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說話不清楚、肢體不靈活...不想要有「中風後遺症」?快搞懂中風的「黃金復健期」!復健分3期,各該做什麼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4年04月09日01:00 • 陳宛欣 整理
黃金復健期是中風後6個月~1年內,如果前期越積極復健,恢復的機率就越大。根據統計,只要在1年內積極復健,還是能恢復到能自理生活的程度。

中風(Stroke)對健康衝擊甚鉅,且中風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民眾最想知道的肯定有「會不會痊癒」?有沒有後遺症?能怎麼做復健?以及,若親朋好友不幸中風,我們該如何照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風常見的後遺症

中風的後遺症十分多元,但主要還是依據腦部受傷的區域不一樣而有所不同。

1.說話不清或無法說話
2.吞嚥困難(鼻胃管置留)
3.身體無法平衡
4.肢體活動較不靈活:左腦受損的中風康復者,有機會出現右邊身體不靈活;右腦受損的中風康復者,則會導致左邊身體受影響。
5.關節僵硬或變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風後的復健分期

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主治醫師汪海波道,「腦中風代表腦部因為缺氧造成腦細胞受損,造成腦神經壞死,雖可修復,但過程十分緩慢。」因此必須透過復健讓腦神經重新連結、活化。

而且中風不只有「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還有黃金復健期!黃金復健期是中風後6個月~1年內,如果前期越積極復健,恢復的機率就越大。根據統計,只要在1年內積極復健,還是能恢復到能自理生活的程度。復健則大分為三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第一期:急性期
此時期首要維持生命,且處理患者的內科問題,避免疾病本身進一步惡化以及防止併發症的發生。若生命象徵已穩定,就可嘗試在病床上翻身及做肢體關節運動,避免褥瘡及關節僵硬等失能問題。

第二期:亞急性期
急性問題已改善的狀態。約中風發生後一週至數月間,這時期應進行復健治療(含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及吞嚥治療),其目標在促進神經修復或重新整合、訓練日常生活功能,減輕照顧者負擔,並增加患者的獨立性。

第三期:恢復期
是指中風6個月後,主要在進行維持性的復健,包括門診復健、護理之家復健、居家復健等,目標是將患者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程度,並增進其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中風失能補助看這篇》「照顧、交通、輔具、居家環境」通通有補助!「22縣市」申請資格+流程全解析

中風後的照護

一、飲食
1.採均衡飲食、定食定量,攝取足夠的水分。
2.進食的時候,食物由「健側」放入口中,可使用適合口腔大小的湯匙,速度不要太過急促。
3.進食時採坐姿,進食後坐30分鐘才躺下。
4.食物採半固體(濃稠食物或軟食)→固體→液體食物(要確認不會嗆到才可食用)之漸進式進食。
5.建議持續進行吞嚥治療,並由醫師或語言治療師定期評估吞嚥功能,適時調整飲食內容及方式。

二、衣著
1.以穿著舒適、方便更換及容易洗滌為原則,衣服比合身大一號為佳。
2.穿衣褲時以坐姿進行,且由患側先穿,再穿「健側」;脫衣物時,由「健側」先脫掉,再脫患側。
3.避免穿過合身之衣物,以免穿脫不便;避免穿需繫鞋帶的鞋子,預防鞋帶鬆脫絆倒。

三、居住
1.居家環境宜明亮且有良好照明設備。
2.屋內屋外的行進動線上,要有穩固、可以扶的扶手、傢俱或無障礙設施。
3.選擇硬背、較重、底面積較大的座椅,椅面高度不要太低,避免翻倒。
4.使用坐式馬桶,且浴室建議有扶手或止滑設施。
5.床不要太高,要讓患者的腳在下床時可以踏在地上、不懸空;地毯或小踏墊容易絆倒,最好移除。

四、行動
1.臥床的患者,建議每2~3小時為患者翻身,適時做被動式關節運動,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或使用氣壓床,避免褥瘡。
2.患者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建議可多採坐姿,增加肺部的擴張。鼓勵患者多深呼吸、咳痰。
3.患者的床鋪應該有保護裝置,例如床圍或床欄,必要時給予保護性約束。
4.建議患者、照顧者在治療師的指導下,學習使用輔具,以及在旁輔助的技巧。

【延伸閱讀】有圖》家中長輩中風了,該怎麼照顧他?一手包辦所有日常起居竟然是錯的?專家傳授「食衣住行」四大照護建議!

