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兩個星期天空總是灰濛濛的,本來的藍天白雲都被一層膜籠罩,深呼吸喉嚨就有點刺癢,查看天文台數據,多區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錄得嚴重水平。政府呼籲市民避免在戶外逗留,特別在交通繁忙地方。留在室內真的完全安全嗎?是什麼導致我們的空氣如此渾濁?
夏末污染嚴重 與颱風季有關
環保署指受乾燥的大陸氣流影響,近日香港天晴及持續酷熱,充沛的陽光助長光化煙霧活動,令臭氧及微細懸浮粒子在珠江三角洲區域內迅速形成。加上吹輕微至和緩北至西北風,不利於空氣污染物擴散。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所長劉啟漢教授解釋,因為風向,每年8、9月夏季將完結時,空氣污染都會比較嚴重,「這跟颱風的季節有關,早前台灣有颱風,那邊好大風,我們這邊就冇乜風,香港一無風、又這麼熱,就會有特別多臭氧產生」。
空氣污染物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直接由排放源排放,例如由汽車、船、工廠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懸浮粒子,「像車尾會噴黑煙,由那裏直接噴出來」。透過淘汰柴油商業車輛、規管所有遠洋船在香港水域泊岸時必須轉用低硫燃油等管制廢氣排放措施,近10年來,香港一次污染物的濃度水平持續下降,但仍然偏高。
臭氧濃度水平增
當一次污染物濃度水平逐步下降時,二次污染物如臭氧(Ozone)的濃度水平卻持續上升,2021年路邊監測站錄得的水平與2020年一樣,是22年來最高,這次籠罩着香港的亦主要是二次污染物。為什麼臭氧不跌反升?劉啟漢說因為臭氧的形成比一次污染物更複雜。臭氧並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而是由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加上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在陽光下形成。「所以你不可以研究哪一個地方排放臭氧,我就去規管臭氧,因為臭氧不是直接排放出來。」VOCs加上臭氧、二氧化氮等會再形成霧霾(smog)。
如果想規管VOCs的排放就更麻煩,因為VOCs無處不在,「好簡單,有氣味的東西都有VOCs,你可以想想有幾多東西是有氣味的」。例如油漆、頭髮定型噴霧、化妝品,甚至花草樹木都有VOCs。「你要完全沒有VOCs是無可能,而且也不是每樣VOCs都對空氣污染影響大,因為VOCs有好多種,有些可以好快產生ozone,有些就慢好多,所以我們要找出哪些VOCs緊要、在哪裏比較多。」
於珠三角多地採樣 監測VOCs成分、變化
環境保護署近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與香港科技大學等大學合作,由去年開始展開為期3年「研究和制定科學的區域臭氧和光化學煙霧控制策略」的科研計劃,在珠三角區域多地採樣,監測大氣中VOCs的成分和變化。如果發現某種產品產生的VOCs會製造較多臭氧,產品可能就要更改配方,減少使用這種化學物質。「例如油漆,以前有些油性溶劑,現在我們就鼓勵使用一些水溶性油漆,因為油溶性油漆有好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水溶性油漆少好多。」選擇較少排放VOCs的日用品,有助改善臭氧問題,「但你話最需要減哪種VOCs呢?現在未答得到」。研究將於2024年有完整報告,劉啟漢希望屆時會有更詳細的結果和建議。
監測結果受區域局限
為什麼要花時間做本地研究,不能參考其他與香港相似的商業城市的監測結果和規管制度?「因為國際上不同地方的情况都不同,有教授去過世界上好多地方做好多實驗,他在記者會列出4個地方的圖表,哪個化合物影響ozone最緊要,結果4個地方都不同」。因為不同地方的工業用品、日常用品的成分都不同,「雖然大家都用紅色的油,但裏面的成分可以差好遠,所以為什麼一定要在地仔細分析」。而臭氧是區域性污染物,香港製造的VOCs會飄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其他城市的又會飄到香港,所以研究和後續處理都要在整個珠三角區域進行。
鄰近公路、碼頭 公園成空氣污染黑點
