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情緒健康】著名雕塑家朱銘疑因病厭世 醫生籲留意長期病者情緒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發布於 2023年05月04日12:23

85歲的著名雕塑家朱銘早前在家中輕生,他的作品震憾不少港人,包括曾在港展覽的《人間系列 — 排隊》,不少港人對大師逝世感到惋惜。

據台灣媒體報導,朱銘長期有高血壓等慢性病,近來情緒低落,事發當晚他向太太聲稱到露台做運動,遲遲未返,太太察覺有異前往查看,發現他輕生。警方初步調查顯示,現場無留遺書或藥物,排除他殺,初步認定死因為縊死窒息。事件引起有關厭病自殺的討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本港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因報道沒有詳細交代朱銘患長期病患的情況,難以評論。一般而言,不少長期病患者同時患有抑鬱症,可能會因此自殺,所以長期病患者的照顧者或醫生應密切監察病人的情緒有沒有問題,或透過一些篩查問題了解病人的情緒狀況。

無患抑鬱也有自殺可能

部分長期病患者沒有患抑鬱症,也會有自殺的可能,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患痛症會較易自殺;二是病情對生活影響越大,自殺的風險越大,如無法行動自如,「心臟有問題行步路都氣喘」;三是病人對前景悲觀,如患末期癌症覺得命不久矣,也較容易有自殺傾向。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要防止長期病患者自殺,照顧者或醫生應留意患者有沒有抑鬱症的傾向,如情緒低落、對以往的嗜好變得完全沒興趣、難以入睡、胃口差、脾氣暴躁、容易哭或曾提過想死等。

老人科醫生:性格明顯變宜盡快求醫

香港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表示,患柏金遜症或曾多次微中風的病人,都較容易有抑鬱症,會增加自殺的風險。有些人忌緯疾醫,又或加上其他因素,如家庭問題,久而久之捱不住下有可能會自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表示,抑鬱症不難治療,最重要是患者肯求醫。若家人發現患者性格有明顯改變,如平日脾氣暴躁變得無心機,或一向脾氣很好突然變得見人就鬧,都可能是抑鬱症狀,應盡快求醫,服藥治療。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即食麵】即食麵煮完的水可以重用?即食麵這樣吃更健康?一文解答所有迷思!
高燒 Gofever
14 歲少女受異膚折磨!臉腫像娃娃魚 醫揭 1 方法:還瘦 20 公斤
Heho 健康(台灣)
泰國出現「變種猴痘」!疾管署示警出遊6周前應打疫苗
中天新聞網
流感不是一般感冒!醫示警「肺炎」機率比一般人多23倍
中天新聞網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日本研究證實:注意2件事,當心失智風險飆最高3倍
幸福熟齡(台灣)
別再說太累沒時間運動! 專家教「久坐族10招」輕鬆就能起身動起來
台灣健康醫療網
小朋友坐姿東倒西歪?可能是「肌肉張力低下」!含飯不吞、吐舌也是警訊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下背痛常見3原因!醫告訴你治療與預防方式 警示症狀務必警覺
台灣健康醫療網
低溫來襲手腳冷吱吱!小心是腦中風警訊 醫曝危險因子
NOW健康(TW)
你剝橘子皮是一條龍、碗形? 高手挑戰「搬橘人」剝法
NOW健康(TW)
不只感冒!咳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肺癌等 如何區分?4重點醫師評估必問
台灣健康醫療網
情緒快到臨界點?心理師傳授「情緒容器」四招 化解負能量!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全台糖尿病患直逼300萬 太年輕發病小心少活5年
Heho 健康(台灣)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韓國、日本! 醫提「2」方向提高存活率
Heho 健康(台灣)
總是睡不飽、想賴床?中醫解析濕氣影響 2穴位+精油助改善
台灣健康醫療網
才好了怎麼又中!腸病毒「二次感染」大增?醫揭1關鍵原因
康健雜誌
早期肺癌術後仍有復發風險!「基因檢測」超前部署 提升治癒機會
台灣健康醫療網
慢箋釋出率10年增1成!醫藥分業30年 成效不彰引關注
NOW健康(TW)
發霉木瓜削掉繼續吃?醫示警「棒麴毒素」可能致癌 別省小錢賠健康!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體重驟降要當心可能是「這疾病」!出現6大症狀別忽視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