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元計算,2024年中國A股及股市在岸和離岸市場均取得雙位數升幅,不單結束了連跌3年的局面,也成為了全球表現最佳股市之一。踏入2025年及蛇年,美元持續走強、全球債券收益率上升,影響了很多數新興市場表現。但近月由中國創科企業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型,在業界掀起了風暴,並刺激今年兩地股市持續上揚,在美國制裁下中國仍有企業獲得如此成果,確實反映了「需要乃發明之母」(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政策市難捕捉時機
回顧去年中國股市升幅主要集中在9月底至10月,其時中國政府推出了多項救市措施。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啟示。在中國這個由政策驅動、時機難以預測的環境中,如果你尚未投資於中國股票,便可能很難及時地作出反應並抓住反彈機會,因此,只有一直參與其中的投資者才有獲利機會。
傳統而言,在1月及2月份,中國股市表現往往較為淡靜,因為農曆新年假期氣氛濃厚,而且很多經濟數據都會延後推出,並被合併到3月中旬一同公佈。而中國的年度GDP目標和政府預算等重要經濟細節,也要待到3月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年度會議時才會發表。與此同時,回歸白宮的特朗普在上任後旋即推出了多項影響國際政經局面的政策,使今年初全球新聞資訊一片鬧哄哄,資本市場表現也隨之舞高弄低。
以內需來實現GDP目標然而,即使考慮到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但筆者認為今年中國股市的上行空間仍然大於下行風險,部份原因當然是因為中國當局的支持性政策。一些外資可能難以接受政策對股市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但大家要知道,外國投資者持有中國A股市場的份額僅約4%,因此,本地投資者的想法似乎更為要。
去年起中國人民銀行表明會提供大量信貸來鼓勵上市公司作出股份回購,而且國家隊又時不時買入ETF,為大市提供支持。這反映了當局會為股市提供下行保護,一旦上證綜合指數跌至 3,000 點以下,國家隊便會出動。面對貿易戰,作為經濟增增長主要動力的出口或會放緩,因此中國需要改善內需來實現GDP目標。筆者預期中國將繼續放鬆貨幣政策,也會進一步擴張財政政策,有利今年企業盈利前景。在蛇年,中國股市或許將脫去舊有外皮,以新面貌呈現人前。
安聯投資組合經理 尤靖湧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