在等待臭氧問題的科學研究結果時,處理空氣污染的措施亦不能故步自封,由汽車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懸浮粒子等濃度水平仍然偏高,需要進一步降低。而且它們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更切身。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關注路邊空氣污染,「路邊污染跟我們很貼身,由車輛引擎噴出,到行人吸入,可能只是5米範圍內,濃度好高」。而且陸路交通造成的空氣污染一定是本地污染,必須由本地政府規管,不能假手於人。除了過馬路的行人會吸入廢氣,受影響的還包括職業司機、馬路清潔工等,「香港有好多路邊工作者,他們逗留在路邊的時間也不短,另外香港好多民居也不會離大馬路好遠」。
屯門遊樂場污染指數較深水埗高
馬路邊的廢氣多,空氣污染自然比較嚴重。如果你想避開廢氣,走入一條街,以為視線範圍沒有汽車,又有樹、地方比較空曠,應該沒有空氣污染問題,可以深呼吸一口的話,就要三思。「這些都是我們未必察覺到、或想不到,但其實是空氣污染黑點的地方。」健康空氣行動2021年在屯門區內50個地點收集二氧化氮數據,發現屯門的公園和遊樂場的二氧化氮濃度水平比深水埗的公園和遊樂場還要高。在測試的12個公園和遊樂場之中,二氧化氮濃度最高的新墟遊樂場比第二高的遊樂場高接近50%,因為新墟遊樂場非常接近屯門公路。經常有人散步、晨運的屯門海濱公園是區內第三高濃度的公園,因為鄰近屯門貨運碼頭,船隻會排出廢氣。「有時有些運動場地好近交通幹道,其實這些都是潛在的空氣污染黑點。」例如維園,尤其在交通比較繁忙的時段,如下午2至4時、5至7時。
應商討應對措施 如暫停戶外工作
除了推動轉用電動車,馮建瑋也認為社會可以討論在高污染的環境下,我們的生活習慣可以有什麼應對措施,各行各業有更多自由度避免在戶外停留。「紅雨、黃雨、黑雨,大家一般日常活動可能真的有不同,但空氣污染,由4至6級(中級)、7至10級(高至甚高),以致近期出現10+以上(嚴重)的污染情况,一般市民的routine未必有影響,但對於健康好明顯會有短期的影響」。
如果暴雨、酷熱天氣下,戶外工作者可以適時休息,高污染日子也可否仿效?「例如學校層面,會否可以鼓勵家長不要揸咁多車去接小朋友,留番多些空間給校巴或者公共交通?當然日日都應該做,但高污染日子能否做先呢?」
建議禁公路旁建學校院舍
路邊空氣污染也會連帶影響室內的空氣質素,馮建瑋舉例:「無論開冷氣還是開窗,空氣都會由室外吹進來,另外室內也有其他污染源,例如煮食的油煙、甲醛等。」健康空氣行動今年8月運用公開數據,估算全港學校與「香港主要幹線及出口編號系統」下的主要幹線之間的距離,發現約25%小學及約22%中學,與主要幹線相距不足150米。若馬路邊廢氣吹進校園,影響校內室內空氣質素,對學童健康有潛在風險。短期接觸高濃度的空氣污染物會令人喉嚨痛、頭痛,長期接觸更可導致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兒童和長者更易受影響。
要減低室內空氣污染,學校可以安裝空氣清新機、有過濾功能的冷氣機,但這會增加成本,學校未必有足夠資源,「保養要用的財政或者人力都很困難,例如冷氣機要洗隔塵網,你愈近污染物洗得愈密」。馮建瑋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為什麼沒有一個規定是,vulnerable groups(脆弱群組)譬如校舍或者長者中心,離大馬路有一個最低距離呢?這些就是治本的方法,當然再延伸下去,全港的車變做零排放,其實情况又會再好些」。美國加州在2003年,已立法禁止於公路的150米範圍內興建新校舍。
政府去年推「清新空氣藍圖」 今未見指引
環保署現推行自願參與的「辦公室及公眾場所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如果符合室內空氣質素指標,業主或管理公司可獲發檢定證書,每年量度一次室內空氣質素。馮建瑋亦建議,能否提升要求,提供更高級的證書,吸引場所設置空氣質素監測設施,24小時量度空氣質素,確保符合健康水平,「再長遠一啲,譬如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能不能夠立法呢?」健康空氣行動現時在屯門和深水埗區8間小學設置空氣質素監測設施,實時量度室內空氣質素,希望令學校管理層、家長和學生知道實時的空氣污染情况,測試空氣清新機的效果,並研究相對應的措施。「剛才提到好多學校無資源去做,我們也希望政府做多啲,𠵱家有所謂『綠色校園2.0』的資助計劃,資助學校使用減低能源使用的設施,包括太陽能板、換冷氣等,能不能夠再晉升到『綠色校園3.0』,幫學校安裝空氣清新機,目標是提升學校水平去到某一個標準。」
政府在去年公布《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提出會在2022年向學校及安老院舍提供的室內空氣質素指標指引,推動良好的室內空氣質素管理。馮建瑋期望指引內容能標準和清晰地為學校提供協助,提高公眾對室內空氣質素的意識,「但到今時今日差不多第四季,都未見到具體方案」。
文˙ 朱琳琳
{ 圖 } 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