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在台灣,65歲以上長輩一半有過重+肥胖問題!減重良醫解析「老年肥胖」的原因、風險、減重法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3月03日01:00 • 徐光漢 醫師
老人肥胖除了增加疾病風險、代謝機能減退,骨質疏鬆外,更易造成失智與行動力減退。但並非所有老人都要減重,BMI<27以下體重變化不大的老年人,不需要減重。

肥胖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研究已經證實身體累積過多的脂肪會提升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臟血管疾病及部分癌症風險。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將肥胖防治與控制列為重要的國民健康促進議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2017-2020年台灣國民營養健康調查,65歲以上老年人高達一半人口有過重+肥胖問題(65~74歲有61.0%過重+肥胖問題、75歲以上有53.9%過重+肥胖問題),隨著高齡化社會的發展,老年肥胖問題值得關注。究竟老年人的發胖原因是什麼?若老年人肥胖,可以做什麼運動減肥?減重良醫徐光漢一文告訴你:

*過輕:BMI<18.5,正常:18.5≦BMI<24,過重:24≦BMI< 27,肥胖:27≦BMI

老年發胖常見原因有哪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老化基礎代謝率下降
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內科疾病發病率都比正常人高
三、多數老人從事較多靜態活動或生活從簡,使得能量消耗減少
四、部分藥物:如降血糖藥物可能有增加體重的副作用
五、其他行為環境或疾病等等因素

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內科疾病的長輩,變胖的機率都比正常人高。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因為以上原因,老人肥胖除了增加疾病風險、代謝機能減退,骨質疏鬆外,更易造成失智與行動力減退。這樣對於老人本身生理與活動相對影響生活,家人也要花時間陪伴就醫與治療,對整體身心靈都有憂患。

哪些老年人需要減重?

並非所有老人都要減重,BMI<27以下體重變化不大的老年人,不需要減重。但針對BMI>30以上族群,以及合併以下問題者,就要認真注意體重的變化。

一、患有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病患、三高疾病者
二、有關節問題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之患者

研究顯示減輕原始體重約5~10%,就可以改善疾病,減少疾病造成生活不便。

*BMI值計算公式: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例如:一個52公斤的人,身高是155公分,則BMI為:52(公斤)/1.552(公尺2)= 21.6

老年人「肌少」也是危險因子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顯示,BMI與死亡風險的比率為下,可以發現體重最輕的老人有最高的死亡風險。

.BMI小於22:5.73
.介於22-24:4.02
.介於24-27:3.27
.大於27:3.69

而研究團隊進一步將老人的身體肌肉量區分為4個等份,結果肌肉量最低的這一組死亡率最高。也就是肌肉量最低的老人相較於其他老人,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因此想要有健康的老後,「肌肉量過少」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點。

雖然研究顯示肥胖對老年人並未有較高的死亡風險,但適度減重,可以有效減輕關節的負荷,甚至降低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疾病的危險性。

【延伸閱讀】糖尿病+肥胖=糖胖症!BMI多少該注意?如何改善?減重良醫建議:靠「這方法」打擊肥胖和糖尿病

老年人可以做什麼運動減重?

許多人會透過少吃來減重,但減掉的多為肌肉。而且人體肌肉量會隨年齡漸漸流失,若老年人用此方式減重可能會加速肌少症,提高死亡風險。因此,老年人減重時要以「增肌減脂」為首要目的。若要增肌,國健署建議,要兼顧心肺適能與肌肉量能,老年人的運動以合併「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來減重。

老年人若用少吃的方式減重,可能會加速肌少症,提高死亡風險。因此,老年人減重時要以「增肌減脂」為首要目的。

.有氧運動(走路、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效增加心肺適能、維持體重
.肌力訓練(核心肌群訓練與阻力運動等):改善代謝疾病、預防跌倒、增進體能與肌力、肌肉量

另,國健署資料顯示,氣功、太極拳等項目,也都有一些研究證實對於老年人的跌倒預防、代謝性疾病有所幫助,因此這也都是經常可做的運動。

【延伸閱讀】「女性肥胖」跟荷爾蒙失調有關!肥胖分3種,減重良醫的「3大瘦身關鍵」維持良好體態
【延伸閱讀】想消除內臟脂肪,為何「少吃、仰臥起坐」沒用?減重名醫帶你搞懂:改善「內臟脂肪」飲食4原則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頭髮多久洗一次才乾淨?醫曝「最佳」洗頭頻率:3關鍵影響頭皮健康,1動作千萬別做
幸福熟齡(台灣)
【豆腐】除了肉類 豆腐也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附健康簡單豆腐食譜
高燒 Gofever
以死相諫|不滿富豪輕率安樂死寵物,英國35歲獸醫John Ellis心碎輕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每天吃2片,大腸癌率暴增18%!盤點你天天吃的五大致癌食物
幸福熟齡(台灣)
今「小雪」報到!有「心血管疾病者、抵抗力較差者」應多注意舊疾復發
中天新聞網
美指同時打「新冠、流感疫苗」增中風機率!羅一鈞駁:尚未使用研究的2種疫苗
中天新聞網
破地獄|電影引發的深刻回憶,曾俊華深情回憶亡父:勞碌一生卻不幸罹癌。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蜂蜜是好糖?穩定血糖、降膽固醇,尤其這2種蜜好處最明顯
康健雜誌
轉冷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暴增! 醫授「6大護心之道」跟著做
台灣健康醫療網
詐騙新招再現!健保署籲「保費重複繳納」郵件不要信
台灣健康醫療網
子宮肌瘤確診逐年增加!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精準切除 保留生育功能有望
台灣健康醫療網
輕生公務員沒蓋白布、輪椅送醫 邱泰源承認:作法不對
NOW健康(TW)
遠近無憂! 多焦點日拋隱形眼鏡改寫老花視力新體驗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體重降得快別高興得太早!排便異常、頭痛惡化都是癌前警訊
中天新聞網
秋季食補正當時!網友激推8大進補食材 水果就占了3項
NOW健康(TW)
夫妻分房睡會傷感情嗎?伴侶分床睡、分房睡的4個考量
康健雜誌
他退休後老是覺得疲倦 檢查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台灣健康醫療網
【球後視神經炎】9歲女童抱怨看不清楚作業寫什麼 媽媽誤會找籍口不做功課!1週後送醫後悔不已
MamiDaily
抽脂也抽不掉的危機!代謝症候群恐致三高、慢性疾病
Heho 健康(台灣)
退休後失去自我?5階段、1活動讓你活出獨立第三人生
康健雜誌
女性更年期有提早趨勢!「這些」都是潛在影響因子 如何食補幫助延緩?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失智症必知!阿茲海默氏症新藥能逆轉疾病嗎?7大Q&A看適用對象及費用
Heho 健康(台灣)
9招緩解脖子痠痛,長期效果比吃藥更好
康健雜誌
感冒吃什麼好得快?營養師2個高蛋白食物+中醫補水4飲品推薦
康健雜誌
洗不掉的歲月味道!40歲飄「老人味」如油耗味般 醫:喝綠茶能消除
中天新聞網
吞嚥困難只能依賴鼻胃管? 醫:靠復健能找回進食功能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