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用暖暖包、電暖器小心「低溫燙傷」,嚴重恐皮膚癌,醫師教5方法安全取暖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3月06日05:01 • 發布於 03月06日05:01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陳蔚承 圖/photoAC
用暖暖包、電暖器小心「低溫燙傷」,嚴重恐皮膚癌,醫師教5方法安全取暖

天氣冷許多人會使用暖暖包、電熱毯取暖,不過要小心,這類取暖物品溫度雖然不高,卻可能讓你「低溫燙傷」,這是為什麼?該怎麼避免?

天冷把暖暖包揣在懷裡、裹著電熱毯或看電視時腳邊放著電暖器、泡腳,這些行為竟然可能導致皮膚低溫燙傷或發炎,最嚴重還可能致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會立刻感到不舒服,低溫燙傷如「溫水煮青蛙」

不要以為只有高溫才會燙傷,學理上只要超過45℃就會傷害皮膚。志勛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李勇毅表示,一般被滾水或鍋子燒燙傷馬上就發紅、起水泡,是因為溫度很高,短時間內就會造成皮膚損傷;暖暖包、熱敷墊這類取暖物品溫度都不高、通常是45、50℃左右,但很多人會長時間使用,經過30分鐘、1小時溫度累積後,也會使皮膚燙傷,這就是低溫燙傷。

「通常低溫燙傷不像一般燙傷會急性疼痛,常常是用暖暖包或電熱毯時睡著,醒來才發現放暖暖包的地方刺痛、發紅甚至長水泡,」李勇毅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江品萱也指出,低溫燙傷的特點是不會讓人有立即性的不舒服。使用保暖物品取暖很容易忘了取下或更換部位,常見的原因除了睡著,還包括糖尿病人神經感受不佳;此外,小朋友、老年人皮膚比較薄,這些都是使用取暖物而燙傷的原因。

另外市面上也有很多放鬆肩頸的蒸氣貼布敷片,「蒸氣貼布溫度大約50℃左右,所以門診也看過有人用蒸氣貼布導致低溫燙傷,我自己也有買,有的產品會加註小心低溫燙傷警語,」李勇毅說。

電暖器、泡腳導致「火逼性皮膚炎」,嚴重可能演變成皮膚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另一個因為溫度產生的皮膚問題是「火逼性皮膚炎」。造成火逼性皮膚炎的溫度一般更低、不到45℃,這個溫度不足以燙傷,但會導致靜脈層的血管擴張、受損,所以火逼性皮膚炎的外觀特色是網狀的發炎或脫皮。

常見的原因除了使用電熱器或電暖扇,江品萱也指出,有碰過筆電放腿上、用熱水袋造成火逼性皮膚炎,國外有報導的案例則是泡腳,「火逼性皮膚炎一開始出現時會自行消退,不過反覆發生時會嚴重發炎、無法消退,或消退後留下色素沉澱,甚至變成皮膚癌,」江品萱指出,曾有病人因為下背痛,每天使用電熱毯長達15年,火逼性皮膚炎反覆發作,進而導致皮膚鱗狀細胞癌。

治療方式不難,5種方式避免高溫傷害皮膚

這兩種因為溫度造成的皮膚傷害,處理方式都不難。低溫燙傷處理跟一般燙傷一樣,先移除熱源、沖冷水降溫,必要時可以吃止痛藥。有水泡不要戳破,等待皮膚自行復原或搭配抗生素藥膏避免感染即可。

火逼性皮膚炎一般會自行消失,如果發炎症狀無法消失或有搔癢感,用低強度的類固醇就有很好的效果。不過江品萱提醒,不只有火逼性皮膚炎會出現網狀發炎,還有其他血管發炎問題也會有同樣症狀,所以還是建議就醫。

李勇毅和江品萱也提供5個技巧,避免冬天因取暖而傷到皮膚:

· 暖暖包、電熱毯不要直接接觸軀幹皮膚,應隔著衣物。

· 盡量不要睡覺時使用,以免無法發現燙傷。

·使用取暖物5~10分鐘就應該換部位。

· 用電熱扇、電熱器不要直接對著皮膚,而是類似散射的概念加溫環境。

· 使用取暖物前後可以擦乳液以免皮膚乾癢,也可使用加濕器,設定環境濕度在50%~60%。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一日十次血便不敵症狀治療 進階策略助她戰勝腸炎陪兒娶媳婦
台灣健康醫療網
好發季來襲!醫提醒:水痘和麻疹疫苗分開打要隔28天
中天新聞網
月經來不能吃冰?生理期禁忌飲食一次看! 吃「這些」補一下可能有反效果
台灣健康醫療網
「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吉卜力AI生成圖掀熱潮! 心理師解析背後8種心理現象
NOW健康(TW)
他「天天吃魚」害重金屬超標!醫示警:嚴重有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主動脈剝離高達9成與高血壓有關 網友熱議5大危險因子
NOW健康(TW)
水瓶內壁「黏黏滑滑」可能已成細菌溫床!別只用冷水沖 「這樣洗」才乾淨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癌細胞狂歡派對!醫盤點:含糖飲料、加工果汁全上榜
中天新聞網
86歲蕭萬長抗「晚期肺腺癌」14年仍勇健!每天走6千步、多蔬果、玩數獨「5神招」擊敗癌細胞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怕胖改喝「零卡飲料」可能越喝越胖!研究:1人工甜味劑讓人食慾大增
台灣健康醫療網
吃錯堅果恐讓「身體發炎」  醫列4習慣:體內像火燒
中天新聞網
及早篩檢、療育不能等! 國健署擴大補助兒童發展評估
NOW健康(TW)
麻疹疫情燒!桃園2嬰確診 足跡遍及林口三井、高鐵
中天新聞網
滋陰潤肺、美顏養膚...銀耳湯好喝又養生!超詳細6步驟煮出銀耳滿滿膠質,3道經典銀耳湯做法曝
良醫健康網
刻意減重卻還是胖!外食族五大陷阱 沙拉加醬超要命
中天新聞網
千萬蟲子眼前飛! 「這1微創手術」助糖友恢復視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慢性疼痛別害怕運動! 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動法」重拾生活掌控權
台灣健康醫療網
育兒壓力大也別搖晃孩子 嬰兒搖晃症候群釀受虐性腦傷
NOW健康(TW)
狂擦美白、防曬卻白不了?醫師揭4「皮膚黑」主因
VOCO News
家長看這!孩童「性早熟」特徵:女孩 8 歲前胸部發育、男孩 9 歲前長體毛或變聲
Heho 健康(台灣)
【玩具選購】打羽毛球、籃球有助孩子創意發展?4類促進創造力玩具推薦
MamiDaily
沒脹氣卻烙賽一整周!她揪出兇手竟是水 換濾水器就OK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