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為熱話的 Clubhouse 在中國被封鎖,疑因日前 Clubhouse 香港出現多個談及新疆和香港問題的聊天室。雖然 Clubhouse 被封,但仍有內地網民冒著風險用VPN等途徑繼續在Clubhouse 香港暢言。到底Clubhouse有何吸引?又或言論自由有何吸引?
甚麼是Clubhouse?
經歷過早前Signal和MeWe的洗禮後,再有社交通訊媒體引起極大迴響,美國語音聊天室應用程式Clubhouse雖然還在開發階段,只提供iOS版本,並需要有用家邀請才可以使用,但已在全球爆紅。除了登上各地應用程式排行榜首,在中國大陸,甚至出現炒賣邀請碼的情況。今年一月也在香港造成哄動。
Clubhouse 的開發商為Alpha Exploration,兩位創辦人Paul Davison和Rohen Seth都是出身矽谷。與一般社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讓用戶分享文字,圖片和影片相比,Clubhouse的營運模式更類似Podcast和電台,只提供語音通訊功能。
目前Clubhouse用戶由3500人到去年12月底急升到60萬。有評論指出,相信Clubhouse使用人數已經上升到130萬。但為何軟件突然爆紅,成為社交媒體界的又一熱話?
六度分割論 打破同溫層
有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名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譯有以下幾種:六度分割理論、六度空間理論以及小世界理論等。人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這就是六度空間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
百靈果(need to mention how is he)日前在Clubhouse 開了一個「西藏跟新疆的朋友,我們想找你們過來聊天」的房間,用戶有 5000 多人,現場來了很多新疆人,也包括一些西藏人,在現場分享自己的故事。
Clubhouse的功能促進了兩岸三地不同陌生人的交流,Clubhouse上看不見用戶的容貌,同時不會保留對話內容,令用家可以更輕鬆自在地發表自己意見,促進交流。而Clubhouse在用戶接觸之廣亦往往能把用戶帶到不同領域的話題。沒有演算器,用戶可在平台上接觸不同界別的資訊。又可以自己開話題,邀請其他用戶討論,也可作為參與者,加入討論,又或只作為聆聽者,聽聽別人的見解。Clubhouse用戶可以在平台上扮演傳播學上Producer,Consumer和Prosumer的角色,而且不像Facebook,Instagram等以文字和圖像作傳播,以語音作為傳播工具的平台雖算不上新鮮,但卻正正填補了現有市場的空缺。
加上得到近期市場指標的Elon Musk,繼Signal,Gamestop後,再次成為市場指標,Clubhouse的起冒也就不算是偶然而起。
邀請碼物以罕為貴 滿足用戶虛榮感
Clubhouse的社群由多個不同「房間」組成,聊天室分為「公開」,「社交」和「不公開」三種。而邀請碼就成為了進入這些房間的鎖匙。用戶下載後也未能直接使用,而需要現有用戶邀請。除了可一定程度確保用戶質素外,對於在各聊天室的話題,以至整個平台的質素也能有所保障。
另外,Clubhouse邀請碼的稀有性亦能在社會上引起話題。近期網上除了談論Clubhouse的爆紅外,也出現不少炒賣Clubhouse邀請碼的新聞。有外國媒體報道,在歐美熱門拍賣平台Ebay,近日出現多個拍賣Clubhouse邀請碼的用家。而在中國,應用程式未上架就已有人炒賣邀請碼。
Clubhouse成立初期用戶主要為矽谷精英和各界知名人士,加上近期有不少外國名人如Elon Musk加入,不少人更因此視加入Clubhouse為身份地位象徵。同時Clubhouse邀請好友的功能可以激起同儕中的虛榮心態,更令Clubhouse熱火得以隨著社交鏈燃燒出去。
虛有其表,事實問題多多?
數月前的網絡移民事件帶起了香港人對網絡安全的關注。而Clubhouse「暢所欲言」的背後,事實上都有著不少網絡安全相關的問題。除了因Clubhouse有傳使用中國公司聲網的技術,當網絡與中國扯上關係時,自然會出現網絡安全隱憂。
另外,Clubhouse用戶在發言時需得到房主批淮,這一個功能需然可以確保聊天室內交流受控制,但同時令講者和其他用戶表達意見的權力不對等,更難防範和阻止不當言論傳播開去,有可能導致資訊單一化的情況出現,同時會導致假資訊和仇恨言論的情況。
亦有評論指出,Clubhouse現時的成功全因疫情下用戶留在家中依賴社交媒體。而社交平台極需要用戶數量的支持來持續發展,比如Signal的興起都需要大量用戶轉會所成,如果Clubhouse未能成為 Facebook、Instagram 般的巨頭,最後結果或只能默默無聞地「熄爐」。
你又認為Clubhouse可以持續發展下去嗎?
撰文:實習記者黃浩賢
StartupInno.io 串連最有價值的科創觀點,渴求創新無極限。和我們一起追蹤全球正在被科創技術吃掉、重塑的各類產業,找到香港在國際趨勢中的新定位!
StartupInno.io 現長期徵稿。歡迎來稿交流對各種創科獨特看法。 如蒙投稿,請附上不多於200字個人簡介及近照一張。 文章一經採用將由 StartupInno 編輯部潤飾,更會開設個人專欄,為廣大讀者介紹香港創科市場最新動態。
我們的目標就是與您一起成長。謝謝您加入我們這個旅程。
StartupInno 香港創科故事、專欄作家徵稿中!創業專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