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交流團到台灣,自己着實有飲食的期待,幾年過去,總有食肆想再去,總有食物想再食,心心念念,不及落地品嘗。龍山寺附近有間冰品舖「龍都」,夏天專賣芒果冰,因為用上愛文芒果,每次行程總要食一兩碗。入廟拜神,再祭五臟,舊地重遊,來回兩次,確定舖頭消失。一時失落,更加肚餓,地圖一搜,搜出一間「蔴油木子」,點了碗「蔴油雙腰」,即是雞子加豬腰,麻油醇香帶焦,不膩,香港確實較少食到,除非自己入手深培的麻油。雞子豬腰,新鮮不腥,乾淨利落,吃時出汗,晚上助眠,有食療的功效。
滿足食完,出舖右轉,竟然再遇「龍都」,原來是搬舖再續。二話不說,點選「芒果牛奶冰」,芒果盡吃,冰剩少許,味道如一。疫後飲食,不離跌跌碰碰,偶遇新店,再臨舊舖,都是緣份,套句俗語,就是「有食神」。不過食神不在口袋名錄,脫離故有經驗,需要重新出發再尋,變成疫後旅行的樂趣。再尋有趣,同時不離失望,到台北車站後的鵝肉店,燻鵝上枱,煙味不足,鵝肉不嫩。地址店家相同,就是手勢不一樣,可能是慳時慳料所致,用後不免失望,希望只是一時失手。
回到香港,不免情況相同,朋友問推薦食肆,自己得小心翼翼,因為以前是以前,已經不代表現在。部分重新驗證,味美依然。部分再去,人走茶涼,明日黃花,不得不叫人緬懷過去。不過再尋仍不失希望,得麗澤中學李潔明校長邀請,於飲食講座前,跟兩位學生同去體驗覓食。以電影為題,走到「永發茶餐廳」,自己喜食常餐,火腿奄列、叉燒湯意、麵包、奶茶都好。學生點餐牌以外的「姜濤餐」,說是姜濤在茶餐廳拍攝時常點,由西多士、炸燒賣、酥皮蛋撻組成。西多先上,醬料餡足,炸得整齊,真「快靚正」。炸燒賣夠脆,蛋撻出爐夠香,是出色的配搭,當然食客要有一定胃口,不然要飽上好一段時間。
跟學生齊遇「永發」,自己到九龍城,初見「食得妙」。想食中菜,稍作搜尋,貿然入店。點了「大澳雞翼」,全翼開二,外酥內嫩,蝦醬先醃,不失雞味。再上「沙嗲牛肉煲」,肉腍入味,粉絲乾身,瓦煲熱上,久食不涼。另點「生拆蟹肉翅」,肉鮮料足,稀稠剛好,是小時候飲宴的翅湯味。後來再去,食「胡椒粉絲蟹煲」,胡椒惹味,肉蟹新鮮,瓦煲爆炒,焦香不油。埋單問起,原來大廚身兼老闆,難怪出品高質,至少毋須假手於人,可防(偷工減料)可控(食物品質)。老闆娘說,餐廳已達第十九個年頭,現在看來,食物優質,屹立不倒,絕非易事。期待初識變老友,飲食切磋,大廚現功夫,顧客展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