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近海邊的屋雖然風景一絕,卻容易令室內空氣潮濕,若家中舖上實木地板更會發霉變黑,弄得一團糟。看來海水和木好像不太適合放在一起吧。想著想著竟然看到愛知縣的一個祭典,卻是由海水和木交織而成!說的便是愛知縣的龜崎潮干祭,它更於2016年被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形文化遺產。一般的祭典都是把山車拉到大城小巷中巡遊,但它竟然是把山車往海邊拉,成為祭典的最大特色。
每年5月3、4日舉行的龜崎潮干祭是愛知縣半田市的盛事,當中的5組花車更是焦點所在。整個花車列隊由東組、石橋組、中切組、田中組、西組5組花車組成,每輛花車都是兩層式的結構,第二層的位置就像一個小型的樓亭舞台,工匠們會聚集這裏控制各個精美的機關人偶,他們會以靈巧雙手為人偶注入生命力,令人偶像久經訓練的舞者般在空中舞動、或像空中飛人那樣的穿梭在橫木棒之間,表演非常多元化。而下層則坐滿了演奏人員,以各種傳統日本樂器為整個祭典添上愉快跳動的節奏。
除此以外,山車上還以細緻的木雕工藝裝飾,上、下層會垂掛縫上神社神紋、神獸的帳幕,以金線把神獸的造型活生生的呈現出來。而龜崎潮干祭山車最與眾不同的莫過於豎立的幼長竹子,竹子的頂端會掛上獨特的裝飾,在微風下搖曳著。
為了能順利地把巨型山車往海邊拉,隊員們會先合力完成「棒締」。他們會將操控山車行進方向的梶棒和台輪牢牢固定,再用「七五三繩」重新綁過一遍,在隊員會用力從四個不同方向來拉緊繩索,確保待會拉車的過程能得心應手。山車轉向的每一步也是毫不容易,當中使用的「若手網早掛」技巧更是海上男兒的傳統操繩技巧。他們會將名為「若手網」的繩索綁上與行進方向相反的梶棒,並利用槓桿原理來讓山車順暢轉向。
待到潮退後,隊伍便會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把五輛山車依序拉下海岸上,稱之為「海濱下坡拉行」。隊員的膝蓋以下全浸在水內,拉動這麼巨型的山車的同時,又要抵受水的阻力和平衡於沙上,加上沿途海浪的拍打,實在是相當費力的工作,看得圍觀的人驚心動魄。
到了祭典的第二天,山車將會在人海中繞場拉行,再按次序朝神社而去。
明知山有虎,為何要遍向虎山行呢?古時候,被奉為神前神社之祭神的神武天皇在率兵東征時,相傳便是在龜崎海濱登陸,因此祭典便取材自這項傳說而舉辦。但其實龜崎潮干祭的起源並不明確,但根據傳說在15世紀後半期時,武士開始移居至神社的附近,隨著人口的增加便有了舉行祭典的想法。後來根據神官的指示,在像排子車一樣的平板推車上立起小竹子,張掛神社神紋的帳幕,添加伴奏開始在街道巡遊,被認為是潮干祭的起源。
龜崎潮干祭
日期:每年5月的3、4日
地點:半田市龜崎町全域、海濱綠地公園、神前神社
官方網站(日文):http://shiohi-matsuri.jp/
除了祭典,半田市還有這些戰爭痕跡…
半田紅磚建築
半田紅磚建築是一所以紅磚打造的歐洲風情建築物,前身是戰前五大啤酒之一的著名啤酒廠「kabuto啤酒」,樓高五層的建築非常耀眼,同時極具建築和歷史的價值,見證著時光流逝和城市變遷。在建築方面適逢日本明治時期開始對世界開放,因此大量歐洲風格流入國內,而紅磚的建築風格和啤酒就是最佳見證。
在歷史價值方面,1921年啤酒廠關閉後曾作為玉米澱粉廠倉庫,到二戰時更被徵用進行軍工生產,參觀時不妨留意磚壁上有著一個個小小的彈孔,都是來自當時美軍的空襲,充滿了戰爭的氣息,因此被認定為國家有形文化遺產,站在建築內就像在看著時光畫面的快速倒帶回顧,現在館內作為資料館開放,有許多當年啤酒廠的資料。
🔍愛知縣 #二戰遺跡
查看 是日日本 Twitter 取得最新日本文化和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