後半期更顯著,因而形成妊娠性糖尿病。
身體肥胖、曾誕下巨嬰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孕婦,均是妊娠性糖尿病高危一族。特别是身體肥胖;又或曾經誕下巨嬰(嬰兒體重超過四公斤);曾早産及誕下死胎;曾患妊娠性糖尿病;高齡孕婦(年齡超過35歲或以上),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的婦女,尤須注意。
妊娠性糖尿病在孕婦懷孕期間沒有明顯病徵,且對母嬰均會造成危險,因此孕婦不可忽視此病。
增患二型糖尿病風險
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懷孕期間,於產檢時會有定期血糖測試,以嚴格監控血糖水平,例如接受注射胰島素治療。此外,約85%患者只透過飲食療法控制飲食,已可達到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療目的。
妊娠糖尿對孕婦的影響,包括可造成羊水過多症、早産、難産、肩難産、妊娠高血壓症、妊娠毒血症,以及出現水腫等。「至於對胎兒的影響,包括容易出現新生兒死亡、黃疸症、低血糖症,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惟須特别留意妊娠毒血症,是妊娠性糖尿病患者最常出現的拼發症。
由於患者的胎盤不能向胎兒供應充足的血液,令孕婦血壓上升,傷害腎臟功能,令蛋白質滲進尿液。因此,患妊娠性糖尿病的婦女出現妊娠毒血症,以及需要剖腹生産的風險,較於沒有患該病症的婦女分别高69%及37%。妊娠毒血症及妊娠期高血壓,是導致孕婦和嬰幼兒死亡的主因。據保守估計,上述兩種病症每年可引致約76,000名孕婦及50萬名嬰兒死亡。
妊娠糖尿患者,除在懷孕期間影響孕婦外,亦會影響生産後的婦女。懷孕時如患上妊娠性糖尿病,之後轉化成二型糖尿病的機會将每年增加約1.6%。因此產後亦直定期進行血糖測試。廣華醫院曾有一項研究顯示,曾患妊娠性糖尿病的婦女中,約有三分之一會成爲糖尿病患者。
預防方法:孕婦多運動
預防勝於治療,對抗妊娠糖尿病除透過控制飲食,做運動是預防方法之一。孕婦的子宮及胎水有良好避震作用,孕婦可安心運動。由於透過運動可加強盤腔肌肉強度,令生産時較容易,從而減低風險外,更可改善腰背痛及身體平衡。
孕婦進行運動原則:
(一)不出汗,以免體溫過高;
(二)不喘氣,避免子宮及胎盤換氣不足。
另外,須留意倘運動時的震動力較大,會引起腹部緊繃,須作快速移動或有撞擊性的運動,均不適合孕婦,但可選擇較柔和的運動,如游泳及瑜珈等。
至於患有妊娠性糖尿病的孕婦,在餐後一小時内運動最爲適合,運動後則需要進食15克碳水化合物,或一份水果。倘在餐後兩小時才進行運動,則需要在運動前進食小食,以補充體能。不過,須射胰島素的孕婦,應於運動前進行血糖測試,若血糖低於4.7 mmol/L或高於7.8mmol/L,則應待血糖恢復正常後方可運動。
妊娠糖尿 血糖測試標準
診斷孕婦是否患有妊娠糖尿,一般會於孕期24至28周時,進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或稱空腹血糖測量(OGTT)。妊娠性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較一般糖尿病的標準嚴格,根據美國糖尿病聯會的指引,倘以下有一項指標超出標準,則應診斷爲妊娠性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