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小心諾羅病毒!食物中毒之王,醫師教你3招緩解不適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邱玉珍

諾羅病毒近9年來都是食物中毒的第一名禍首,光是過去3年就有437件、多達5077人因諾羅病毒上吐下瀉。振興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何愛生表示,腸胃炎是腸胃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數人以為,腸胃炎就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暴飲暴食所致。

「細菌性腸胃炎」及「病毒性腸胃炎」怎麼分

其實,腸胃炎分為「細菌性腸胃炎」及「病毒性腸胃炎」兩大類,其中因飲食不潔所引起的細菌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病菌如志賀氏菌、沙門氏菌。而由病毒引起的腸胃炎會讓人腹瀉到虛脫,例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

何愛生解釋,細菌性腸胃炎跟病毒型腸胃炎最大不同處在於,前者症狀通常比較輕微,拉拉肚子就沒事;但病毒性腸胃炎則症狀較為嚴重,患者會有狂吐、狂瀉的急性期症狀,約4-5天才會緩解。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說,有沒有嘔吐,是比較容易分辨細菌性腸胃炎與病毒性腸胃炎的方式,病毒性腸胃炎患者一般會伴隨嘔吐,通常季節轉換的時候,病毒性腸胃炎比細菌性腸胃炎更常見,其中諾羅病毒更是春季易肆虐的病毒,由於病毒傳染力強,民眾應做好清潔工作,常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諾羅病毒具高傳染力 一人感染全家中鏢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統計,50%的諾羅病毒經由食物傳播,常見來源是貝殼類食物如蚌、蜆、蠔等,諾羅病毒的傳染力強大,尤其在學校、部隊、醫院、餐廳、安養中心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特別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很容易1人感染全家中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強調,諾羅病毒只要極少量,小於100顆病毒就會致病,通常在感染後1至2天出現相關症狀,包括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發燒等,大多數人會在3天內緩解,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唯一要小心因為腹瀉造成脫水,尤其老人、小孩風險高,需多補充水分、電解質。

避免細菌性腸胃炎,食物存放要小心

除了病毒性腸胃炎外,細菌性腸胃炎也不可小覷,尤其氣溫轉暖時,食物若放置室內過久,容易因為細菌孳生,很快就腐敗、變質。何愛生表示,食物放在冰箱超過3天最好丟掉,食物在低溫下存放越久,細菌活得越好,建議民眾烹調過的食物,趁新鮮吃、不要冷藏過久,以免成為細菌的溫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如何預防病毒入侵?何愛生表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健康的飲食,是預防急性腸胃炎的不二法則,民眾只要記住:「勤洗手、戴口罩、不要接觸病人、不要用手亂摸自己的口鼻」等口訣,就可以避免病從口入。

謹記3招緩解腸胃炎不適

急性腸胃炎有可能是來自細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雖然原因和感染途徑都不太清楚,何愛生強調,無論是哪種感染,一旦家裡有人發生腸胃炎,只要謹記以下3招,就能緩解症狀。

1.補充水分

依據臨床經驗,腸胃炎症狀有75%的人會拉肚子,伴隨而來的是出現脫水症狀,患者有沒有脫水,可從舌苔判別,舌頭若呈現發亮帶水,代表沒有脫水症狀;舌苔乾且厚,表示體內水分大量流失,需大量補充水分,建議可補充運動飲料或葡萄糖水,幫助修復上皮細胞組織,恢復體力。

2.勿私自服用止瀉或止吐藥

急性腸胃炎產生的上吐下瀉,是身體將有害的東西從體內排出的防衛反應,服用止瀉或止吐藥,反而會讓症狀持續時間延長,因此不建議患者服用止瀉或止吐藥,通常拉個一、兩天,體內的病毒就可以完全排出。想要緩解症狀,建議可服用益生菌,以增加腸道好菌。

3.禁高油、高纖食物

感染急性腸胃炎通常1到2天左右就可以康復,但即使症狀好轉,飲食還是以清淡為宜,吃太油或高纖食物反而容易拉肚子,最好選擇好消化吸收,富含澱粉跟蛋白質類食物,如稀飯、白麵條、白吐司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腸胃炎期間最好少量多餐,絕對不可以暴飲暴食,以免造成腸胃負擔。

文/邱玉珍、圖/孫沛群

諮詢醫師:振興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何愛生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睡眠】睡眠不足是阻礙減肥的關鍵?告訴你睡眠和肥胖的直接關係!
高燒 Gofever
消委會保溫杯|9款保溫杯或釋微量重金屬,部分樣本難清潔,隨時累積惡菌!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血型減重法」A型多吃菜、O型適合吃肉? 醫生公開真相
康健雜誌
肌少症非長者專利 3重點預防肌肉流失(附建議運動)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改善便秘記得這樣做!其實上廁所也有妙招,專家教你「正確如廁坐姿」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全台腹瀉病例創新高!上周17萬人感染,逾9成因諾羅病毒
Heho 健康(台灣)
小心麻疹本土疫情! 什麼時候建議戴N95口罩?哪些族群應接種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突然站起來就頭昏眼花!起身前先做一件事,預防姿勢性低血壓
康健雜誌
吃甜甜好過年!網友大力推薦 10大必buy零食買好買滿
NOW健康(TW)
他常拉肚子竟是「大腸癌第三期且擴散至肝」 微創手術成功切除難纏腫瘤
台灣健康醫療網
需求金字塔你爬到哪裡了?自我實現不是最上層,終極目標是它
康健雜誌
30歲以上族群快看!成人健檢年齡下修 約320萬人受惠
NOW健康(TW)
比起麻疹!兒科醫更怕A流病毒 籲民眾挨針好過年
中天新聞網
驗光師正名風波!守護兒少視力健康,眼科醫師、驗光師,誰最專業?
Heho 健康(台灣)
天冷注意4招保護心、腦 身體水分不足疾病風險增!冬天「補水」也很重要
台灣健康醫療網
「毛毯墊在下方再蓋棉被」更保暖!醫:睡覺別穿襪子
中天新聞網
從美胸到私密處修復 專科醫師全新視野剖析女性重塑自信最新趨勢
台灣健康醫療網
罹癌後只能「多休息」?她罹3期卵巢癌沒放棄健身,化療期間持續重訓:「運動救了我!」
幸福熟齡(台灣)
新手爸媽必讀!寶寶未長牙也要注意「口腔清潔」 還有這些好處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