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有硬塊就是惡性腫瘤? 良性硬塊惹乳癌驚魂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更新於 2022年06月24日13:08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7日00:00

不少女性曾經歷過乳房腫脹問題,或在自我檢查時感覺有硬塊而引起一陣「乳癌驚魂」,當然硬塊是乳癌的症狀,但其實50歲以下的女士中,有七成乳房硬塊屬於水囊、纖維瘤等良性腫瘤,只要定期接受乳房檢查,有助及早診斷為腫瘤屬於良性抑或惡性,及時採取不同治療方法處理,免卻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2019年的發病率為4,761宗,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為58歲,而同年的死亡人數為852人;鑑於近年有數據顯示,乳癌有年輕化,故不少年輕女士均乳房健康提高關注。不過,往往卻引發不少誤解或恐慌,例如認為硬塊會痛即是惡性腫瘤,亦即是患上乳癌,或良性腫瘤一定會變惡化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50歲女性 七成屬良性

外科專科江慧中醫生表示,乳房硬塊會痛可以由荷爾蒙或咖啡因引起,而且大部份的惡性腫瘤不會引起痛楚。另外,良性腫塊不一定會變為惡性,視乎良性腫瘤種類。事實上,在20至50歲的女性中,大約七成乳房腫瘤均屬良性。因此發現乳房有腫塊不需過份驚慌。不過,她亦提醒,50歲後乳房腫塊屬於乳癌的機會相對較高,一旦發現腫塊便應盡快求診。

良性乳房疾病可分3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非增生性:不會增加患乳癌風險,但需定期檢查,例如:乳房水囊、乳腺囊腫、缺陷瘤。

增生性: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例如:纖維腺瘤, 乳管內乳突瘤。

非典型增生性:原位癌的前身,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例如:非典型乳管增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江慧中醫生續稱,一般而言,有5類較為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其中「乳管內乳突瘤」有機會演變為惡性腫瘤:

16歲都有機會有良性腫瘤

江醫生更指出,年齡最小的良性腫瘤患者只是16歲,可見良性腫塊是非常普遍的問題。另曾有一名30歲患者因為乳房脹痛而求診,原本於經期前也有乳房脹痛問題,但近年問題加劇,便主動求診,經觸診及造影檢查後發現其右乳房有水瘤,抽針後進一步發現乳腺發炎。因此就算造影檢查發現只是良性腫瘤,亦需要抽針以化驗當中是否伴隨發炎甚至有病變風險。

不同檢查提高準確度

良性腫塊雖不一定會變為惡性腫瘤,但仍須定期以觸診及造影檢查觀察腫瘤增長速度、邊緣是否清晰、有沒有血管增生情況。另外,醫生或會進行抽針化驗,如「超聲波幼針活組織檢查」或「超聲波引導粗針活組織檢查」,抽取乳腺液體或細胞;甚至採取徹底的做法,進行「乳腺腫瘤微創手術(真空輔助切片)」,利用真空抽吸的概念,在局部麻醉下,將小於3cm、快速變大及邊緣不平整的乳房良性腫瘤的腫瘤完全切除,再作化驗及跟進微,創傷口只有3mm。惟此微創手術不適用於腫瘤大於5公分、脂肪層較薄、凝血功能不全或服用抗凝劑的患者以及系統性疾病患者。

江醫生提醒,44至69歲高危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以查看乳房組織的結構如:鈣化點、硬塊,以及乳房組織深處的異常情況。乳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 年齡:年齡越大,患乳癌機會更高
  • 遺傳:母親、姊妹及直系親屬患過乳癌人士
  • 經期過早或過遲:12歲以前初經以及55歲以後停經者
  • 飲食:長期進食高動物脂肪食物
  • 不良生活習慣:吸煙、嗜酒、缺乏運動

如有以上的高危因素,便應考慮盡早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及早發現隱藏深處的腫塊。

活好的So Fit So Good

為你的健康找答案

讚好Facebook專頁(@sofitsogood

追蹤Instagram專頁(@sofitsogood.ig

訂閱YouTube頻道(@sofitsogood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螞蟻腰】韓國「螞蟻腰女神」孫娜恩分享練出19吋細腰秘訣
高燒 Gofever
心痛欲絕!徐少強癌逝、小30歲妻「跟隨死去」 恐是罹患「心碎症候群」
中天新聞網
消化不良、三高患者怎麼吃月餅最安心?醫:掌握4技巧,遠離健康陷阱
Heho 健康(台灣)
中年人維持「少女感」的7個保養方法!絕不能虎背熊腰、少對別人說教、飲食盡量控糖...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熱量超低「白木耳」6大功效以及食用禁忌!多喝銀耳湯真的可以補充膠原蛋白嗎?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食安危機|國泰航班飛機餐疑未煮熟,乘客食用隨後感不適,投訴肚痛狂瀉!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暈車浪攻略】 搭車頭暈暈?拆解暈車浪原因 教你緩解及預防方法
Health Concept
黑木耳6大功效,瘦身、抗憂鬱、低熱量的黑木耳這2種人不適合多吃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每10人就有1人糖尿病!醫曝長期恐導致「4神經病變」甚至肌肉萎縮
中天新聞網
吃起司補鈣健康嗎?醫師教你4原則挑選健康起司,「這種起司」含鈣量多,乳糖不耐症也適合
良醫健康網
中秋節別再亂吃了!醫示警「有人一夜狂瀉5次」:急診室病患暴增
中天新聞網
「黑芝麻」可以補腎、補血、抗憂鬱!了解黑芝麻8大功效、熱量及食用禁忌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腰痠背痛不用吃藥!中醫師:拍打「1穴位」可快速緩解
Heho 健康(台灣)
狂吃蚵仔想壯陽?醫曝「引起痛風」更慘 反而勃起障礙
中天新聞網
想瘦身又怕老變醜?補對1物是關鍵 專家「硒」利推薦
NOW健康(TW)
奇美「住院燒燙傷病人病情預測」系統隨時掌握病人概況 疾病進展無漏失
台灣健康醫療網
6種人有「息肉臉」!恐變大腸癌 醫:1類病患風險高
中天新聞網
腳痠腿麻是「筋膜炎or脊椎」出問題? 醫建議「做1事」揪根本原因
台灣健康醫療網
椎間盤突出症狀、原因與好發族群,再告訴你椎間盤突出會自己好嗎?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大腸癌篩檢可個人化 北醫研究證實有方法判知罹癌風險
NOW健康(TW)
月餅恐藏危機!男「狂吃蛋黃酥」突嘔吐、腹痛住院 三酸甘油脂飆升至800
中天新聞網
中秋節後「腹瀉疫情」恐飆升!醫曝最慘1天拉20次「離不開馬桶」
中天新聞網
「新型」諾羅病毒成主流!47件腹瀉群聚與烤蚵有關 牡蠣殼開就吃小心染病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秋節最不想收到的禮品?網友急喊:「這種餅」老闆先別送
康健雜誌
每當換季就「關節痠痛」?醫曝平時多吃「4食物」預防骨質疏鬆
中天新聞網
消委會陶瓷餐具|逾4成陶瓷餐具釋微量鉛、鎘,惟均符合安全標準!長期過量攝入鉛、鎘,或損胎兒、嬰幼兒大腦發展及腎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皮膚反覆紅腫癢逾「這時間」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治療謹記3要1不
台灣健康醫療網
雙胞胎兔寶寶牙矯正大變身! AI系統助矯正把握黃金期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