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長不高原因多?「早期診斷」+「均衡營養」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9月06日03: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為響應國際兒童成長意識月舉辦衛教講座,提醒家長們關注孩子生長狀況。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兒童生長受基因遺傳、全身健康狀況、內分泌功能 、營養和環境等因素所影響,從孩子一出生,父母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擔憂將來孩子的身高是否能高人一等,其原因除了身高不理想之外,有可能面臨帶有一些健康之危機,並且會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不小的影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小於胎齡兒)是其中一個造成生長遲緩的因素,這群孩子出生時體重/身高低於相應胎齡的兩個標準差,常出現身材矮小,身高低於同年齡和性別的孩童-2標準差、發育遲緩、肥胖等問題,同時也有機率增加成年後罹患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家長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確保能夠在黃金時機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兒童生長遲緩不只是身高問題 心理健康同時也受影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吳怡磊醫師指出,針對發育遲緩的兒童,會使用專業診斷工具來評估其成長狀況。參考台灣地區兒童的生長曲線圖表,若兒童身高低於第三百分位、或一年內身高增長少於四公分,亦或與父母遺傳身高差異低於兩個標準差,都會引起父母與醫師的警覺。此外,詳細詢問家族史、出生史,包括早產及低體重等因素,也是診斷的重要步驟。這些綜合指標能幫助醫師全面了解兒童的發育狀況,並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吳醫師也提到,生長遲緩可能會造成孩童,在同齡之間因身材矮小而受到言語上的玩笑,這對成長中的孩子心理健康會有一定的影響。

生長遲緩藉由生長激素治療助力身高增長

吳怡磊醫師提到,生長遲緩其中一個因素包含SGA(小於胎齡兒),指的是出生時體重/身高低於相應胎齡的兩個標準差。這類兒童可能會在早期表現出身材矮小、低出生體重、低血糖、低體溫等問題。診斷SGA通常也要觀察,並對於高風險族群進行神經發育的評估,早期篩檢神經認知障礙,並在孩子成長到兩歲之後仍然持續監測其身高增長是否達到正常父母遺傳身高之標準。90% 出生SGA的孩童在童年時期會自發性的追趕性增長,可達到正常身高範圍。吳醫師說明若SGA兒童的身高增長若不理想,追蹤到二歲時其身高還是患有持續矮小並且於-2.5的標準差時,或在三歲到四歲時其身高還是小於-2的標準差時,會進行內分泌檢查以排除其他問題,必要時則會考慮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生長激素治療期間會持續追蹤孩子的成長情況,直到身高達到預期的遺傳高度。吳醫師也分享過往成功個案顯示,生長激素治療對SGA兒童同時合併生長激素缺乏的孩童,可幫助他們達到或超越預期身高。而治療效果的評估,通常可能與起始治療年齡、治療期間長短、治療劑量及遵照醫囑等環節相關,因此家長與小孩及醫師密切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兒童成長重點:控制高熱量食物,均衡營養促進健康發育

除了早期評估,SGA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營養攝取。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江惠琴指出,過量高熱量食品可能增加未來肥胖、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SGA寶寶在出生後3到6個月內通常會顯著增長,85%~90%的孩子兩年內可達正常生長。建議初期以母乳為主,4至6個月後添加副食品,均衡攝取營養。江營養師強調,國民營養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孩童和青少年存在過重或肥胖問題,建議選擇新鮮原型食物,減少含糖飲料和空熱量零食,增加蔬菜、水果和適量乳品攝入。

此外,江營養師補充,孕期母體的營養攝取與胎兒健康密切相關,特別是偏瘦孕婦,應適當增加熱量攝取,體重增加建議在12.5到18公斤之間。孕婦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特別注意葉酸、碘、鐵等營養素,以促進胎兒健康發育,確保母嬰營養需求得到滿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最後,吳怡磊主任提到,2024年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響應國際兒童成長意識月,舉辦兒童成長衛教活動幫助家長判斷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並提供正確的成長觀念。除了提醒家長關注孩子的健康發展外,活動中也矯正過度重視身高的誤解,促進家長對孩子全面成長的理解。透過專業知識的分享,家長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確保孩子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得到最適切的照顧。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心肌梗塞早有預兆!醫曝非典型症狀「疲憊、睡眠不足」容易被忽略
中天新聞網
感冒快好時「傳染力最強」?醫揭原因提醒:口罩應戴到「症狀消失」為止
中天新聞網
冬天睡不飽竟與濕氣重有關! 多按2穴道助你輕鬆排濕
NOW健康(TW)
【薏仁食譜】下午茶齊來享用10道薏仁甜品 清熱袪濕、健脾開胃、養顏美白
MamiDaily
匪夷所思!醫「刺穿子宮」害死人 黃宥嘉痛批:「首次聽聞子宮鏡手術致死」
中天新聞網
妳別再一個人吃飯了 研究:獨自用餐傷身又傷心
康健雜誌
全台16萬人受「慢性蕁麻疹」折磨,女性罹患風險高1倍…她纏病10年靠1方法「不再復發」
幸福熟齡(台灣)
敏感性牙齒刷牙、漱口好不舒服! 專科醫教「緩解秘訣」改善酸痛
台灣健康醫療網
補冬吃什麼?中醫師推薦冬季進補必吃 2 食材,溫補元氣增強體力
Heho 健康(台灣)
22萬人恐陷「甜蜜危機」!「縮胃手術」告別體重與多重藥物 有效控制糖尿病
中天新聞網
「貓用除蚤滴劑」沒用完可惜 女子網售被抓重罰9萬元
NOW健康(TW)
冬季皮膚癢別再抓了!中醫師傳授「推法」更能緩解症狀
Heho 健康(台灣)
脫髮有得救!生物化學專家講解「納米級生髮對策」 夠深夠細毛嚢才能吸收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藥放冰箱不會壞?膠囊、藥粉、藥膏保存期有差,藥師帶你一次搞懂!
康健雜誌
本土類鼻疽再增4例!疾管署揭症狀 「6種人」感染小心重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長者退休資金怎麼準備?兩大帳戶規劃助爸媽安度晚年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