參考資料
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腦中風復健 恢復能力關鍵
台中榮總:腦中風患者的復健治療與照顧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腦中風衛教手冊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食物中毒】除上吐下瀉食物中毒還有那些症狀?醫生教幾招降低中毒風險
高燒 Gofever
石斛功效與禁忌!石斛怎麼吃煲湯水食譜滋陰潤燥護眼!什麼人不適合吃?
ELLE HK
她明明超過40歲,外表還是好青春?公佈10種食物,給你超抗老
幸福熟齡(台灣)
泡溫泉不安全?民眾忽視這些細節 放鬆不成反增負擔
NOW健康(TW)
流感嚴重恐缺氧!「發紺」是重症警訊,指甲變這顏色快就醫
康健雜誌
快篩陰性不代表安全!專家示警:把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 避免併發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S染流感猝逝!醫曝重症恐引發「敗血症」:致命風險增
中天新聞網
Omega-3抗發炎!營養師:吃對這些食物,癌症、憂鬱症、失智症一網打盡
幸福熟齡(台灣)
30多歲男「染B流」喪命 蘇一峰:病毒會破壞肺部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花膠功效與禁忌!花膠要煲幾耐?秋冬花膠湯食譜滋陰養血補充膠原蛋白!
ELLE HK
【湯水食譜】對抗冬季流感高峰期 5款潤肺湯水推薦 防患未然
MamiDaily
春天湯水推介!10款春天去濕潤肺湯水食譜!有益養肝時令食材!
ELLE HK
癌症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 醫分析中醫輔助抗癌3時機
NOW健康(TW)
大S遊日病逝!全台爆搶打潮 醫揭「關鍵」:恐來不及保護
中天新聞網
感冒不必看醫生、不吃藥會自己好?醫:出現7症狀快就醫
康健雜誌
虎乳靈芝功效禁忌!秋冬恩物潤肺止咳增強免疫力秋冬湯水食譜
ELLE HK
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無4階段症狀 醫師授5招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致命性病毒現蹤美國!人類若感染恐掀大規模嚴重疫情
VOCO News
疫苗不夠打!醫點出「重要關鍵」:別再責備政府 萬人按讚
中天新聞網
這顆四季都吃得到的水果 控血糖、預防癌症、骨骼健康都靠「它」
VOCO News
流感重症不宜泡湯?醫揭「2大」關鍵風險
Heho 健康(台灣)
濕疹是因缺乏維生素D?藥師:除了擦藥,6食物有助舒緩皮膚癢、過敏、發炎和皰疹
幸福熟齡(台灣)
大S染流感遊箱根泡溫泉!醫示警:恐加重併發症
中天新聞網
春節急性腹瀉就診人次「近 5 年最高」 疾管署揭:多是諾羅病毒
Heho 健康(台灣)
失智症早期的10大徵兆!中2個,患者有可能極早期失智症
幸福熟齡(台灣)
短短2天打掉逾11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全國僅剩9萬劑」
中天新聞網
【解酒】喝到宿醉 教你這樣一招解酒最有效!
高燒 Gofever
海鹽功效是什麼?岩鹽海鹽分別跟一般鹽差在哪裡?
ELLE HK
與癌細胞搶時間!「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精準殲滅惡性腫瘤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免疫負債+免疫竊盜來襲,全年都是流感季?
康健雜誌
恩愛40年攬緊緊,幸福人妻長照6年後竟想「謀殺親夫」…林靜芸:忘了「這件事」讓照護變苦牢
幸福熟齡(台灣)
麥冬功效禁忌!麥冬焗水沙參麥冬湯好處與副作用!附湯水食譜推介
ELLE HK
大S病逝!「怎麼肺炎,人就走了?」 醫:流感不是感冒
中天新聞網
感冒還能運動嗎?這類型感冒和出現一症狀,最好停止運動
康健雜誌
他全口多顆深度蛀牙治療仍無改善 「1新選擇」成功恢復牙功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S出現感冒症狀到離世僅4天…為何流感奪命?胸腔醫曝「併發重症」致死率飆200倍:1病兆是警訊
幸福熟齡(台灣)
大S一生愛美!為膚白吞抗凝血劑、吃減肥藥害胃發炎
中天新聞網
B流奪命!南部30多歲男「兩度快篩陰」肺部黴菌感染亡
中天新聞網
流感正處流行期!北市府衛生局列「常見4大QA」解惑 牢記防範6招
台灣健康醫療網