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在家裡整理時,沒為意就不小心被刀割破手指,這件事讓我想起了我在韓國做過的第一個小手術——縫針。對於生活在一個整容大國裡,別人跟你說去醫院一趟,第一時間不是問「沒事嗎?」,而是更常會問到「去甚麼醫院?」的情況下,我剛來韓國的時候踏進的手術室,竟然不是甚麼整形醫院的手術室,而是一間到現在我還搞不清楚到底是皮膚科,還是外科醫院的手術室。
其實這次手指割到並沒有上次那麼嚴重,可能因為這次割到的部份是在外皮,也比上次割到的角度沒那麼中要害,所以自己止血就行了不用去醫院,但想當年我是在搬離考試院時,忘了把刀朝上放了在箱裡面,一不小心把手伸望去時就直插大拇指,一直血流不止,所以衝了出去找人求救。當時在考試院的管理人員見狀立即帶我去附近的醫院,本來慶幸是在梨大商街延伸到新村一帶,都非常多不同種類的醫院診所,這下來以為很快就能坐下來治療,但去了第一間皮膚科,他們說他們不做這種診治,第二間說了甚麼保險問題而叫我去別的,就在我流血流到快暈到時,去到第三間才立即被安排縫針。就算是韓國人,當下也沒第一時間搞清楚這到底要去哪間醫院處理,而我到現在也說不清到底那是一個手術室,還是只會一個普通的放了疑似手術枱的房間。因為當時的韓文只有二、三級左右的我只顧得及問上一句「要縫多少針」,然而他只說「可能五針、可能六針」害我更害怕——我能放心交我的手指給他嗎?
還記得他用的是黑色針線, 縫完之後每次看到手指頭都有密集恐懼,但拆線後完全沒有留下疤痕。我不禁苦笑說韓國的醫生手勢也是不錯的,所以整個過程可能看起來兒戲,縫五針還是六針都是見步行步,但也可能這根本對醫生來說是小菜一碟,就如家常便飯不需要大驚小怪,總而言之這就是我第一次難忘的韓國醫療經歷。
韓國的醫療制度與保險
在最近一次和香港朋友討論生活在韓國的好處和壞處時,發現其實韓國的醫療制度是其中一個優勝之處。雖然如果你不是和韓國人結婚,婚後可以把自己的醫療保險和另一半的公司醫保綁在一起而得到優惠,否則外國人都是需要付上每個月千多元港幣的醫療保險的,但從另一角度看,身為外來人中途來分享別人的資源,這種說法也是讓人理解的,加上其實韓國的醫療福利真的是很健全,這筆錢也算是付的理所當然的。
大家就算不是來韓國整容,總難免有些小病痛需要去醫院,記得當年來交換生,第一天我的室友就因為眼發炎而陪她去了眼科報到,結果出來的醫藥費都令我吃了一驚——全部加起來都不用三百港元,即使沒有加入保險,去藥房買藥、求醫費用也是比香港便宜得多。
再來是之前朋友做運動弄傷了腳趾韌帶,由打石膏、照全身 MRI 磁力共振掃描、覆診直到痊癒也只需 50 萬韓圜,大約三千五百港幣左右。而有醫保底下生小孩,住獨立房間也只需幾萬港幣。除了廉價格看病之外,還能享有一年兩次全身健康檢查的費用優惠。不只醫人很便宜,連獸醫我也覺得是良心價來的,帶動物去看醫生時,偶然會聽到韓國人覺得貴,但其實那個價錢對於香港人來說也是非常便宜的了。來到近年疫情,外國人確診後也能拿到補助金也是蠻人性化的機制。
這裡要注意的是,韓國看病採用「醫藥分離制」,就是要先去診所求醫,再從診所拿到相關處方去藥房拿藥,兩個收費是分開的,有時候小病自行去藥房買藥也可以,但要注意買的是「有藥效的保健品」還是「의약외품 醫藥外品」,在藥物監管嚴格的韓國來說,有些強效的藥是必須醫生處方才能拿到的。
韓國一天刷三次牙的迷思 ── 是因為看牙科很貴?
大家從前來遊韓國時,應該也會因為在地鐵的廁所裡面看到有韓國人在刷牙而有文化衝擊吧?如果問韓國人為甚麼要不斷刷牙,他們大多會告訴你他們從小就被教育一天至少要刷三次,有一首 333 的歌曲,再加上韓食很多都偏重口味,單說泡菜就已經會有大蒜味在裡面了,所以注重儀表的韓國人更會密密刷牙。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韓國的國民保險裡面,牙醫是不包含在裡面的,對韓國人來說,身體上最花錢的部份就是眼晴和牙齒,所以他們要管理牙齒也是不遺餘力。
記得以前看過街訪問韓國人對於自己韓國整容文化有甚麼看法時,大多數人都覺得有賴醫術昌明,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第一次聽到時還覺得他們很樂觀,把一些外來帶點貶意的定型解讀成讚美,但現在看來其實也不能不承認是真的。在這裡生活久了,雖然你當然會看到這個地方很多無法理解的文化,但有些優點有時經過時間後會視為理所當然,作為一個生活在韓國五年多的香港人,可以放心地告訴大家,萬一在韓國遇上甚麼不適,韓國的醫院、藥房也幫到你,就算語言不通還是可以放心交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